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术 语 2.0.1公园public park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 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0.2用地比例proportion of park land 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 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0.3绿化用地planting area 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0.4建筑占地building area 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水体water area 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 的统称。 2.0.6公园游憩绿地recreation green space 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雨水控制利用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 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 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竖向控制vertical planning 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 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郁闭度crown density 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0.10自然安息角natural angle of repose 2
术语 2. 0.1 公园 public park 向公众开放,以游慧、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 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 0. 2 用地比例 proportion of park land 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 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0.3 绿化用地 planting area 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0. 4 建筑占地 building area 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 水体 water area 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 的统称。 2.0.6 公园游智、绿地 recreation green space 公园内可开展游想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 雨水控制利用 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 对雨水进行强化人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 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 竖向控制 vertical planning 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 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 郁闭度 crown density 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 0.10 自然安息角 natural angle of repose 2
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角度的大小与土壤的土质、颗粒大 小、含水量等有关系。 3
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角度的大小与土壤的土质、颗粒大 小、含水量等有关系。 3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公园的用地范围和类型应以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 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 3.1.2公园设计应正确处理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 近期建设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1.3公园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城市风貌和功能相协调,并应注 重地域文化和地域景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 3.1.4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公园主要出人口的位置和规模,应 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 3.1.5公园与水系相邻时,应根据相关区域防洪要求,综合考 虑相邻区域水位变化对公园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应确保游 人安全。 3.1.6公园的雨水控制利用目标,包括径流总量控制率、超标 雨水径流调蓄容量、雨水利用比例等,应根据上位规划结合公园 的功能定位、地形和土质条件而确定。 3.1.7公园应急避险功能的确定和相应场地、设施的设置,应 以城市综合防灾要求、公园的安全条件和资源保护价值要求为 依据。 3.2公园的内容 3.2.1公园设计应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 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3.2.2综合公园应设置游览、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运动、 科普等多种设施,面积不应小于5hm。 3.2.3专类公园应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 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类型应以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 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 3.1. 公园设计应正确处理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 近期建设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3 公园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城市风貌和功能相协调,并应注 重地域文化和地域景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 3.1.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公园主要出人口的位置和规模,应 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 3.1. 5 公园与水系相邻时,应根据相关区域防洪要求,综合考 虑相邻区域水位变化对公园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应确保游 人安全 3.1. 公园的雨水控制利用目标,包括径流总量控制率、超标 雨水径流调蓄容量、雨水利用比例等,应根据上位规划结合公园 的功能定位、地形和土质条件而确定。 3.1. 公园应急避险功能的确定和相应场地、设施的设置,应 以城市综合防灾要求、公园的安全条件和资源保护价值要求为 依据。 3.2 公园的内窑 3.2.1 公园设计应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 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3.2.2 综合公园应设置游览、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运动、 科普等多种设施,面积不应小于 5hm2 o 3.2.3 专类公园应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
