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5.布置作业题。关系。理解:能够说明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运用:能够运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9课程答疑课程内容复习答疑理论1.教师辅导。2.解答学生疑问。1学时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讲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利用本校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进行交互式教学。4.2评价方法: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4.3教材选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7版。4.4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选用了大量的教学扩充性资料。主要有: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作为重要思想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和一些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原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著作。这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巩固领会及理论视野的扩展方面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进行网络教学的良好环境。执笔:杨萍审核:秦瑞霞审定:李万忠2019年9月7日26
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 关系。 理解:能够说明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 理想的辩证统一。 运用:能够运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 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5.布置作业题。 9 课程答疑 课程内容复习答疑 1.教师辅导。 2.解答学生疑问。 理论 1 学时 4.教学建议: 4.1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讲解,把握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利用本校良好的网络 教学环境,进行交互式教学。 4.2 评价方法: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4.3 教材选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8 年 4 月,第 7 版。 4.4 资源开发与利用: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选用了 大量的教学扩充性资料。主要有: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作为重要思想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和 一些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原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著作。这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巩固、 领会及理论视野的扩展方面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硬件 设施,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进行网络教学的良好环境。 执 笔:杨 萍 审 核:秦瑞霞 审 定:李万忠 2019 年 9 月 7 日
中药学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5适用专业:中药学1.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本科所有专业通修课,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畴。本课程作为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最重要的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本课程是本科生的最后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为基础。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历史进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来阐释具体的经济社会现象。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分析能力的提升。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做到从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使这一能力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自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评价能力的培育。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全面系统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能够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尤其是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各大理论成果及其基本内容,从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2.2技能目标:27
27 中药学专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学时:72 学分:4.5 适用专业:中药学 1.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本科所有专业通修课,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 畴。本课程作为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最重要的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 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积极投 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本课程是本科生的最后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它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为基 础。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历史进 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我们党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 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来阐释具体的经济社会现象。实践证 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分析能力的提升。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纷繁芜杂 的社会现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做到从矛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并使这一能力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提升。 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 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 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评价能力的培育。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全面系统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能够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尤其是正确评价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各大理论成果及其基本内容,从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2 技能目标:
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3素质目标:·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的讲授,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使大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绚丽的华章。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理论1毛泽东思想及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通过视频《走近毛泽其历史地位识记:能够知道毛泽东思想的科东》导入,让学生对毛泽4学时东的丰功伟绩有个形象学内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的了解。理解:能够说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思考讨论:谈谈你眼中的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取得的伟人毛泽东。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理论讲授:毛泽东思想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毛的形成和发展。穿插视频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政权思想的提出》、《党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七大》。的灵魂思考讨论:中国革命为什识记:能够知道毛泽东思想的六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大理论。市”的道路?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3.理论讲授:毛泽东思想科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运用:运用所学理论,论述实事穿插视频《中国共产党第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幕式》。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思考讨论:习近平总书记识记:能够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指出,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理论成果。灵魂。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理解:能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活的灵魂?在今天,毛泽28
28 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3 素质目标: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的讲授,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用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使大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懈奋 斗中书写人生绚丽的华章。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毛泽东思想及 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识记:能够知道毛泽东思想的科 学内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理解:能够说明毛泽东思想形成 的时代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取得的 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毛 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 的灵魂 识记:能够知道毛泽东思想的六 大理论。 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 科学思想体系。 运用:运用所学理论,论述实事 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识记:能够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 理论成果。 理解:能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 1.通过视频《走近毛泽 东》导入,让学生对毛泽 东的丰功伟绩有个形象 的了解。 思考讨论:谈谈你眼中的 伟人毛泽东。 2.理论讲授:毛泽东思想 的形成和发展。穿插视频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思想的提出》、《党 的七大》。 思考讨论:中国革命为什 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 3.理论讲授: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穿插视频《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 幕式》。 思考讨论: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新形势下要坚持和 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 灵魂。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在今天,毛泽 理论 4学时
