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 b.區僧子杀之 c吾义国不杀人 d.子曼于起,再 《公着》选自C_ 名 相传为 不可谓知类 派的创始人,最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 ,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4.把下面的句子胥成现代汉语 、给加点的字注音 B.北方有售臣者,借子杀之 公输盘()至于郢()敝真()鱼()守圆之器()禽滑厘()b,吾义固不杀人 三、解释加点的字词 5最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 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普 1)起子鲁 (2)请说之(3)胡不已乎 (4)胡不见我于王 于运用与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养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7)待薏寇臭 (8)虽杀臣,不能绝也 6最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国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 这一句形成鲜明对 指出下列句中還假字的本字并解章 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之中,最终折服,放弃的错误行为。 (1)子子九距之。 (2)子曼子之守国有余 (3)公着盘诎 (4)公盘不说 摄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食其文轩,邻有散而欲窃之:合其锦绣,邻有紐福而欲窃 之;會其梁肉,邻有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 ②王日:“必为有窃疾矣 (1)宋何罪之有? )夫子何命 ③子骚子曰:“荆之地,方五千星,宋之地,方五万基,此犹文轩之与散舆也。荆有云梦 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乎? 亮满之,江汉之鱼暨電为天下言,宋,所谓无兔谢鱼者也,此犹果肉之与檬精也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松文梓豫章,宋无长木,此犹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史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6)虽杀巨,不能绝也 ④王曰:“普赣。虽然,公着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六、闻读下文,回谷文后问题 (一) 1.《最子》一书在一般认为是子的_ 记述最子 的辑录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子子曰:“北方有侮臣者,區借了杀之 短福()犀()藻离()() 公着盘不说 3.解加点的字词 子曼子曰:“请献盒。 (1)散 (2)含其文轩 (3)合其锦绣 (4所谓无烛兔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m 鱼者也 (6)此犹锦绣之与短也 (6)为我为云梯 子曼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4把下面的句子成现代汉语 足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而(1)此为何者人? 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臣以王史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着盘服 1用一句话简要橛括上文的内容 5“为与此同类”“此”指代的内容是: 2给加点的字注意 6第①段中,连设三喻,會文轩而窃散鼻,行为怪诞荒,目的是为了引出王对此人的评价 公输盘不说()请说之()北方有侮臣者() 解加点的字词 7.第⑧段中,从薏宋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 来是示攻宋的丰正义性
1 公输 一、填空题 《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 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三、解释加点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5)虽然.________(6)以.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六、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 足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 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2.给加点的字注意 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 北方有侮.臣者( ) 3.解释加点的字词 a.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 b.愿借子杀之.________ c.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d.子墨子起,再.拜________ e.不可谓仁.________ f.不可谓知.类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吾义固不杀人。 5.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 于运用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6.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形成鲜明对 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的错误行为。 (二)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 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万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 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 松文梓楩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短褐.( ) 犀( ) 麋.鹿( ) 楩 ( ) 3.解释加点的字词: (1)敝.舆____________ (2)舍其文.轩____________(3)舍.其锦绣____________(4) 所 谓. .无雉 兔 鲋鱼者也__________(5)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___________ (6)为.我为.云梯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为何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与此同类”“此”指代的内容是: 6.第①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 “__________”。 7.第③段中,从楚宋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__________来显示楚攻宋的非正义性
8.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国之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0分) 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 郭:(2)环面攻之而不胜环: 比较①、⑥段可以看出楚王攻宋的行为跟 是一样的。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10.最子说服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能”,让龍王钻入设好的(5)委而去之委 去 6)固国不以山之险固 ■套中,用高超的论瓣艺术折服王。 (7)寡助之至,亲成畔之 (8)故君子有不巉 一)生于忧瘪,死于安乐(12分 子 15,解驿下列句中加点的调。(4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去之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产而后喻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16.译。(4分) C.固国不以山漢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意者,国恒亡 天下顺之 翻译: 6.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答: (2分)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7.用“/m划分句于的朗读茜赛。划二处(2分) 戚天下不以兵草之利 8.五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妥条件是 它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 (2分) 圓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助》,回答问题。(40分) 9,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是什么?(2分) 天时不如地利,Q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而之 必有得天时着臭,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不高也,池深也,兵非不坚和也,米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主旨)又是什么?(2分) 果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曰, 固国不以之 险,戚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事助。事助之至,亲之 鱼我所欲也》复习训练题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之所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将上文((B)(c)三处补充完基并译所补充句于。〔9分) 荷得 由是 2.上文透自锰孟子公孙丑下》,锰孟子》是 所作,家经典之 、何加 3.孟子名 字 家是繼孔子之 穷乏者 僵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地位仅此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称被推尊为 已 (7分)
2 8.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 ;用 、 、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9.比较①、③段,可以看出楚王攻宋的行为跟 是一样的。 10.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 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 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翻译。(4 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40 分) 天时不如地利,(A)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B) ,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将上文(A) (B) (C)三处补充完整并翻译所补充句子。(9 分) (A) (B) (C) 2.上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 所作, 家经典之一。(2 分) 3.孟子名 ,字 , 时期的 家 家, 家是继孔子之 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地位仅此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被推尊为“ ”。 (7 分)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0 分)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 郭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3)池.非不深也 池: (4)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5)委.而去.之 委: 去: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至: (8)故君子..有不战 君 子: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6.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答: (2 分) 7.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二处(2 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8.盂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它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 “ ”(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2 分) 9.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是什么?(2 分)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主旨)又是什么?(2 分) 《 鱼我所欲也》复习训练题 一.解词 欲 、得 、兼 、 舍 、 取 苟得 、恶 、患 、 辟 、如使 莫 、由是 、是故 、 独 、丧 蹴 、不屑 、何加 、 奉 、穷乏者 已 本 心 、 贤 者 、义
