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表3.3.2 公园类型 陆地面积 专类公园 Ar 用地类型 综合 社区 (hm2) 游园 公园 其他专 动物园植物园 公园 类公园 绿化 >80 >75 >80 >80 管理建筑 0.5 1.0 0.5 0.5 A1≥30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1.0 9.0 2.0 <1.0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5 5-15 5-15 5-15 注:“一”表示不作规定;上表中管理建筑、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的用地比例是指 其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 3.3.3公园内用地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河、湖、水池等应以常水位线范围计算水体面积,潜流 湿地面积应计入水体面积: 2没有地被植物覆盖的游人活动场地应计入公园内园路及 铺装场地用地; 3林荫停车场、林荫铺装场地的硬化部分应计入园路及铺 装场地用地; 4建筑物屋顶上有绿化或铺装等内容时,面积不应重复计 算,可按本规范表3.3.1的规定在备注中说明情况; 5展览温室应按游憩建筑计入面积,生产温室应按管理建 筑计入面积; 6动物笼舍应按游憩建筑计入面积,动物运动场宜计人绿 化面积。 3.3.4历史名园应设与游人量相匹配的管理建筑和厕所。 3.3.5公园内总建筑面积(包括覆土建筑)不应超过建筑占地 面积的1.5倍。 3.3.6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在公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在 保证公园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陆地面积的65%的前提下,可按 本规范表3.3.2的规定值增加,但增值不宜超过公园陆地面积 7
续表 3. 3. 2 公园类型 陆地面积 专类公园 A1 用地类型 综合 社区 Chm2) 其他专 公园 游园 公园 动物园 植物周 并咒告 01'i 绿化 >SO >75 >SO >SO 管理建筑 <O. 5 <l. 0 <O. 5 <O. 5 A1 二三 300 游想建筑和服务建筑 <l. 0 <9. 0 <2. 0 <l. 0 园路及铺装场地 5~ 15 5~ 15 5~ 15 5~ 15 注:“ ”表示不作规定;上表中管理建筑、游想建筑和服务建筑的用地比例是指 其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 3.3.3 公园内用地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河、湖、水池等应以常水位线范围计算水体面积,潜流 湿地面积应计入水体面积; 2 没有地被植物覆盖的游人活动场地应计人公园内园路及 铺装场地用地; 林荫停车场、林荫铺装场地的硬化部分应计人园路及铺 装场地用地; 建筑物屋顶上有绿化或铺装等内容时,面积不应重复计 算,可按本规范表 3. 3. 的规定在备注中说明情况; 5 展览温室应按游葱、建筑计人面积,生产温室应按管理建 筑计人面积; 6 动物笼舍应按游慧、建筑计入面积,动物运动场宜计人绿 化面积。 3.3.4 历史名园应设与游人量相匹配的管理建筑和厕所。 3.3.5 公园内总建筑面积(包括覆土建筑)不应超过建筑占地 面积的 1. 倍。 3.3.6 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在公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在 保证公园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陆地面积的 65% 的前提下,可按 本规范表 3. 3. 的规定值增加,但增值不宜超过公园陆地面积 7
的3%: 1 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 2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 3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或水面面积占公园 总面积的70%以上。 3.4容量计算 3.4.1公园设计应确定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规模、 数量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3.4.2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l)+C (3.4.2) 式中 C一—公园游人容量(人); A1一公园陆地面积(m): Am1一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m/人); C一公园开展水上活动的水域游人容量(人)。 3.4.3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应符合表3.4.3规定的数值。 表3.4.3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m/人) 公园类型 人均占有陆地面积 综合公园 30-60 专类公园 20-30 社区公园 20-30 游园 30-60 注: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的上下限取值应根据公园区位、周边地区人口密 度等实际情况确定。 3.4.4公园有开展游憩活动的水域时,水域游人容量宜按 150m2/人~250m2/人进行计算。 3.5设施的设置 3.5.1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8