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东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运用:能够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毛义?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想活的灵魂在于与时俱科学指南。进?3.理论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穿插视频《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思考讨论:邓小平为什么说毛主席的画像要永远保留下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1.理论讲授:新民主主义理论2命理论依据4学时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穿识记:能够知道近代中国的基本插视频《1911辛亥革命:国情,包括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前夜》、《党的新民主主等。义理论的系统阐述》。理解:能够理解近代中国革命为2.理论讲授:新民主主义什么要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领。穿插视频《辛丑条约签订》。运用:能够运用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考讨论:殖民主义者总理论的形成。是千方百计为战争罪行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寻找“正当理由”,宣扬基本纲领“殖民侵略有功论”,即所谓“优越”民族有义务识记:能够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解放和开化“野蛮”民族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领。第1卷)。谈谈你对“侵略理解:能够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有功论”的看法,为什么?特殊性。运用:能够运用所学分析说明新3.理论讲授:新民主主义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9
29 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运用:能够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毛 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科学指南。 东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 义?为什么说毛泽东思 想活的灵魂在于与时俱 进? 3.理论讲授:毛泽东思想 的历史地位。穿插视频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 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上的讲话》。 思考讨论:邓小平为什么 说毛主席的画像要永远 保留下去?我们应该如 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 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如何评价毛泽东 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为 什么? 2 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 依据 识记:能够知道近代中国的基本 国情,包括社会性质、主要矛盾 等。 理解:能够理解近代中国革命为 什么要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从理论和实 践两方面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识记:能够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 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 领。 理解:能够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 特殊性。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分析说明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1.理论讲授: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穿 插视频《1911辛亥革命: 前夜》、《党的新民主主 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2.理论讲授: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领。穿插视频《辛丑条约 签订》。 思考讨论:殖民主义者总 是千方百计为战争罪行 寻找“正当理由”,宣扬 “殖民侵略有功论”,即 所谓“优越”民族有义务 解放和开化“野蛮”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谈谈你对“侵略 有功论”的看法,为什 么? 3.理论讲授: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理论 4学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穿插视频《毛泽东与统一本经验战线》。识记:能够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思考讨论:如何理解新民道路的具体内容,新民主主义革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间命的三大法宝。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理解:能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运用:能够运用所学论证统一战重大意义?如何理解新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宝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改造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1.理论讲授:从新民主主理论3理论转变4学时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穿识记:能够知道党在过渡时期总插视频《进京赶考》、《党路线的基本内涵。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理解: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出》。造的历史必然性。思考讨论:过渡时期的中运用:能够运用所学从理论和实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践两方面阐释党在过渡时期总新民主主义国家?路线形成的依据。2.理论讲授:社会主义改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穿插验视频《农业的社会主义改识记:能够知道我国农业、手工造》、《荣毅仁1956》。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思考讨论:马克思和列宁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都曾设想过对资本主义级发展的形式。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苏理解: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造的历史经验。改造采用的是没收的办运用: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当年的法,要把资本家赶走,最T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终失败了。中国对资本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实行了“和平赎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识记:能够知道我国确立社会主买”政策并取得了成功。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理解: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理论根据。3.理论讲授:社会主义制运用:能够运用所学论证经济文度在中国的确立。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思考题:为什么说新民主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30
30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 本经验 识记:能够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 道路的具体内容,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三大法宝。 理解:能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论证统一战 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穿插视频《毛泽东与统一 战线》。 思考讨论:如何理解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 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 重大意义?如何理解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 宝及其相互关系? 3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转变 识记:能够知道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基本内涵。 理解: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 造的历史必然性。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从理论和实 践两方面阐释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形成的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 识记:能够知道我国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 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 级发展的形式。 理解: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 造的历史经验。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当年的 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 义改革的历史关联。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识记:能够知道我国确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理解: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在我国确立的理论根据。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论证经济文 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 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 1.理论讲授: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穿 插视频《进京赶考》、《党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 出》。 思考讨论:过渡时期的中 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 新民主主义国家? 2.理论讲授: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穿插 视频《农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荣毅仁1956》。 思考讨论:马克思和列宁 都曾设想过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苏 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改造采用的是没收的办 法,要把资本家赶走,最 终失败了。中国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时实行了“和平赎 买”政策并取得了成功。 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 原因是什么? 3.理论讲授: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国的确立。 思考题:为什么说新民主 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理论 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