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究生项目奖学金信息说明会”。在活动现场,国家留学基金委刘京辉秘书长代表做了有 关最新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政策的专题报告。说明会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60多所 国际知名大学参加,吸引了逾2000名优秀在校学生前来咨询了解相关信息。除安排国 外院校代表与中国学生之间进行开放式咨询外,说明会还组织了多场介绍参会国外院校 研究生招生及奖学金信息的讲座。除此之外,还组织召开了“2011年我校公派留学研究 生回国系列报告会七”、“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政策宣讲及研究生回国系列报告会八”、 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相关官员来校进行公派奖学金项目推介会等大型会议, 营造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浓厚氛围。 经过1月和5月份的两次选拔,2011年我校共有40名研究生被“高水平”项目录 取,其中,攻读博士学位23人,联合培养17人,超额完成基金委下达指标,我校研究 生公派出国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肯定和奖励,分配我校新一期国家建设高水 平公派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名额(20名)。 今年9月,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了“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全额资助导 师出国访学1个月。我们学校有2个指标。经过导师报名、学院推荐,我们推选了资源 学院和环境学院的两位老师申请该项目,最后均被基金委成功录取。 2.扩大研究生招生生源数量,积极实施生源质量工程 ①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 2011年我校共录取硕士研究生1811人,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完成100%。经教育 部批准,普通计划录取超31人。录取的硕士生中:学术型研究生占73%:全日制专业 学位型占27%。录取博士生275人,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录取5人。经教育部批准, 普通计划录取超5人,公派出国兼招补偿录取3人。录取的博士生中,硕博连读和本科 直博占43%。 ②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招生宣传效果,在去年生源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生源增长 21%,是全国平均水平(9.6%)的二倍多。 加强复试工作的组织和监督,允许部分生源不足学科接收高质量调剂生,研究生选 拔质量有所提高。 招生类型结构优化稳步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录取比例比上年度提高10个百分点。 首次实施高水平大学推免生交流项目,与6所211工程高校互推推免生40名,探 索了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2011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4 究生项目奖学金信息说明会”。在活动现场,国家留学基金委刘京辉秘书长代表做了有 关最新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政策的专题报告。说明会共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60 多所 国际知名大学参加,吸引了逾 2000 名优秀在校学生前来咨询了解相关信息。除安排国 外院校代表与中国学生之间进行开放式咨询外,说明会还组织了多场介绍参会国外院校 研究生招生及奖学金信息的讲座。除此之外,还组织召开了“2011 年我校公派留学研究 生回国系列报告会七”、“2011 年国家公派留学政策宣讲及研究生回国系列报告会八”、 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相关官员来校进行公派奖学金项目推介会等大型会议, 营造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浓厚氛围。 经过 1 月和 5 月份的两次选拔,2011 年我校共有 40 名研究生被“高水平”项目录 取,其中,攻读博士学位 23 人,联合培养 17 人,超额完成基金委下达指标,我校研究 生公派出国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肯定和奖励,分配我校新一期国家建设高水 平公派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名额(20 名)。 今年 9 月,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了“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全额资助导 师出国访学 1 个月。我们学校有 2 个指标。经过导师报名、学院推荐,我们推选了资源 学院和环境学院的两位老师申请该项目,最后均被基金委成功录取。 2.扩大研究生招生生源数量,积极实施生源质量工程 ①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 2011 年我校共录取硕士研究生 1811 人,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完成 100%。经教育 部批准,普通计划录取超 31 人。录取的硕士生中:学术型研究生占 73%;全日制专业 学位型占 27%。录取博士生 275 人,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录取 5 人。经教育部批准, 普通计划录取超 5 人,公派出国兼招补偿录取 3 人。录取的博士生中,硕博连读和本科 直博占 43%。 ②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招生宣传效果,在去年生源增长 27%的基础上,今年生源增长 21%,是全国平均水平(9.6%)的二倍多。 加强复试工作的组织和监督,允许部分生源不足学科接收高质量调剂生,研究生选 拔质量有所提高。 招生类型结构优化稳步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录取比例比上年度提高 10 个百分点。 首次实施高水平大学推免生交流项目,与 6 所 211 工程高校互推推免生 40 名,探 索了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一部分2011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首次启动本科直博工作,博士生中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占43%,比上年提高13个 百分点:博士生中在职人员占20%,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按一级学科招生,所有新增一级学科全部按一级学科招生,招生专业目录 进一步优化。 3.加强研究生教学培养日常管理工作 ①积极协调,积极推进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实效性 2011年举行两次外教联络会,进一步强调了外教的职责和上课时针对学生情况需要 注意的问题,也解决了外教的教学困难,充分发挥外教的积极性,加强和外教的沟通, 努力增强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的实效性。 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完善学生网上评教信息化平台、完善研究生培养督导员制度、完善定期教学质 量评价问卷调研、完善校一院两级教学检查总结制度等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己经形成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一>反馈的教学监控机制,建立了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 证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 ③继续做好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工作 组织2009级研究生提前攻博选拔工作,经过公开答辩、专家评审,32位同学被批 准提前攻博:组织2009级硕一博连读研究生的考核工作,经专家考核小组评审,67名 硕一博连读研究生考核合格:组织2011级硕一博连读研究生选拔评审工作,由专家组 对参加申请硕博连读答辩的95位同学进行了全面审核评审,经审核筛选批准硕一博连 读65位。 ④注重过程管理,做好日常教学监督工作 教学注重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督导员的教学监督评价作用,召开了两次督导员学期 工作总结会议,六位督导员对两学期研究生课程的听课情况做了小结,并提出了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对督导员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做相应的处理,并将教学工作做了梳理和 总结,同时认真收集和听取各学院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编制成册,形成 系统的教学档案。 ⑤保证研究生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在教室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的排课任务。实 现研究生日常培养管理工作完全信息化,大大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 量,符合现代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要求
