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国法律实施问题研究》是中国法学会“八五”重点选题之 一,经课题组两年多的努力终于问世了。 法律实施是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突出的虽待解决的课 题,而法律实施状况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在研完这一问题 时必须以广阔的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恩考和探索,并且要 求对法律实施的社会实践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和深入的把遥。我们 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能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法律实施问题的 进一步广泛关注,促进对法律实施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 行深入地研究,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使全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书写作的分工是: 谢士文:导言,第一章,第四章一 王宝明: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二、三 孙标东:第五章 宋迎军:第六章 全书由谢士文负贡统稿和审定。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刊和文献资料,并吸收了 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在本书付梓之际,特向有关资料的作者、译者 编者以及在调查研究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所有同志致以诚挚 深切的谢意。 作者 1998年10月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法律实施散论.(7) 、法律的社会效应与法律实施.(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实施.(13) 三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 一从直观感觉到深层次思考.(18) 四、以法治国与实现法治社会.(22) 五、完善的立法一法律实施的前提与基础:(30) 六、行政执法,不可忽略的领域. (38) 七、法律运行与操作的改进与健全.(47) 八、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54) 九、法职业集团的适应性.(64) 十、法律实施与社会环境的优化.(73) 十一、法律背后有义化.(85)》 第二章立法与法的实施.(93) 一、立法必须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95)》 二、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施.(99) 三,立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101) 四、避免法的体系内部冲类与法的实施.(107) 五、法的解释与法的实施. .(110) 六、法的国际化趋势与法的实施.(114) 七、立法决策与法的实施.(117) 第三章加强行政执法的有关问题.(123) ·1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素质与执法的外部环境的优化.(124) 二、行政处罚与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128)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实践及其反思 .(131) 四、严格遵守行政程序法促进法律实施.(136) 丘、行政违法、行政责任与法律实施.(141) 六、行为与行政法律控制.(146) 七、行政诉讼与法律实施.(152》 第四章改进与完善法律运作的思考.(158) -、完善可法协调机制的构思.(158) 二、关于改节司法机关体制及权利配背的思考.(165) 三、诉讼原则以及程序的改革探微.(168) 第五章健全的法律监督机制.(175) 、对法律监督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15) 二、关于宪法监督.(181) 三、关于人大监督.(189) 四、关于行政监督 (202) 五、关于检察监督 .(211) 六、关于社会监督 .(219) 第六章法律实施的几个理论问题.(228)》 一、法律实施理论及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28) 二、对法律实施含义的理论反思.(232) 二、法律实施评价标准.(237) 四、法律实施效益.(246) 五、优化成本资源配置,实现法律实施效益 最大化. .(252) 2
导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痛苦的历程 1957年后,左”的思潮导致了法律虚无主义盛行一时,“文化大革 命”更走向了极端,使法制遭受了彻底破坏。人们在遭受了历史性 的火难之后,痛定思痛,通过深刻反思而察觉到,法制的不健全不 能不说是这场历史浩劫产生和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摆上了丫 重要的议事日程,适时地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战略任务。邓小平同志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 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 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 变而改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随 后,他在一系列有关论述中,提出了如“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要继续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米中央坚定 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不允许有任何动摇”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和丰富理论内涵的法制思想,确定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整个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上述方针思想指引下,我国迎来了法制建设的春天。截至 1998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了法律和法律性文件 312件,国务院制定和发布了行政法规近800件,地方人大制定了 地方性法规4200多件,严密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同时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机构和审判、监督制度,建立-一一支基本过 得硬的可法队正,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 严重刑事用.坚持改节开放的同时惩治腐败和打击经济犯 罪,全民普教了等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重人举措,对经济的发腰、 社会的安定发挥了重人作用。这一切都充分址明我国的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瞒H的重大成就 我国的社会E义法制建设是在法制横遭践踏、百废待兴的情 况下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在法制走向健全与完善的漫长道路上,尚 任有种种阻力与严重障得 1993年:]0月12日的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全版刊登了14 篇县有典型意义和突出倾向的读者来信和调查报告,以很强的说 服力表明了法制工作的不足并揭示了健全法制的紫迫性与艰与 性。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五年多却仍未能在全国范 围内得到很好落实的调查报告;有关于农村老人得不到很好赡养 和遭受虐待的综合报道;有长江“江盗”横行,严重威胁航运安全严 重事例的揭露材料:有骗取和挪用攴农资金问题的反映;有要求基 层组织不要为犯罪分子讲情的呼吁;有对取消违章收费的答复;有 对市场监督管理部]打假不力的批评和消费者杜绝假冒伪劣商品 的强烈要求;还有提醒人们警惕假冒部队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告 诫。至于人们经常议论的人情大于国法、关系代替原则,人民群众 告状难、打官司难、办事难,以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各种行业 不正之风来势凶猛,经济犯罪现象严重,大案要案发案率居高不 下,司法工作人员办案中苦于干扰严重而取证雉、审理摊、执行摊 .等等,都突出地说明了法制的建设尽管十几年来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重大成就,但仍然落后于杜会生活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法 制的预期目标与现实生活中所实现的效果呈现了巨大的反差,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