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
除 晚年的海明威 写作中的海明威
晚年的海明威 写作中的海明威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生 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 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 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 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 效,终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生 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 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 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 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 效,终用猎枪自杀。 作者简介
他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 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迷惘的一代”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 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 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 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 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 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 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 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 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 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 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 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 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 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他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 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迷惘的一代”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 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 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 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 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 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 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 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 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 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 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 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 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 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30、40年代,他写了剧本《第五纵队》,长 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转而塑造摆脱迷惘、 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 西斯战士形象。 50年代后,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 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 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 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 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30、40年代,他写了剧本《第五纵队》,长 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转而塑造摆脱迷惘、 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 西斯战士形象。 50年代后,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 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 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 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 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