3%: 1 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 3; 2 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 50%; 3 7j( 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或水面面积占公园 总面积的 70% 以上。 3.4 容量计算 3. 4.1 公园设计应确定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规模、 数量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3.4.2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 = CA1/Am1) +C1 式中 一一公园游人容量(人); Ai 公园陆地面积(m2); Ami -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 Cm2 人); C1 二一公园开展水上活动的水域游人容量(人)。 (3. 4. 2) 3.4.3 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应符合表 3.4.3 规定的数值。 3.4.3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时/人) 公园类型 人均占有陆地面积 综合公园 30~ 60 专类公园 20~ 30 社区公园 20~ 30 游园 30~ 60 注: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的上下限取值应根据公园区位、周边地区人口密 度等实际情况确定。 3.4.4 公园有开展游强活动的水域时,水域游人容量宜按 1som2 人~2som2 人进行计算。 3.5 设施的设置 3. 5.1 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 3. 5. 的规定。 8
表3.5.1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 陆地面积A,(hm)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2<A 5≤A110≤A120A150≤A1A1≥ A<2 5 10 20 50 100 100 棚架 G ● ● 休息座椅 ● ● 游憩设施 游戏健身器材 (非建筑类) 活动场 ● ● ● ● 码头 亭、廊、厅、榭 游憩设施 活动馆 (建筑类) 展馆 停车场 自行车存放处 ● 标识 ● 服务设施 垃圾箱 ● ● (非建筑类) 饮水器 园灯 ● ● ● 公用电话 宣传栏 O 0 0 游客服务中心 ● 厮所 ● ● ● 售票房 服务设施 餐厅 (建筑类) 茶座、咖啡厅 小卖部 医疗救助站 0 0 : 围墙、围栏 垃圾中转站 ● 管理设施 绿色垃圾处理站 : (非建筑类) 变配电所 泵房 生产温室、荫棚 0 9
3.5.1 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 陆地面积 A1 (hm2)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2< A1 5< A1 lC< A1 20< A1 50< A1 A1 二主 A1<2 <5 <10 <20 <50 <100 100 棚架 . . . . . . 游憨、设施 休息座椅 . . . . . . . (非建筑类) 游戏健身器材 。 。 。 。 活动场 . . . . . . . 码头 游葱设施 亭、廊、厅、榻 。 。 . . . . . 活动馆 。 。 (建筑类) 展馆 。 。 停车场 。 。 . . . . 自行车存放处 . . . . . . . 标识 . . . . . . . 服务设施 垃圾箱 . . . . . . . (非建筑类) 饮水器 。 。 园灯 . . . . . . . 公用电话 。 。 。 。 宣传栏 。 。 。 。 游客服务中心 。 。 . . . 厕所 . . . . . . 售票房 。 。 服务设施 餐厅 。 。 (建筑类) 茶座、咖啡厅 。 。 小卖部 。 。 。 。 医疗救助站 。 。 . . 围墙、围栏 垃圾中转站 。 。 . . . 管理设施 绿色垃圾处理站 . . (非建筑类) 变配电所 泵房 。 。 。 生产温室、荫棚 9
续表3.5.1 陆地面积A,(hm)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2≤A1 5≤A110≤A120≤≤A150≤AA1≥ A1<2 5 <10 <20 50 <100 100 管理办公用房 ● 管理设施 广播室 (建筑类) 安保监控室 应急避险设施 管理设施 雨水控制利用设施 ● 注:“●”表示应设:“○”表示可设:“一”表示不需要设置。 3.5.2公园内不应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 建筑。 3.5.3游人使用的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积大于或等于10hm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 置厕所厕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m者按游人容量的 1.5%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1.5; 2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即间距500m; 3各厕所内的厕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 4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 5公园应设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的 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 规定。 3.5.4休息座椅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容纳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 2应考虑游人需求合理分布; 3休息座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置,其数量不应小于休息 座椅的10%。 3.5.5垃圾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续表 3. 5. 1 陆地面积 Ai (hm2 l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Ai<2 三三Ai "'二Ai 10 Ai 20"'二Ai 50< Ai Ai 二主 <5 <10 <20 <SO <100 100 管理办公用房 . . . . 管理设施 广播室 。 。 . . . . (建筑类) 安保监控室 . . . . . . 