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习惯法渊源:礼 命令法渊源:诰、训、誓、 命 判例法渊源:判例(禹刑、 汤刑、九刑) 经过整理汇编的判例就是刑书
习惯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 习惯法渊源:礼 • 命令法渊源:诰、训、誓、 命 ▪ 判例法渊源:判例(禹刑、 汤刑、九刑) 经过整理汇编的判例就是刑书
礼的起源 ※祭祀礼器》典礼仪式>礼仪规范 ※禮一豐 豐=豆十玨 《说文解字·示部》:“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的起源 祭祀礼器▶典礼仪式▶礼仪规范 禮—豊 豊=豆+玨 《说文解字 · 示部》:“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的变革 ※礼的基本精神是亲亲尊尊。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礼的地位下降以至被 废弃。 ※各国将命令性法律渊源与刑书结合起来,逐 渐出现了许多成文法(制定法) 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法律秘密状态,开创了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韩排子语)的格局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的变革 礼的基本精神是亲亲尊尊。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礼的地位下降以至被 废弃。 各国将命令性法律渊源与刑书结合起来,逐 渐出现了许多成文法(制定法) 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法律秘密状态,开创了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语)的格局
礼”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习惯一→先秦古礼-→ ※→理论抽象一→礼教(伦理体系) ※→重新强调一→律令(制定法规) ※→缩小范围一→礼仪(礼节仪式) ※→退出法律一→礼俗(礼教指导下的 习俗)
“礼”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习惯-→先秦古礼-→ →理论抽象-→礼教(伦理体系) →重新强调-→律令(制定法规) →缩小范围-→礼仪(礼节仪式) →退出法律-→礼俗(礼教指导下的 习俗)
古典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成文法渊源 律、令 格、式、敕 科、比、例 不成文法渊源 儒家经义法律解释 习惯
古典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成文法渊源 律、令 格、式、敕 科、比、例 不成文法渊源 儒家经义 法律解释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