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5适用专业:中药学1.课程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知道中国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实际的工作要求。它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知道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知道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知道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分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2.2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的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经验。·使学生正确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3素质目标:·使学生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1
11 中药学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中药学 1.课程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 2005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 政治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 律性,知道中国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 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 主义理论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实际的工作要求。它要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知道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知道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知道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 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 就焕然一新。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过渡到社会 主义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 分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2.2 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中国 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的真 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经 验。 使学生正确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3 素质目标: 使学生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 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基本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胸怀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1第一章教学内容:1.课堂讲授。理论反对外国3学时1.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多媒体教学。侵略的斗3.穿插《火烧圆明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争立的斗争。园》等教学视频。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4.对近代中国的反侵的觉醒。略战争的意义及失败教学要求:的原因和教训,侧重1.识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讨论式互动教学。开端,鸦片战争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2.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3.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理论上分析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的原因和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2第二章教学内容:1.提出问题:农民阶理论对国家出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级、地主阶级及资产4学时路的早期2.洋务运动的兴衰。阶级维新派对中国未探索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天折。来社会出路进行了哪教学要求:些探索?1.识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2.课堂讲授,多媒体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教学,穿插合适的教路的早期探索。学视频。2.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3.课堂讨论:农民阶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3.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洋出路的早期探索最务新政和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终失败的原因?12
1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基本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党情、国情、社情,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胸怀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第一章 反对外国 侵略的斗 争 教学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 的觉醒。 教学要求: 1.识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 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 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2.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理论 上分析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 败的原因和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 觉醒。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穿插《火烧圆明 园》等教学视频。 4.对近代中国的反侵 略战争的意义及失败 的原因和教训,侧重 讨论式互动教学。 理论 3 学时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 路的早期 探索 教学内容: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教学要求: 1.识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 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 路的早期探索。 2.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3.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得出结 论,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洋 务新政和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 1.提出问题:农民阶 级、地主阶级及资产 阶级维新派对中国未 来社会出路进行了哪 些探索? 2.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穿插合适的教 学视频。 3.课堂讨论:农民阶 级、地主阶级、资产 阶级维新派对国家 出路的早期探索最 终失败的原因? 理论 4 学时
不能为实现中国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3第三章教学内容:1.辛亥革命后近代理论辛亥革命4学时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中国的历史性巨大与君主专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变化作具体的史料制制度的介绍。3.辛亥革命的失败。终结教学要求: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侧重讨论式互1.识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动教学。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3.引导学生懂得资2.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1多次反袁世凯斗争失败的原因。主主义革命解决不3.运用: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进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中国旧民程,分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主主义革命必须让让位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位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四章4教学内容:1.对中国人民为什理论4学时开天辟地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么要选择马克思主的大事变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义问题的讲解,侧重国共产党的诞生。讨论式互动教学。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新文化运动和五教学要求:四运动的历史作用1.识记: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问题,侧重其促进了作用与意义。中国人民的觉醒,为2.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创造了条件,强调结3.运用:正确分析中国人民为什么论。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3.关于中国共产党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注重史论结合,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第五章理论5教学内容:1.中国共产党对中3学时中国革命国革命新道路进行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的新道路探索的问题侧重讨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要求:论式互动教学。1.识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2.中国共产党历史13
