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对死亡的认识 ·中国传统生死观 1、未知生,焉知死一孔子 2、好死不如赖活 3、寿终正寝 佛教生死观的核心:三世、六道轮回
• 中国传统生死观 1、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好死不如赖活 3、寿终正寝 • 佛教生死观的核心:三世、六道轮回
传统死亡观 儒家死亡观:信天命。 道家死亡观:出生入死。 佛教死亡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黄帝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 无求,先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医乃仁术,人命至重,重于千金。 希波克拉底: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 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
• 儒家死亡观:信天命。 • 道家死亡观:出生入死。 • 佛教死亡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 《黄帝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 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 无求,先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医乃仁术,人命至重,重于千金。 • 希波克拉底: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 家谋利益之信条 ,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
死亡与死亡标准 死亡定义:身体的生理系统不再构成一个 整体,或整体的有机体功能之永久的丧失。 死亡标准的转变: 1、心肺死亡标准: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 吸和脉搏等生命活动终止。(例:布劳恩) 2、脑死亡标准:1968年,哈佛大学提出“脑死亡 标准
• 死亡定义:身体的生理系统不再构成一个 整体,或整体的有机体功能之永久的丧失。 • 死亡标准的转变: 1、心肺死亡标准: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 吸和脉搏等生命活动终止。(例:布劳恩) 2、脑死亡标准:1968年,哈佛大学提出“脑死亡 标准”
死亡方式的选择 自杀 ·放弃治疗的自然死亡 ·助死(协助自杀) ·临终关怀 5
• 自杀 • 放弃治疗的自然死亡 • 助死(协助自杀)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