第一部分 2011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5 首次启动本科直博工作,博士生中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占 43%,比上年提高 13 个 百分点;博士生中在职人员占 20%,较上年下降 16 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按一级学科招生,所有新增一级学科全部按一级学科招生,招生专业目录 进一步优化。 3.加强研究生教学培养日常管理工作 ①积极协调,积极推进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实效性 2011 年举行两次外教联络会,进一步强调了外教的职责和上课时针对学生情况需要 注意的问题,也解决了外教的教学困难,充分发挥外教的积极性,加强和外教的沟通, 努力增强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的实效性。 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完善学生网上评教信息化平台、完善研究生培养督导员制度、完善定期教学质 量评价问卷调研、完善校-院两级教学检查总结制度等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已经形成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反馈的教学监控机制,建立了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 证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 ③继续做好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工作 组织 2009 级研究生提前攻博选拔工作,经过公开答辩、专家评审,32 位同学被批 准提前攻博;组织 2009 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考核工作,经专家考核小组评审,67 名 硕—博连读研究生考核合格;组织 2011 级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评审工作,由专家组 对参加申请硕博连读答辩的 95 位同学进行了全面审核评审,经审核筛选批准硕—博连 读 65 位。 ④注重过程管理,做好日常教学监督工作 教学注重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督导员的教学监督评价作用,召开了两次督导员学期 工作总结会议,六位督导员对两学期研究生课程的听课情况做了小结,并提出了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对督导员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做相应的处理,并将教学工作做了梳理和 总结,同时认真收集和听取各学院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编制成册,形成 系统的教学档案。 ⑤保证研究生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在教室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 2011 年秋季和 2012 年春季的排课任务。实 现研究生日常培养管理工作完全信息化,大大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 量,符合现代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要求
201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4.强化过程管理,保证学位论文、学位授予质量 ①双管齐下,做好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及学位授予条件审核工作 继续采用“查重”和“盲审”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意识。推行研究生学位论 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增强学术道德教育,规范学术行为。对比2010年的数据可以看 出,无论是博士学位论文还是硕士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百分比小于15%的比例大幅度增 加,大于60%的比例明显降低。推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全部盲审和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查盲 审,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年共送审博士生206人,送审论文633份, 一次性通过的比例为93.7%:共送审各类型硕士生279人,送审论文560份,一次性通 过的比例为96%。 审查所有申请不同类型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人员的资格,聘请督导员对研究生的开 题和答辩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研究生的学位授予质量,维护学校的学术声誉。2011 年共授予博士学位205人,同等学力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1307人,同等学力硕士 学位7人,专业硕士学位646人,高校教师硕士学位25人。总计2202人。 ②认真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以评促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从1998年开始,国家、各省 及各高校都进行不同层次的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今年我校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9篇论文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篇论文入选湖 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出37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5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 论文。研究生院将根据《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中 地大研字[2010]34号)文件精神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激励研究生和导师撰写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③集思广益修订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管 理一直是研究生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学校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文件要 求,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先后有11名我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聘任为博士生导 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博士生导师的实力。 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修 订工作。新《办法》的修订将提高博导准入门槛,同时为优秀的年轻副教授敞开大门, 有力推动我校博导队伍的年轻化,优化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④加强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管理,修订和完善有关文件 6
2011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6 4.强化过程管理,保证学位论文、学位授予质量 ①双管齐下,做好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及学位授予条件审核工作 继续采用“查重”和“盲审”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意识。推行研究生学位论 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增强学术道德教育,规范学术行为。对比 2010 年的数据可以看 出,无论是博士学位论文还是硕士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百分比小于 15%的比例大幅度增 加,大于 60%的比例明显降低。推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全部盲审和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查盲 审,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年共送审博士生 206 人,送审论文 633 份, 一次性通过的比例为 93.7%;共送审各类型硕士生 279 人,送审论文 560 份,一次性通 过的比例为 96%。 审查所有申请不同类型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人员的资格,聘请督导员对研究生的开 题和答辩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研究生的学位授予质量,维护学校的学术声誉。2011 年共授予博士学位 205 人,同等学力博士学位 12 人;硕士学位 1307 人,同等学力硕士 学位 7 人,专业硕士学位 646 人,高校教师硕士学位 25 人。