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康廷 中成药薄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 生编康蛋国 副主编翟延君盖峰周大振 编委冯夏红吴晓兰何维翔朱丽娃 张仁生张娜高越雯邓铁宏 李克孙立新李书国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京)新登字08号 书在版编目(c|P)数据 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康廷国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ISBN7-117-02183-7 I.中…Ⅱ,康…Ⅲ.中成药一薄层色谱一中药鉴定学Ⅳ.R286.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4)第13434号 中成药冀屠色谵鉴别 康廷国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国里10母) 三河市宏达印剧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听发行 787×1092毫米I6开本2印张4页6千字 1956月第1辰195年6月第1服第I次印骐 印数 ISBN7-117-02183-7/R2184定价3960元 〔科技新书目350-135)
序 中成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成方制剂,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医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 部分,迄今仍为我国主要医药品之一,在国内广泛应用,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中成药 种类繁多,传统和现代剂型丰寓,临床常用中成药约800多种,《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 载275种,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900种。由于中成药组成复杂,多数中成药 尚缺乏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也限制了在世界范围内 的推广使用。为了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提高品质鉴别标志,完善中成药现代化和标准 化,必须建立科学的分析鉴定手段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逐渐开展,进展较快。其中薄层色谱法已较普遍 应用于中成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使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成果得以推广应用,康廷国副教授主编的《中成药薄层色谱鉴 别》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专著较系统地整理了国内中成药薄层色谱的研究成 果,并进行了必要的复核和补充实验,全书共收载丸剂、片剂、散剂、冲剂、合剂、胶 囊剂、注射剂、糖浆剂、酒剂、酊剂、外用膏剂及袋泡(茶)剂等各类剂型中成药303种 薄层色谱实验698项,薄层色谱图633幅,內容丰富,叙述翔实,文图并茂,切合实用, 是一部难得的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参考书,可供药厂、药检、药材、医院、教学及科研 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 相信,《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的出版,将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欣喜 之余,乐以为序。 中国药科大学徐困钧 1994年5月于南京
前言 中成药是我国的国宝,几千年来,为炎黄子孙防病治病,为中华民族繁衍吕盛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成药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医药品之一,而且越来越被世界各 国所瞩目,乃至中成药生产的品种、应用的数量日益增大。因此,科学地检测和控制中 成药的质量,以便确保其疗效,意义更加重大 我国一直很重视中成药的质量,薄层色谱鉴别是检测和控制中成药质量的主要方法 之一《中国药典》(990年版)中有76种中成药应用薄层色谱鉴别,计134个实验。卫生 部药品标准及各省(区)、市药品标准也愈来愈多地采用薄层色谱法。然而,目前尚未有 较系统、详尽地收载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实验的专著,以方便广大中药工作者查阅、参 考和应用。为此,我们编著了此书,力图能满足广大中药工作者的需要,为蒸蒸H上的 中药事业做一点微薄的工作 本专著共收载中成药303种,其中丸剂98种(蜜丸、水蜜丸、浓缩丸57种,水丸36种, 微丸5种),片剂43种,散剂22种,冲剂21种,合剂(口服液)34种,胶襄剂20种,注射 剂24种,糖浆剂7种,酒剂5种,酊剂6种,袋泡(茶)剂7种,外用膏剂7种,其它 (浸膏剂、滴丸剂、海绵剂、油剂、栓剂及搽剂)9种。共698个实验,附色谱图633幅 (710个薄层色谱板图) 本书许多内容是从国内近二十年来《中成药》等数十种杂志及《中成药分析》(孟宪纤 主编)等有关专著中的150余篇文献中精选、整理出来的,并进行了必要的复核和补充 实验。对《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76种具有薄层色谱鉴别项目的中成药的134个实验, 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实验,绘制薄昙色谱图。此外,复核和补充实验197个,涉及中成药 163种。 每种中成药重点论述鉴别项目,内容包活:样品液制备,对照品液制备,展开系 统,显色,结果检视及薄屡色谱图。内容描述力求精练,层次分明,方便应用。祥品液 制备中,凡是含量测定方面的文献,在复核实验时均加以操作步骤简化,未经复核实验 者基本保持原貌。对照品液制备,包括标准品(基准物)对照液,药材对照液及阴性对照 液,模拟(自制)样品液,除个别情况列入样品液之外,一般列入对照品液中;实验用对 照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及沈阳市药检所等单位提供,对照药材经鉴定均为 正品,样品主要由药厂提供。展开系统包括薄层板、展开剂、点样量及展距。薄层板为 常规制板,除个别情况外,不详尽叙述;展开之后的操作,除注明取出板后立即观察 外,均为常规操作;没有显色项目的,均为直接按检视项目进行;未注明置紫外光灯下 检视者,均为在日光(或自然光)下检视,以上不一一列出。薄层色谱图,在出书做板之 前,部分原图均按适当比例缩小,未经复核实验的原文献中的薄层色谱图,均按比例适 当放大;底端线为点样起点,顶端线为展开前沿,以方便读者测量斑点比移值。 本书承喪中国药科大学徐国钩教祲作序,沈阳药科大学郭允珍教授、孟宪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