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考试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审核人:陈学峰 校对:张智勇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 (6小题,19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 liang)苦心孤诣(yi)默契(qi) 忍俊不禁(jn) B.鲜为人知(xian)炽热(zhi) 汲取(j1) 缄默(jian) C.小心翼翼(yi)堕落(duo) 义愤填膺(ying)惬意(qie) D.忧心忡忡( chong)蓦然(m)锲而不舍(qie)牟取(mou) 2.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分) 序号 例词 狼藉 ABCD 心无旁骛 骄揉造作 谰言 暗哑 缄默 再接再厉 关怀备至 蜂拥而上 肖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士们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C.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读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 B.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我们,黄老师就像我们的父亲一般,在学习上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 C.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 D.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5.以下语段有一句话偏离了中心,必须删去,请填写出序号。(2分) ①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②如中国古代文字中“羊”通“祥”;“吉祥”也可写作 “吉羊”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羊大”为“美”。③“乐羊羊”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
铁一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考试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审核人:陈学峰 校对:张智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4 分) 一、(6 小题,19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酝酿. (liàng) 苦心孤诣.(yì) 默契.(qì) 忍俊不禁. (jīn) B.鲜.为人知(xiǎn) 炽.热(zhì) 汲.取(jí) 缄.默(jiān) C.小心翼翼..(yì) 堕.落(duò) 义愤填膺.(yīng) 惬.意(qiè) D.忧心忡忡..(chōng) 蓦.然(mù) 锲.而不舍(qiè) 牟.取(móu) 2.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 分) 序号 例词 A 粼峋 狼藉 糟蹋 B 心无旁骛 骄揉造作 谰言 C 暗哑 缄默 再接再厉 D 关怀备至 蜂拥而上 肖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战士们虎视眈眈 ....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 C.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 ....啊! D.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吸引了广大读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2006 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 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 B. 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我们,黄老师就像我们的父亲一般,在学习上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 C.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 D.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5. 以下语段有一句话偏离了中心,必须删去,请填写出序号。(2 分) ①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②如中国古代文字中“羊”通“祥”;“吉祥”也可写作 “吉羊”;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羊大”为“美”。 ③ “乐羊羊” 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
的颜色一致,体现了广州亚运会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④广州亚运吉祥物“乐羊羊”的创意,来源于 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的传说。⑤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取“羊”的创意,将为亚洲不同文化、 不同宗教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6、广州地名告诉我:地名巷称,往往反映着一个地方的地理、气候、物产和文化等等,细细品读地名,也是 种文化欣赏。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面对那千姿百态的地名,我们会想得很远很多。如同福路、惠福路、长寿 路、吉祥路、如意街等,让我们认识到广州人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祈求安康幸福。又如先烈路、起义路、 陵园路、解放路等,则告诉我们:近百年来,诸多志士仁人为了争取自由、进步,进行过不懈的斗争,甚至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 (1)梅花路、桂花岗、荔枝湾、龙眼洞、丹桂里、葵树庙、黄木湾等,告诉 。(2分)(2)打石街、米市路、榨粉 街、造币街、海味巷、豆腐巷、香料街、玛瑙巷、花生巷等,则又告诉 分) (2小题,15分) 7.古诗文积累。(共10分) (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2分)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眼见得吹伤了那家,吹翻了这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F、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2)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的名句。(4分)
的颜色一致,体现了广州亚运会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④广州亚运吉祥物“乐羊羊”的创意,来源于 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的传说。⑤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取“羊”的创意,将为亚洲不同文化、 不同宗教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6、广州地名告诉我:地名巷称,往往反映着一个地方的地理、气候、物产和文化等等,细细品读地名,也是一 种文化欣赏。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面对那千姿百态的地名,我们会想得很远很多。如同福路、惠福路、长寿 路、吉祥路、如意街等,让我们认识到广州人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祈求安康幸福。又如先烈路、起义路、 陵园路、解放路等,则告诉我们:近百年来,诸多志士仁人为了争取自由、进步,进行过不懈的斗争,甚至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 (1) 梅花路、桂花岗、荔枝湾、龙眼洞、丹桂里、葵树庙、黄木湾等,告诉 你: 。 (2 分)(2)打石街、米市路、榨粉 街、造币街、海味巷、豆腐巷、香料街、玛瑙巷、花生巷等,则又告诉 你: 。 (2 分)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积累。(共 10 分) (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2 分) A、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B、眼见得吹伤了那家,吹翻了这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 E、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F、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2)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的名句。(4 分)
古代许多诗人虽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人民。如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 的呼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龚自珍在辞官还乡途中写下《已亥杂 诗》,仍表达报效祖国愿望“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古诗文(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髙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12.阅读下列古诗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的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3分)
古代许多诗人虽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人民。如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 “ , ”的呼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龚自珍在辞官还乡途中写下《已亥杂 诗》,仍表达报效祖国愿望“ , ”。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 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古诗文(3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 9-10 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一百.许里 B 百.千人大呼 C 千百.成峰 D 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 分) 12.阅读下列古诗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的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3 分)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 思想感情?为什么?(3分)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 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 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 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 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 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 本比较低亷;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 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 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 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 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 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己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 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3.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14.下列有关“种”石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出来的石油有着成本低、利于环保的优越性。 B.石油能种出来,是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 C.对一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制造出石油来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 思想感情?为什么?(3 分) 四、(9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4 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 300 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 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 8 万亿吨煤或 800 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 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 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 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 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 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 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 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 1000 平方米土地每年产 5 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 20 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 30 美元。他的成功, 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 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3.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14.下列有关“种”石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种”出来的石油有着成本低、利于环保的优越性。 B.石油能种出来,是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 C.对一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制造出石油来
D.许多植物能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把它提取出来,就能得到“绿色石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 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 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 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 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 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 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 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 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 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 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 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 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5.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 B.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C.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自然对国外的思想、学说缺乏认真的思考和消化。 D.读书要思考,就是吸收书本上有用的知识 16.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 (4分) 17.结合语境,在第③段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3分)
D.许多植物能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把它提取出来,就能得到“绿色石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7 题。 读 书 与 思 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 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 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 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 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 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 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 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 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 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 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 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 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5.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 B. 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C. 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自然对国外的思想、学说缺乏认真的思考和消化。 D.读书要思考,就是吸收书本上有用的知识。 16.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 (4 分) 17.结合语境,在第③段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