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 生活经历、和他的志向抱负,以及他著《史记》的始末 2.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后面各专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3.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 生活经历、和他的志向抱负,以及他著《史记》的始末。 2.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后面各专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3.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一 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 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 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 岁“诵古文”,20岁开始 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 处考察风俗,呆集传说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 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 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 岁“诵古文”,20岁开始 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 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作者简介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 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 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 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 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 司一 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 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 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 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 记》创作
作者简介 ❖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 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 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 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 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 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 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 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 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 记》创作
简介《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 (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 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 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0多万字。无论大小人物,都 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者本着“读其 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 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有详有略, 笔锋纵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髙的 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简介《史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 (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 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 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0多万字。无论大小人物,都 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者本着“读其 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 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有详有略, 笔锋纵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 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