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新泰市刘杜中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语文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语言积累(6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A.招(pin)_B. (can)无人道C.消除(bi)端D.欲盖(mi)彰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它们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B.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民族气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C.禽流感时期,有不记其数的家禽被宰杀,为了大局,养殖户们没有丝毫的怨言。 D.奥佛士坐在森林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俯首贴耳地伏在他面前。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教师节那天,全校师生汇聚一堂,谈笑风生 场面很是热闹。 ②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 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③新建的烈士陵园,依山傍水,主碑两侧各有一条环山小路伸向远处,造型 无拘无東不拘一格别具一格B.不拘一格无拘无束别具一格 C.不拘一格无拘无束独辟蹊径D.无拘无束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二、(4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 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 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千,忠厚木讷,在一工地 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 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 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
2009 年山东省新泰市刘杜中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语文卷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6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 A.招(pìn) B. (cǎn)无人道 C.消除 (bì)端 D.欲盖 (mí)彰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它们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B.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民族气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C.禽流感时期,有不记其数的家禽被宰杀,为了大局,养殖户们没有丝毫的怨言。 D.奥佛士坐在森林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俯首贴耳地伏在他面前。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①教师节那天,全校师生汇聚一堂,谈笑风生, ,场面很是热闹。 ②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 ,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③新建的烈士陵园,依山傍水,主碑两侧各有一条环山小路伸向远处,造型 。 A.无拘无束 不拘一格 别具一格 B.不拘一格 无拘无束 别具一格 C.不拘一格 无拘无束 独辟蹊径 D.无拘无束 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二、(4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 分)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 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 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 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 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 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
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 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 隔天,却—个—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 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 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 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 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 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淸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 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 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 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 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 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 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 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 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 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
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 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 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 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 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 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 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 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 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 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 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 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 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 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 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 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 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
点没见老。 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 4.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 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 物褒贬态度的不同。(4分)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试从 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4分) 6.第一段中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 优雅。”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5分)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8.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2分) 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 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 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 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 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 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 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 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硏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 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 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一点没见老。 (摘自《读者》2005 年第 8 期) 4.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 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 物褒贬态度的不同。(4 分)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试从 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4 分) 6.第一段中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 优雅。”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5 分)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4 分) 8.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2 分) ①2004 年 12 月 26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 15 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 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 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 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 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 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 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 世纪全球海平面已 平均上升了 10-20 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 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 2100 年,海平面还要上涨 9-88 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 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不受到危害。 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 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 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 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 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 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 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 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 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9.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助 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10.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1.“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4分) 12.阅读第五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4分) 1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6分) 三、(10分) 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 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 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 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 1700 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 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 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 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 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 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 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 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 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 2005 年 3 月 28 日《语文报》) 9.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 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 分) 10.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 分) 11. “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4 分) 12.阅读第五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 (4 分) 1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6 分) 三、(10 分) 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 ....6.题.)(6 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 (5)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北朝民歌《木兰诗》 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 是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緝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土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援疑质理 (2)略无慕艳意(3)无冻馁之患矣
(3)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刘禹锡《陋室铭》 (5)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 曹操《观沧海》 (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 。 北朝民歌《木兰诗》 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 分) (1)《天净沙 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 是: 。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 , 。 四、(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 (1)援.疑质理 (2)略无慕艳.意 (3)无冻馁.之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