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理解养气与 为文的关系。 2.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 思,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 的精妙。 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 和跌宕的文势
1.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理解养气与 为文的关系。 2.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 思,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 的精妙。 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 和跌宕的文势。 学习目标
作看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 自号栾城,有“小苏”之称,四丿 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 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 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 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 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 的牵累而屡這贬谪,晚年在贬官处 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 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 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苏辙(1039—1112),字子由, 自号栾城,有“小苏”之称,四川 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 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 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 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 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 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 的牵累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 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 颍滨遗老。 “不复与人相见。终日 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 作者简介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 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 “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 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 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苏轼称其记叙 文有一唱三叹之声。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 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独到的“文 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 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称 “苏文定公”。有《栾城集》传世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 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 “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 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 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苏轼称其记叙 文有一唱三叹之声。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 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独到的“文 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 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称 “苏文定公”。有《栾城集》传世
韩太尉简介 韩太尉,即韩琦,守稚 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 阳市)人。北宋普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宋仁宗亮佑完 年(1056年)封检校太博, 充枢密使。神宗时作宰相 封魏国公。勋望极高,与范 仲淹齐名。并称“韩范 枢密,枢密使,官名。太歇, 秦朝设的官。導武事。汉沿 袭之。宋朝的枢密执兵政, 和汉朝的太尉相似。所以称 韩琦为太尉
韩太尉,即韩琦,字稚 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 阳市)人。北宋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宋仁宗嘉佑元 年(1056年)封检校太傅, 充枢密使。神宗时作宰相, 封魏国公。勋望极高,与范 仲淹齐名,并称“韩范” 。 枢密,枢密使,官名。太尉, 秦朝设的官,掌武事,汉沿 袭之。宋朝的枢密执兵政, 和汉朝的太尉相似,所以称 韩琦为太尉。 韩太尉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