1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供游人参观、休息、 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后勤保障设施;面 积宜大于20hm2,其中专类动物园面积宜大于5hm: 2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应有体现 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科研实验区;面积宜大于40h,其中 专类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hm; 3历史名园的内容应具有历史原真性,并体现传统造园 艺术; 4其他专类公园,应根据其主题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憩及科 普设施。 3.2.4社区公园应设置满足儿童及老年人日常游憩需要的设施。 3.2.5游园应注重街景效果,应设置休憩设施。 3.3用地比例 3.3.1公园用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其中陆地面积 应分别计算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的面积及 比例,公园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应按表3.3.1的规定进行统计。 表3.3.1公园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表 公园总面积 面积 比例 用地类型 备注 (m2) (m2) (%) 绿化用地 m2 % 建筑占地 m2 % 陆地 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 m2 % 其他用地 m2 % 水体 注:如有“其他用地”,应在“备注”一栏中注明内容。 3.3.2公园用地比例应以公园陆地面积为基数进行计算,并应 符合表3.3.2的规定。 5
1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供游人参观、休息、 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后勤保障设施;面 积宜大于 20hm2 ,其中专类动物园面积宜大于 5hm2; 2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应有体现 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科研实验区;面积宜大于 40h时,其中 专类植物园面积宜大于 2hm2; 3 历史名园的内容应具有历史原真性,并体现传统造园 艺术; 其他专类公园,应根据其主题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悲及科 普设施。 3.2.4 社区公园应设置满足儿童及老年人日常游慧、需要的设施。 3.2.5 游园应注重街景效果,应设置休想设施。 3.3 用地比例 3. 3.1 公园用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其中陆地面积 应分别计算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的面积及 比例,公园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应按表 3. 3. 的规定进行统计。 3.3.1 公国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表 公园总面积 用地类型 面积 比例 备注 (mZ) (m2) (%) 绿化用地 2 % 建筑占地 2 % 陆地 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 2 % 其他用地 2 % 水体 注:如有“其他用地飞应在“备注”一栏中注明内容。 3. 3. 公园用地比例应以公园陆地面积为基数进行计算,并应 符合表 3. 3. 的规定。 5
表3.3.2公园用地比例(%) 公园类型 陆地面积 专类公园 Ar 用地类型 综合 社区 (hm2) 公园 其他专 游园 动物园植物园 公园 类公园 绿化 >65 >65 >65 >65 管理建筑 1.0 <1.0 <0.5 A:<2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7.0 5.0 <2.5 1.0 园路及铺装场地 1525 1525 15-30 15~30 绿化 >65 >70 >65 >65 >65 管理建筑 <2.0 1.0 <1.0 <0.5 <0.5 2≤A1<5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12.0 <7.0 <5.0 2.5 <1.0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20 10-20 10-25 15-3015~30 绿化 >65 >65 >70 >65 >70 >70 管理建筑 <1.5 <1.0 <1.0 <1.0 0.5 <0.3 5≤A1<1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5.5 <14.0 <5.0 <4.0 <2.0 <1.3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25 10-20 10-2010-25 102510-25 绿化 >70 >65 >75 >70 >70 管理建筑 1.5 <1.0 <1.0 0.5 0.5 10≤A1<2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4.5 <14.0 <4.0 <3.5 1.5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25 10-20 10-~2010-20 10-25 绿化 >70 >65 >75 >70 管理建筑 1.0 <1.5 <0.5 <0.5 20A15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4.0 <12.5 <3.5 2.5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22 10~20 10201020 绿化 >75 >70 >80 >75 管理建筑 1.0 1.5 0.5 <0.5 50≤A1<10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3.0 <11.5 2.5 1.5 园路及铺装场地 818 5-15 515 8-18 绿化 >80 >70 >80 >75 管理建筑 <0.5 1.0 <0.5 <0.5 100≤A1<300 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 <2.0 <10.0 <2.5 1.5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8 515 5~15 5~15 6
3.3.2 公园用地比例(%) 公园类型 陆地面积 专类公园 Ai 用地类型 油告平1口> 社区 Chm2) 公园 其他专 公园 游园 动物园 植物园 类公园 绿化 >65 >65 >65 >65 管理建筑 <L 0 <L 0 <O. 5 Ai<2 游葱、建筑和服务建筑 <7.0 <5.0 <2. 5 <L 0 园路及铺装场地 15~ 25 15~ 25 15~ 30 15~ 30 绿化 >65 >70 >65 >65 >65 管理建筑 <2.0 <L 0 <L 0 <O. 5 <0.5 2< Ai<5 游草草建筑和服务建筑 <12. 0 <7.0 <5. 0 <2. 5 <L 0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 20 10~ 20 10~ 25 15~ 30 15~ 30 绿化 >65 >65 >70 >65 >70 >70 管理建筑 <L 5 <L 0 <L 0 <L 0 <o.5 <0.3 "'三Ai<lO 游恕、建筑和服务建筑 <5. 5 <14. 0 <5.0 <4.0 <2.0 <L 3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 25 10~ 20 10~ 20 10~ 25 10~ 25 10~ 25 绿化 >70 >65 >75 >70 >70 管理建筑 <L 5 <L 0 <L 0 <0.5 <O. 5 10< A1<20 游想建筑和服务建筑 <4.5 <14. 0 <4.0 <3. 5 <L 5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 25 10~ 20 10~ 20 10~ 20 10~ 25 绿化 >70 >65 >75 >70 管理建筑 <L 0 <L 5 <0.5 <0.5 20 "'二A1<50 游慧、建筑和服务建筑 <4.0 <12. 5 <3. 5 <2. 5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 22 10~ 20 10~ 20 10~ 20 绿化 >75 >70 >80 >75 管理建筑 <l. 0 <L 5 <0.5 <0.5 50~A1<lOO 游葱、建筑和服务建筑 <3.0 <11. 5 <Z.5 <L 5 园路及铺装场地 8~ 18 5~ 15 5~ 15 8~ 18 绿化 >80 >70 >SO >75 管理建筑 <o.s <l. 0 <O. 5 <0.5 lC ;王三Ai<300 游恕、建筑和服务建筑 <2.0 <10.0 <2. 5 <L 5 园路及铺装场地 5~ 18 5~ 15 5~ 15 5~ 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