13 不能为实现中国独立和富强找到 出路。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 制制度的 终结 教学内容: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教学要求: 1.识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 多次反袁世凯斗争失败的原因。 3.运用: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进 程,分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 让位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必然性。 1.辛亥革命后近代 中国的历史性巨大 变化作具体的史料 介绍。 2.辛亥革命失败的 原因,侧重讨论式互 动教学。 3.引导学生懂得资 产阶级领导的旧民 主主义革命解决不 了中国的独立和富 强的问题。中国旧民 主主义革命必须让 位于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 理论 4 学时 4 第四章 开天辟地 的大事变 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要求: 1.识记: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 作用与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 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正确分析中国人民为什么 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 国共产党。 1.对中国人民为什 么要选择马克思主 义问题的讲解,侧重 讨论式互动教学。 2.新文化运动和五 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问题,侧重其促进了 中国人民的觉醒,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创造了条件,强调结 论。 3.关于中国共产党 诞生的伟大历史意 义,注重史论结合, 利用启发式教学方 法。 理论 4 学时 5 第五章 中国革命 的新道路 教学内容: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要求: 1.识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 1.中国共产党对中 国革命新道路进行 探索的问题侧重讨 论式互动教学。 2.中国共产党历史 理论 3 学时
何建立专制统治的过程。上三次“左”倾错误问题,侧重引导学生2.理解: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讨论,注重史论结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3.运用:运用历史史实正确分析中合。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3.本章内容丰富,多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间题,确立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正确认识。6理论第六章教学内容:1.利用视频讲解日中华民族本帝国主义侵略中4学时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的抗日战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国计划的蓄谋已久,争利用图片资料帮助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学生了解日军无流砥柱。人道的暴行。5.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其原因和意2.对中国抗日民族义。统一战线的形成间教学要求:题和抗日战争胜利1.识记: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的原因及意义,侧重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讨论式互动教学。2.理解: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3.利用启发式教学,强调中国共产党为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性与贡献;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起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用。这个结论。3.运用:运用历史史实正确分析马4.观看1-2部关于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抗日战争的教学视频。7第七章1.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内容:为新中国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呈现美国帮助蒋介4学时争。而奋斗石准备发动内战、抢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夺革命胜利果实的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史实,使学生理解战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教学要求:1.识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建立2.关于第三条道路新中国而奋斗的过程。的幻灭、南京国民党2.理解: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政权的覆灭、中国共14
14 何建立专制统治的过程。 2.理解: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 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3.运用:运用历史史实正确分析中 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上三次“左”倾错误 问题,侧重引导学生 讨论,注重史论结 合。 3.本章内容丰富,多 注重引导学生讨论、 分析问题,确立他们 对重点内容的正确 认识。 6 第六章 中华民族 的抗日战 争 教学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 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其原因和意 义。 教学要求: 1.识记: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 2.理解: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 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 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用。 3.运用:运用历史史实正确分析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利用视频讲解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计划的蓄谋已久, 利用图片资料帮助 学生了解日军惨无 人道的暴行。 2.对中国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形成问 题和抗日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意义,侧重 讨论式互动教学。 3.利用启发式教学, 强调中国共产党为 抗日战争的胜利起 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个结论。 4.观看 1-2 部关于 抗日战争的教学视 频。 理论 4 学时 7 第七章 为新中国 而奋斗 教学内容: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 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教学要求: 1.识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建立 新中国而奋斗的过程。 2.理解: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 1.利用多媒体课件 呈现美国帮助蒋介 石准备发动内战、抢 夺革命胜利果实的 史实,使学生理解战 争爆发的原因和背 景。 2.关于第三条道路 的幻灭、南京国民党 政权的覆灭、中国共 理论 4 学时
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产党和民主党派的3.运用:运用本章知识正确分析中团结合作以及人民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共和国的建立等问题,侧重讨论式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其历史必然性。3.利用启发式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从而为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奠定了基础,强调这个结论。8第八章教学内容:1.通过课堂内容讲理论社会主义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授引导学生理解历3学时基本制度的开始。史和人民对社会主在中国的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义道路的必然选择。确立择。2.侧重讨论式互动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的道路。掌握社会主义制度教学要求:的确立是中国社会1.识记: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最深刻的变革。济的恢复。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分析问题,2.理解: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确立他们对重点内3.运用:联系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容的正确认识。实际,正确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特点及其经验。9第九章教学内容:1.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论社会主义1.良好的开局。进行本章的教学,引4学时建设在探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导学生理解中国人索中曲折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教学要求:的艰难探索过程。2. 侧重讨论式互动1.识记: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教学,引导学生掌握2.理解:发生“文化大革命”严重发生“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原因。严重错误的原因。15
15 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 3.运用:运用本章知识正确分析中 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产党和民主党派的 团结合作以及人民 共和国的建立等问 题,侧重讨论式互动 教学,引导学生理解 掌握其历史必然性。 3.利用启发式教学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打败了国民党的 军事进攻,从而为中 国人民选择了社会 主义的前途奠定了 基础,强调这个结 论。 8 第八章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 在中国的 确立 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 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道路。 教学要求: 1.识记: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 济的恢复。 2.理解: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 质。 3.运用:联系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 实际,正确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特 点及其经验。 1.通过课堂内容讲 授引导学生理解历 史和人民对社会主 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2.侧重讨论式互动 教学,引导学生理解 掌握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是中国社会 最深刻的变革。 3.引导学生参与讨 论问题、分析问题, 确立他们对重点内 容的正确认识。 理论 3 学时 9 第九章 社会主义 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 发展 教学内容: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教学要求: 1.识记: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理解:发生“文化大革命”严重 错误的原因。 1.利用多媒体课件 进行本章的教学,引 导学生理解中国人 民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艰难探索过程。 2.侧重讨论式互动 教学,引导学生掌握 发生“文化大革命” 严重错误的原因。 理论 4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