总计 2202 人。 ②认真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以评促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从 1998 年开始,国家、各省 及各高校都进行不同层次的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今年我校有 2 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9 篇论文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 篇论文入选湖 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出 37 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5 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 论文。研究生院将根据《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中 地大研字[2010]34 号)文件精神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激励研究生和导师撰写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③集思广益修订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管 理一直是研究生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学校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文件要 求,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先后有 11 名我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聘任为博士生导 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博士生导师的实力。 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修 订工作。新《办法》的修订将提高博导准入门槛,同时为优秀的年轻副教授敞开大门, 有力推动我校博导队伍的年轻化,优化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④加强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管理,修订和完善有关文件
第一部分2011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招生规模扩大以及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中 国地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MPA)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以及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文件的修订工作充分征求了专 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相关学院的意见,更好地规范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 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5.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 ①开拓创新,积极拓宽办学渠道 在国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大背景下,积极拓宽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办学渠道。在与学院共享生源信息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办班需求信息,支持和鼓励学院 大力拓展地刊矿行业内的办学基地的同时,积极主动拓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基 地,与浙江省地调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②自主自律,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积极进行招生宣传。为在激烈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源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空间,研究生院制作了2011年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指导各学院(中心)组 织专人深入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并充分利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 网”等各种媒体进行招生宣传。 认真组织现场确认工作。我校工程硕士、MBA、MPA招生均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 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在现场确认时,采用二代身份证鉴别仪排除资格不符的考生,并在 全国联考前组织报考我校的考生进行二代身份证信息的补录工作。7月我校考点共现场 确认工程硕士517人,MBA46人,MPA15人。 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录取工作。2010年报考我校工程硕士总人数1324人,MBA52 人,MPA149人,学校根据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录取政策和建议分数线,确定成绩百 分比30%为录取线。本年度共录取工程硕士522人,工商管理硕士(MBA)10人、公 共管理硕士(MPA)26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工程硕士、MBA、MPA等在职攻 读硕士学位各类型招生录取工作总结。 规范办学合同和学费收缴管理。办学合同管理是我校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办学规范 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2011年会同学校法规办和财务处收入科对各类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办学协议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并规范了办学合同的审核流程,做到严格审核, 规范管理。在学费收缴中,严格按照学校《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管理的规定》和办
第一部分 2011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7 根据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招生规模扩大以及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中 国地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MPA)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以及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文件的修订工作充分征求了专 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相关学院的意见,更好地规范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 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5.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 ①开拓创新,积极拓宽办学渠道 在国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大背景下,积极拓宽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办学渠道。在与学院共享生源信息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办班需求信息,支持和鼓励学院 大力拓展地矿行业内的办学基地的同时,积极主动拓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基 地,与浙江省地调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②自主自律,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积极进行招生宣传。为在激烈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源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空间,研究生院制作了 2011 年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指导各学院(中心)组 织专人深入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并充分利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 网”等各种媒体进行招生宣传。 认真组织现场确认工作。