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初唐四杰 得名与排序 ■四杰的得名: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即 以四人并称。《旧唐书》卷一九○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中,王勃成就最高,杨炯最弱,卢骆接 近 ■文集名:《王子安集》《盈川集》《幽忧子集》 《骆临海集》
1.2.4初唐四杰 一、得名与排序 四杰的得名: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即 以四人并称。《旧唐书》卷一九〇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 四杰中,王勃成就最高,杨炯最弱,卢骆接 近。 文集名:《王子安集》《盈川集》《幽忧子集》 《骆临海集》
1.2.4初唐四杰 二、人生际遇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闻一多《唐诗杂 论》) ■相传骆宾王七岁作《咏鹅》;杨炯年十岁即 应童子举;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 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 王府典签。但在仕途上,四杰皆坎坷不遇, 唯杨至盈川令,其余沉沦下僚
1.2.4初唐四杰 二、人生际遇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闻一多《唐诗杂 论》) 相传骆宾王七岁作《咏鹅》;杨炯年十岁即 应童子举;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 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 王府典签。但在仕途上,四杰皆坎坷不遇, 唯杨至盈川令,其余沉沦下僚
1.2.4初唐四杰 三、个性气质 ■浮躁浅露: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日:“士之 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 浮躁浅露,岂亨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 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旧唐书》卷九○王勃传) n唐代土风与诗风:其人多意气飞扬,而非温 文尔雅;其诗多高歌大笑,而非浅斟低唱
1.2.4初唐四杰 三、个性气质 浮躁浅露: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 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 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 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旧唐书》卷一九〇王勃传) 唐代士风与诗风:其人多意气飞扬,而非温 文尔雅;其诗多高歌大笑,而非浅斟低唱
1.2.4初唐四杰 四、文学思想 ■反对绮靡文风,追求刚健气骨。杨炯:“龙 朔初载,……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 弊,用光志业。”(《王勃集序》) ■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如王勃认为文章 之功用在于“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 以兴衰,国家由其轻重。”(《上吏部裴侍 郎启》)
1.2.4初唐四杰 四、文学思想 反对绮靡文风,追求刚健气骨。杨炯:“龙 朔初载,……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 弊,用光志业。”(《王勃集序》) 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如王勃认为文章 之功用在于“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 以兴衰,国家由其轻重。”(《上吏部裴侍 郞启》)
1.2.4初唐四杰 五、诗歌题材 ■边塞诗。杨炯《从军行》 ■景物诗。骆宾王《在狱咏蝉》 ■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感慨诗。卢照邻《长安古意》
1.2.4初唐四杰 五、诗歌题材 边塞诗。杨炯《从军行》 景物诗。骆宾王《在狱咏蝉》 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感慨诗。卢照邻《长安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