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 1,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 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这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 和直接干预等。 2,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 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窗口指导 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四、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1.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 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 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必须立足 于中国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 2,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与市场经 济国家相同。 7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四、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3.1984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但较为规 范的存款准备制度是实现于1998年。准备金率总 的呈下降趋势,但视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小,也不 时调高调低。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最为猛烈的法定准备金 工具,在中国,由于种种对消因素,其作用力好 像并不是强烈到不可接受的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四、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4.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 比重,很多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 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1994年以来,伴随外 汇古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再贷款 的比重开始下降。同时,伴随着深化改革,更多地 发挥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成为既定方向。 9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四、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5,.再贴现业务的开展始于1986年,但业务量在中国 人民银行资产中的比重较小。 贴现政策本质是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规 定“基准利率”。但是,要使利率机制发挥作用, 要求利率的变动能真实反映资金供求,以及融资成 本的变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金供求。现阶段, 这两个条件处在发展培育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