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中国结 第一课时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受宠、欢庆、苍苍、典雅、装点、命名、独特、绚丽多彩、燃烧 憧憬、举足轻重、始终、怪不得、传递”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受宠、欢庆、苍苍、典雅、装点、命名、独特、绚丽多彩、燃烧、 憧憬、举足轻重、始终、怪不得、传递”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受宠;受到宠爱。(同)得宠:(反)失宠 ◆他在老师那里受宠。 2.欢庆;欢度、庆祝 ◆我们欢庆国庆节 3.苍苍;(同)苍茫:(反)狭窄、狭隘。 ◆我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4.典雅:(同)高雅、清雅;(反)粗俗、粗鄙
1 第八课 中国结 第一课时 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受宠、欢庆、苍苍、典雅、装点、命名、独特、绚丽多彩、燃烧、 憧憬、举足轻重、始终、怪不得、传递”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受宠、欢庆、苍苍、典雅、装点、命名、独特、绚丽多彩、燃烧、 憧憬、举足轻重、始终、怪不得、传递”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 受宠;受到宠爱。(同)得宠;(反)失宠 ◆他在老师那里受宠。 2. 欢庆;欢度、庆祝。 ◆我们欢庆国庆节。 3. 苍苍;(同)苍茫;(反)狭窄、狭隘。 ◆我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4.典雅;(同)高雅、清雅;(反)粗俗、粗鄙
◆他的房间装饰典雅 5.装点;(同)装扮、装饰 ◆他把房间装点得很漂亮。 6.命名;取名、起名 ◆现在正在召开命名大会。 7.独特;独立、单独 ◆他用独特的手法解出了这道题 8.绚丽多彩:丰富多彩,艳丽多彩 ◆节日的晚上,街道上的灯光绚丽多彩。 9.燃烧;焚烧。 ◆木材燃烧的火焰很高。 10.憧憬;(同)向往 ◆他们在憧憬幸福生活。 11.举足轻重:至关重要,无足轻重 ◆这件事,他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始终:终于 ◆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对的。 13.怪不得:难怪 ◆他怪不得考得这么好 14.传递:传送、传达 他用心在传递真爱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4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 不得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2 ◆他的房间装饰典雅。 5.装点;(同)装扮、装饰 ◆他把房间装点得很漂亮。 6. 命名;取名、起名; ◆现在正在召开命名大会。 7. 独特;独立、单独 ◆他用独特的手法解出了这道题。 8. 绚丽多彩;丰富多彩,艳丽多彩 ◆节日的晚上,街道上的灯光绚丽多彩。 9. 燃烧;焚烧。 ◆木材燃烧的火焰很高。 10. 憧憬;(同)向往。 ◆他们在憧憬幸福生活。 11. 举足轻重:至关重要,无足轻重 ◆这件事,他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始终:终于 ◆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对的。 13. 怪不得:难怪 ◆他怪不得考得这么好。 14. 传递:传送、传达 ◆他用心在传递真爱。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 34 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始终 怪不得 传递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 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中国结? 2.中国结是一个什么样的物品? 3.中国结代表着什么? 4.华侨为什么特别喜欢中国结?
3 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 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中国结? 2.中国结是一个什么样的物品? 3.中国结代表着什么? 4.华侨为什么特别喜欢中国结?
5.中国结象征着什么? 串讲课文 (第1~2自然段)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之情 (第3自然段)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 (第4~5自然段)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又被称之为“同心结”。 (第6自然段)中国结是中国人的象征。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板书设计:了、读课文;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甚至:之所以……是因为……;不管……总是……;怪不得”等重 点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4 5.中国结象征着什么? 串讲课文 (第 1~2 自然段)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之情。 (第 3 自然段)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 (第 4~5 自然段)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又被称之为“同心结”。 (第 6 自然段)中国结是中国人的象征。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板书设计:一、读课文; 二、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甚至;之所以……是因为……;不管……总是……;怪不得”等重 点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甚至”是递进关系,表示更进一步说明。 1)他十分刻苦,甚至连词语都写了十五遍。 2)天气热的甚至连觉都睡不好。 2.“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表示原因。 1)她之所以没来,是因为她生病了 2)之所以选他当班长,是因为他有责任心 3.“不管……总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某种结果 1)不管外面下多大雨,我总是要去学校上课 2)不管我到哪里,我总是会想到老师 4.“怪不得”放在句首,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事情就不觉得奇怪。 1)怪不得他考得这么好,原来他学习很用功 2)怪不得这么好吃,因为他放了好多材料。 归纳课文的结构 1.归纳课文的结构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几千年的时间,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 的字眼,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和“古”谐音,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不属 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 也就自然兴盛发达,流传至今 2.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 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
5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甚至”是递进关系,表示更进一步说明。 1)他十分刻苦,甚至连词语都写了十五遍。 2)天气热的甚至连觉都睡不好。 2.“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表示原因。 1)她之所以没来,是因为她生病了。 2)之所以选他当班长,是因为他有责任心。 3.“不管……总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某种结果。 1)不管外面下多大雨,我总是要去学校上课。 2)不管我到哪里,我总是会想到老师。 4.“怪不得”放在句首,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事情就不觉得奇怪。 1)怪不得他考得这么好,原来他学习很用功。 2)怪不得这么好吃,因为他放了好多材料。 归纳课文的结构 1.归纳课文的结构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几千年的时间,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 的字眼,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和“吉”谐音,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不属 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 也就自然兴盛发达,流传至今。 2. 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 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