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要素 1.断层面和断层带 2.断层线 3.断盘 4.擦痕 5.断层位移:相当点、滑距、断距 断层的分类 1.根据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 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式 3.根据断层的成因 4.根据断层的组合类型 三、断层的识别及位移方向的确定 1.断层面:磨擦镜面、擦痕、阶步 2.构造岩;断层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假玄 武玻璃 3.派生构造 第一节中的一~三讲授2 4.构造线或地质体的不连续性 学时 5.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第一节中的四~五讲授2 6.小型岩体、矿化和热液蚀变成带分布 学时 7.同一岩层岩相和厚度的急剧变化 第二节讲授2学时 8.地形与地貌 第三节讲授2学时; 四、断层效应 第四节讲授2学时 第五节讲授2学时 1.断层效应的概念 2.断层效应的决定因素 3.断层效应实例 五、断层作用的时间性 1.断层形成时间的确定 2.同沉积断层(生长断层) 3.多次活动断层 4.现代活动断层 第二节断层作用 断裂的发生与断层的形成 1.脉冲式(粘滑) 2.连续蠕滑 二、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 1.断层形成的 Anderson模式 2.断层形成的 Hafner模式 15
15 一、断层要素 1. 断层面和断层带 2. 断层线 3. 断盘 4. 擦痕 5. 断层位移:相当点、滑距、断距 二、 断层的分类 1. 根据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 2.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式 3. 根据断层的成因 4. 根据断层的组合类型 三、 断层的识别及位移方向的确定 1. 断层面:磨擦镜面、擦痕、阶步 2. 构造岩;断层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假玄 武玻璃 3. 派生构造 4. 构造线或地质体的不连续性 5.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6. 小型岩体、矿化和热液蚀变成带分布 7. 同一岩层岩相和厚度的急剧变化 8. 地形与地貌 四、 断层效应 1. 断层效应的概念 2. 断层效应的决定因素 3. 断层效应实例 五、 断层作用的时间性 1. 断层形成时间的确定 2. 同沉积断层(生长断层) 3. 多次活动断层 4. 现代活动断层 第二节 断层作用 一、 断裂的发生与断层的形成 1. 脉冲式(粘滑) 2. 连续蠕滑 二、 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 1. 断层形成的 Anderson 模式 2. 断层形成的 Hafner 模式 第一节中的一~三讲授 2 学时; 第一节中的四~五讲授 2 学时; 第二节讲授 2 学时; 第三节讲授 2 学时; 第四节讲授 2 学时; 第五节讲授 2 学时;
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 、基本特征 二、基本构造类型 三、组合型式 四、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 五、逆冲断层的扩展方式 六、逆冲断层与褶皱 七、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 1.侧向水平挤压 2.重力滑动 3.重力扩展 4.孔隙液压效应 第四节伸展构造 、大陆伸展的构造形式 1.地垒一地堑 2.裂谷 3.拆离断层 4.生长正断层(同沉积正断层) 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的概念 2.变质核杂岩的特点 三、大陆伸展模式 1.纯剪模式 2.单剪模式 3.分层剪切模式 第五节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主要特征 走向滑动断层的构造型式 1.花状构造 2.走滑断层的重叠与间隔 3.主断层面弯曲与走滑双重构造 4.拉分盆地 5.走滑断层伴生的褶皱 三、剪切作用与剪切破裂 四、关于转换断层问题 五、走滑断层的形成 16
第三节 逆冲推覆构造 一、基本特征 二、基本构造类型 三、组合型式 四、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 五、逆冲断层的扩展方式 六、逆冲断层与褶皱 七、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 1. 侧向水平挤压 2. 重力滑动 3. 重力扩展 4. 孔隙液压效应 第四节 伸展构造 一、大陆伸展的构造形式 1. 地垒—地堑 2. 裂谷 3. 拆离断层 4. 生长正断层(同沉积正断层) 二、变质核杂岩 1. 变质核杂岩的概念 2. 变质核杂岩的特点 三、大陆伸展模式 1. 纯剪模式 2. 单剪模式 3. 分层剪切模式 第五节 走向滑动断层 一、走向滑动断层主要特征 二、走向滑动断层的构造型式 1. 花状构造 2. 走滑断层的重叠与间隔 3. 主断层面弯曲与走滑双重构造 4. 拉分盆地 5. 走滑断层伴生的褶皱 三、剪切作用与剪切破裂 四、关于转换断层问题 五、走滑断层的形成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