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用: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遣3.注重引导学生参受曲折的原因,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与讨论问题、分析问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教训。题,确立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正确认识。10第十章教学内容:1.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论中国特色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3学时进行本章的教学,引社会主义的起步。导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的开创与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持续发展的展开。史意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2. 侧重讨论式互动纪发展。教学,引导学生理解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掌握改革开放是中色社会主义。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教学要求:3.引导学生理解改1.识记: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革开放是中国取得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所有成就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2.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的唯一正确道路。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4.运用: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历史意义。11第十一章1.理论讲授:习近平理论教学内容:中国特色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4学时社会主义阔的发展前景。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进入新时内容和历史地位。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代历史性变革。2.课堂讨论:如何理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伟大胜利。主要矛盾的变化?教学要求:3.观看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阅读《习1.识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国梦的提出。16
16 3.运用: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 受曲折的原因,为今天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教训。 3.注重引导学生参 与讨论问题、分析问 题,确立他们对重点 内容的正确认识。 10 第十章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的开创与 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 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 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教学要求: 1.识记: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 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 2.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 史功绩,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 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 意义。 4.运用: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 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历 史意义。 1.利用多媒体课件 进行本章的教学,引 导学生理解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重大历 史意义。 2.侧重讨论式互动 教学,引导学生理解 掌握改革开放是中 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3.引导学生理解改 革开放是中国取得 所有成就的根本保 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是中国发展 的唯一正确道路。 理论 3 学时 11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 代 教学内容: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 阔的发展前景。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 历史性变革。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 教学要求: 1.识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 确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提出。 1.理论讲授: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主要 内容和历史地位。 2.课堂讨论:如何理 解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 3.观看视频《青年榜 样习近平》,阅读《习 近平的七年知青岁 月》。 理论 4 学时
2.识记: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理解: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4.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研讨、视频录像、开放式教学等,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4.2评价方法: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4.3教材选编:沙健孙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7版。4.4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均已实现网络共享。执笔:王庆淼审核:宗先顺审定:李万忠2019年9月7日17
17 2.识记: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 历史性变化。 3.理解: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宪法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的重大作用。 4.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人民齐心 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 明前景。 4.教学建议: 4.1 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研讨、视频录像、开放式教学等, 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4.2 评价方法: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4.3 教材选编: 沙健孙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4 月,第 7 版。 4.4 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录像等教学资 源均已实现网络共享。 执 笔:王庆淼 审 核:宗先顺 审 定:李万忠 2019 年 9 月 7 日
中药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5适用专业:中药学1.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国家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是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次上,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阐释具体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品格的理论课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要着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间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以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综合要求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评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端正认识,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2.2技能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18
18 中药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中药学 1.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国家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是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 共必修课,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 讲解,使学生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论思维 水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 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不能仅仅停 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次上,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为基础, 也是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领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阐释具体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 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品格的理论课程。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要着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 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综合要求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教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评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端正认识,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素质;使 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2.2 技能目标: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间题。2.3素质目标:。学会辩证分析法,能够对现实问题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明晰人生价值的真谛完善人格品德,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目标。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训练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参考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1导论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对本门课程进行简理论识记: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明要的介绍。3学时涵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介绍本单元课程内容。通过讲授,了解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生和发展的以及怎样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等间题。识记: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3.对课程内容进行理性等鲜明特征。论分析,在授课过程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当中根据实际需要采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法,调动学生参加课征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识记: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4.对于教材新加的内代世界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容“马克思主义的当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代价值”要重点分析。步的科学真理。5.课堂讨论。题目是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价值,说明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习马克思主义?”,时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世间约30分钟。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6.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行简明扼要的小结,价值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并明确本单元的重19
19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 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2.3 素质目标: 学会辩证分析法,能够对现实问题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明晰人生价值的真谛完善人 格品德,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目标。 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训练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 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识记: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 涵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 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 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识记: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 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 性等鲜明特征。 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 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 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 征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识记: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 代世界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 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 步的科学真理。 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 价值,说明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 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世 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 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 价值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 1.对本门课程进行简 明扼要的介绍。 2.介绍本单元课程内 容。通过讲授,了解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 生和发展的以及怎样 学习马克思主义等问 题。 3.对课程内容进行理 论分析,在授课过程 当中根据实际需要采 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 法,调动学生参加课 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4.对于教材新加的内 容“马克思主义的当 代价值”要重点分析。 5.课堂讨论。题目是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 习马克思主义?”,时 间约 30 分钟。 6.对本单元的内容进 行简明扼要的小结, 并 明 确 本 单 元 的 重 理论 3 学时
世界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点、难点和关键点。布置作业题。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识记:能够知道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地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章世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1.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理论2界的物质识记:能够知道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进行简要复习,提出9学时性及发展本单元课程所讲的内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世界的物规律容,从逻辑上进行过质统一性原理。理解:能够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渡。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能2.点明本单元课程内够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容。通过讲授,了解有反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运用:能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理、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等。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3.对课程内容进行理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论分析,本章抽象的识记:能够知道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理论和概念较多,在物的永恒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授课过程当中根据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际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互相关系、事物手段和方法,比如恰当的案例、贴切的视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互相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频资料、课堂提问和及其互相转化。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理解:能够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于普遍联系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4.对本单元的内容进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行简明拒要的小结,运用: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分析并明确本单元的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点、难点和关键点。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5.布置作业题。20
20 世界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识记:能够知道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 正确地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理解: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 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 启迪作用。 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 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点、难点和关键点。 布置作业题。 2 第一章 世 界的物质 性及发展 规律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识记:能够知道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原理。 理解:能够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能 够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 有反作用。 运用:能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识记:能够知道事物的普遍联系、事 物的永恒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互相关系、事物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互相 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及其互相转化。 理解:能够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 处于普遍联系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 的运动发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 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运用: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1.对上节课所学内容 进行简要复习,提出 本单元课程所讲的内 容,从逻辑上进行过 渡。 2.点明本单元课程内 容。通过讲授,了解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 理、科学的实践观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 理等。 3.对课程内容进行理 论分析,本章抽象的 理论和概念较多,在 授课过程当中根据实 际需要采取多种教学 手段和方法,比如恰 当的案例、贴切的视 频资料、课堂提问和 课堂讨论等方法,调 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本单元的内容进 行简明扼要的小结, 并 明 确 本 单 元 的 重 点、难点和关键点。 5.布置作业题。 理论 9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