应急避险设施 管理设施 雨水控制利用设施 . . . . . . . 注:“.”表示应设;“。”表示可设尸‘ ”表示不需要设置。 3.5.2 公园内不应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 建筑。 3.5.3 游人使用的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积大于或等于 10hm2 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 2% 置厕所厕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 10hm2 者按游人容量的 1. 5%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宜为 : 1. 5; 2 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50m ,即间距 500m; 3 各厕所内的厕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 4 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 公园应设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的 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的相关 规定。 3.5.4 休息座椅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容纳量应按游人容量的 20% 30%设置; 2 应考虑游人需求合理分布; 休息座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置,其数量不应小于休息 座椅的 10% 3. 5. 5 垃圾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1垃圾箱的设置应与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并应设计在人 流集中场地的边缘、主要人行道路边缘及公用休息座椅附近; 2公园陆地面积小于100hm时,垃圾箱设置间隔距离宜在 50m~100m之间;公园陆地面积大于100hm时,垃圾箱设置间 隔距离宜在100m~200m之间; 3垃圾箱宜采用有明确标识的分类垃圾箱。 3.5.6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可符合表3.5.6的规定。 表3.5.6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 停车位指标(个/hm) 陆地面积A1(hm2) 机动车 自行车 A1<10 ≤2 ≤50 10≤A1<50 ≤5 ≤50 50≤A1<100 ≤8 ≤20 A1≥100 ≤12 ≤20 注:不含地下停车位数;表中停车位为按小客车计算的标准停车位。 3.5.7公园内的用火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设施 应依据建筑规模进行设置。 3.5.8标识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公园的内容和环境特点确定标识的类型和数量; 2在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公园平面示意图及信息板; 3在公园内道路主要出入口和多个道路交叉处,应设置道 路导向标志;如公园内道路长距离无路口或交叉口,宜沿路设置 位置标志和导向标志,最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 4在公园主要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和各类公共设施周边, 宜设置位置标志; 5景点附近可设科普或文化内容解说信息板; 6在公园内无障碍设施周边,应设置无障碍标识; 7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的区域,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 示标志。 11
1 垃坡箱的设置应与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并应设计在人 流集中场地的边缘、主要人行道路边缘及公用休息座椅附近; 公园陆地面积小于 100hm2 时,垃圾箱设置问隔距离宜在 50m lOOm 之间;公园陆地面积大于 100hm2 时,垃坡箱设置间 隔距离宜在 lOOm 200m 之间; 3 垃圾箱宜采用有明确标识的分类垃坡箱。 3.5.6 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可符合表 3. 5. 的规定。 3.5.6 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 停车位指标(个/hm2) 陆地面积 Ai (hm2) 机动车 自行车 A1<lO 三二 主豆 50 10< Ai<50 三二 ζ50 50< A1<lOO 主三 三二 20 A1 二三 100 < 12 三三 20 注:不含地下停车位数;表中停车位为按小客车计算的标准停车位。 3.5.7 公园内的用火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设施 应依据建筑规模进行设置。 3.5.8 标识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公园的内容和环境特点确定标识的类型和数量; 2 在公园的主要出人口,应设置公园平面示意图及信息板; 3 在公园内道路主要出人口和多个道路交叉处,应设置道 路导向标志;如公园内道路长距离无路口或交叉口,宜沿路设置 位置标志和导向标志,最大间距不宜大于 150m; 在公园主要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和各类公共设施周边, 宜设置位置标志; 5 景点附近可设科普或文化内容解说信息板; 6 在公园内无障碍设施周边,应设置元障碍标识; 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的区域,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 示标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