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5)孟子认为能做到會生取义的人 三翻句子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 1、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會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意有所不辟也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意也会挺身而出的 3、如使人之所欲寞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8)有人不礼义而接受万钟目的是为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意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簧着能勿丧耳 其原因是 (9)文中与“咝来之食”的意思相一敦的句子 6、胡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屠也 7、万钟则不瓣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漏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 指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人的本心是什么? 二、阒读理解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了哪些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文章开增没有宜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 什么? (3)(鱼我所也》中出现的成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m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15)联系、本文观点请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3 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辟 辩 得 欤 向 三.翻译句子 1、 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胡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用原文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3 ) 《 鱼 我 所 欲 也 》 中 出 现 的 成 语 有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5 ) 孟 子 认 为 能 做 到 舍 生 取 义 的 人 是 ( 6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 是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8)有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目的是为 了 其原因是 (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 的句子 是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 指 。 (11)人的本心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 12 ) 本 文 使 用 了 哪 些 论 证 方 法 , (1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 什么?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15)联系、本文观点,请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二)嘉子相粱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6)本文主要述了“會生取义神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1)或谓嘉子日 (2)欲代子相 (3)非棡不止 (4)于是得腐鼠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7)从古至今有许多人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谐写了一曲曲“會生取义”的正气歌,请述一个这高子相架,庄子柱见之。 样的例子: 18请擴摩“庄子往见之,日:……甲中庄子“日”的神态取情,用一个调事。(2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貼切,请你说说“”和“”分别比作什么?(2分) (18)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 简买谈谈 盲判论战》篝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9)孟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含人生哲颯的名言,你还能再写出一些来吗? 又何间焉() 望其旗() 小嘉未 下视其辙() 遝齐师() 肉食者邮 三,三、常识填空 牺牲玉亮() 肉食着谋 夫战,勇气也 四,本文出自 时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鲁国人, (1)齐师伐我()() 2)齐师败绩 家,是繼孔子之后 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庄于》故事两则 1、既克,公问其故 庄子与嘉子游于謙柔 彼竭我盈,故克之 19.下列加点词语盒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3、曹刿请见(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战则请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子国非鱼也圃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 5、其乡人曰 6、肉食着谋之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公间其故〔 公与之乘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望其旗廑 登轼而望之 A.公与之乘B.杀之以应陈涉C.何陋之有D.郭其眷者而从之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 1、神弗福也 2、忠之属也 于事鱼,安知鱼之乐? 4、公与之乘 2.这一场瓣论中的庄子与嘉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3分)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4 (1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17)从古至今有许多人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 样的例子: (18)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 简要谈谈。 (19)孟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言,你还能再写出一些来吗? 三.三、常识填空: 四.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 鲁国人, 家、 家,是继孔子之后 家 学 派 代 表 人 物 , 被 后 人 称 为 。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 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3 分) (二)惠子相粱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或.谓惠子曰 (2)欲.代子相. (3)非梧桐不止. (4)于是..鸱得腐鼠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 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2 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2 分)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小惠未 ( )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 ) 夫.战,勇气也(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 2、民弗从.也(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战则请从.( ) 3、曹刿请.见( ) 4、又何间.焉( ) 战则请.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5、其.乡人曰( ) 6、肉食者谋之.( ) 公问其.故( ) 公与之.乘( ) 望其.旗靡( ) 登轼而望之.( )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2、忠之属也( ) 3、公将鼓之( ) 4、公与之乘( )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今义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盲刿的远谋 今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8、逸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6、再而衰古义 今义: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以嘉忠谏之略也 7、必以情 今义 C、故临劇寄臣以大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六、圆读课文,回答下列闻题。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启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C、在骨健,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盒思是 )为什么“齐人三鼓”盲刿才同意击敢进军? (4)盲刿“下视其教,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1l、就盲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盲判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12、分析“肉食者酃,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6)曹刿“下视其微,登轼而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判军事思想的句于是 13、结尾一段表现了寶刿郑些方面的才能?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害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盲刿最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够忌讽齐王纳谏 3、第二段内容可派括为 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12分) 、写遍击齐师的时机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曾朝于齐()形貌联丽() 朝服衣冠()孰视之() C、写长勺之城的薇况 D、写寶刿的军事才能 自视()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邹忌() 4、第二段写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會刿〔 二、解释加粗词的盒思。(33分) B、勇于牺牲的决心 邹忌讽齐王 形貌联丽 ( C、冲陷阵的精神 D、脚有成竹、从容不迫、鲁于掌舞战机 忌修八尺有余 齐王纳谏 5、第三段内 朝服衣冠 孰视之 盲刿论述城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程 何能及君 C、论述作战要拿男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客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年之后 阳事人之耳者( A、一戴作八气,再/而囊,三而/場B、一/鼓作气,再/而麦,三/侕而婚 王之蔽甚矣 曾朝于齐 )))) C、一數/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囊,三而/ 且日 我与城北徐公教美
5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6、再而衰 古义: 今义: 7、必以情 古义: 今义: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12 分)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 邹.忌 ( ) 二、解释加粗词的意思。(33 分) 邹忌讽.齐王 ( ) 形貌昳丽..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 朝服.衣冠 ( ) 孰.视之 ( ) 何能及.君 ( ) 私.我 ( ) 客之美.我者 (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 闻.寡人之耳者 ( ) 王之蔽.甚矣 ( ) 皆朝.于齐 ( ) 旦.日 ( )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