我校工程硕士、MBA、MPA 招生均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 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在现场确认时,采用二代身份证鉴别仪排除资格不符的考生,并在 全国联考前组织报考我校的考生进行二代身份证信息的补录工作。7 月我校考点共现场 确认工程硕士 517 人,MBA46 人,MPA15 人。 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录取工作。2010 年报考我校工程硕士总人数 1324 人,MBA52 人,MPA149 人,学校根据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录取政策和建议分数线,确定成绩百 分比 30%为录取线。本年度共录取工程硕士 522 人,工商管理硕士(MBA)10 人、公 共管理硕士(MPA)26 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工程硕士、MBA、MPA 等在职攻 读硕士学位各类型招生录取工作总结。 规范办学合同和学费收缴管理。办学合同管理是我校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办学规范 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2011 年会同学校法规办和财务处收入科对各类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办学协议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并规范了办学合同的审核流程,做到严格审核, 规范管理。在学费收缴中,严格按照学校《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管理的规定》和办
201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学合同规范管理每位学员的学费应收款,杜绝“中介提成”、“随意降低或变更学费应收 款”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切实维护学校的利益。 ③加强管理,积极优化完善日常工作 修订培养方案。组织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和翻 译硕士等新增的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工作。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及成绩登 记管理办法》和《关于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有关规定》等管理制度。 规范教学管理。根据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督促学院规范、及时登录 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做到教学档案齐全,对拟答辩研究生的成绩严格审核,保证培养质 量。 开展质量评估。根据《关于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检查的通知》(学 位办[2011]43号)和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 位工作检查的通知》(鄂学位办2011]11号)等文件要求,布置安排各学院开展在职人 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自评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地质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 专业学位工作自查总结报告》上报省学位办。会同MBA教育中心积极做好中国高校工 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第七批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并于10日迎接了全国 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推进信息化建设。制作了“中国地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现己正式上线 运行。 ④认真勤勉,努力完成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秘书处工作 成功组织召开第十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为贯彻落实第九 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议决定,开展培养经验交流,我校于2011 年10月28日一11月1日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 会”。全国24个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共计100人出席了会 议。唐辉明副校长、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联络人吴淦国教授参加本次会议。本次会 议探讨了全日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讨论了《地质工程领域发展报告》编 写工作,交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会上协作组组长姚书振教授还传达全国 工程硕士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 修改完善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在第九届全国培养工作会议专家讨 论的基础上,秘书处修改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草案),并在组长单
2011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8 学合同规范管理每位学员的学费应收款,杜绝“中介提成”、“随意降低或变更学费应收 款”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切实维护学校的利益。 ③加强管理,积极优化完善日常工作 修订培养方案。组织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和翻 译硕士等新增的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工作。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及成绩登 记管理办法》和《关于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有关规定》等管理制度。 规范教学管理。根据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督促学院规范、及时登录 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做到教学档案齐全,对拟答辩研究生的成绩严格审核,保证培养质 量。 开展质量评估。根据《关于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检查的通知》(学 位办[2011]43 号)和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 位工作检查的通知》(鄂学位办[2011]11 号)等文件要求,布置安排各学院开展在职人 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自评估工作, 最终形成《中国地质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 专业学位工作自查总结报告》上报省学位办。会同 MBA 教育中心积极做好中国高校工 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第七批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并于 10 日迎接了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推进信息化建设。制作了“中国地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现已正式上线 运行。 ④认真勤勉,努力完成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秘书处工作 成功组织召开第十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为贯彻落实第九 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议决定,开展培养经验交流,我校于 2011 年 10 月 28 日-11 月 1 日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 会”。全国 24 个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共计 100 人出席了会 议。唐辉明副校长、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联络人吴淦国教授参加本次会议。本次会 议探讨了全日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讨论了《地质工程领域发展报告》编 写工作,交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会上协作组组长姚书振教授还传达全国 工程硕士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 修改完善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在第九届全国培养工作会议专家讨 论的基础上,秘书处修改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草案),并在组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