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了肇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 肇 中
自目标 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学习本文“举例子、讲道 理”的论证方法
自读目标: 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学习本文“举例子、讲道 理” 的论证方法
丁肇中(1936),美国 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 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 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 粒子(Jv粒子),并导致了 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 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 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1936——),美国 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 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 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 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 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 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 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根据上下大推断词意 并造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意 并造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1、本文的标题是论点吗? 2、从全文出发,概括“格物致知”的 真正意义。 探察物体(实验)而得到知识。 3、“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 性的发现”? 答:原因是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 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
2、从全文出发,概括“格物致知”的 真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的标题是论点吗? 3、 “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 性的发现”? 答: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 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 从探察物体(实验)而得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