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李 白 x 桂山中学杜大华du4@sohu.com
蜀 道 难 李白 蜀 道 李 难 白 桂山中学 杜大华du4@sohu.com
3、关于作者 4、课文录音1 5、朗诵要领1 6、朗诵要领2 7、朗诵要领3 8、朗诵要领4 9、课文录音2 10、译文1 11、译文2 12、课文录音3
目 录 3、关于作者 4、课文录音1 5、朗诵要领1 6、朗诵要领2 7、朗诵要领3 8、朗诵要领4 9、课文录音2 10、译文1 11、译文2 12、课文录音3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 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 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 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 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 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 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 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 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 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 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 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 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 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 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 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 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 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 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 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 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 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 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 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 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噫吁喊,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 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 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 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 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 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 歹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 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噫吁嚱 ,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 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 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 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 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 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 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 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 匪亲, 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叮唏…难手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 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 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 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嗤”是惊异之辞。 危”“高 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 “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 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 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 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 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 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 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 必川 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
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 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 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 了 感 叹 的 强 烈 。 “ 噫 吁 嚱 ” 是 惊 异 之 辞 。 “ 危 ” “ 高 ” , 一义重出 , 极言蜀道之高 。 “乎”“哉” ,皆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 ,可 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 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 “蚕丛” 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 句说“太白鸟道” ,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 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 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 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 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