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12日以前)……………… 462—463 316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12日) ………………………… 463 317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12日以后)……………… 464—465 318 致伊·费·阿尔曼德(5月上半月) ………………………… 466—467 319 致扬·鲁迪斯- 吉普斯利斯(5月15日以后) ………… 467—468 320 致尼·尼·纳科里亚科夫(5月18日) ………………… 468—469 321 致维·阿·卡尔宾斯基(5月19日) ……………………… 469—470 322 致斯·格·邵武勉(5月19日) …………………………… 471—474 323 致亚·安·特罗雅诺夫斯基(5月20日) ……………… 474—475 324 致维·阿·卡尔宾斯基(5月23日以后) ………………… 475—476 325 致伊·费·阿尔曼德(5月25日) ………………………… 476—477 326 致格·伊·彼得罗夫斯基(5月25日以后)……………… 477—478 327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25日以后)……………… 478—479 328 致伊·费·阿尔曼德(6月5日以前)……………………… 479—480 329 致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百科词典编辑部秘书 (6月6日以后)……………………………………………………………… 481 330 给《劳动真理报》编辑部的信的一部分 (6月18日以后)……………………………………………………… 482—483 331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3日) ………………… 483—484 332 致社会党国际局(不早于7月4日)………………………………… 485 333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6日以前) ……………………… 486—487 334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6日以前) ……………………… 487—489 335 致斯·格·邵武勉(7月6日以前) ………………………… 489—490 336 致阿·萨·叶努基泽(7月6日) ………………………………… 491 337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8日) ………………………… 492 目 录
315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12日以前)……………… 462—463 316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12日) ………………………… 463 317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12日以后)……………… 464—465 318 致伊·费·阿尔曼德(5月上半月) ………………………… 466—467 319 致扬·鲁迪斯- 吉普斯利斯(5月15日以后) ………… 467—468 320 致尼·尼·纳科里亚科夫(5月18日) ………………… 468—469 321 致维·阿·卡尔宾斯基(5月19日) ……………………… 469—470 322 致斯·格·邵武勉(5月19日) …………………………… 471—474 323 致亚·安·特罗雅诺夫斯基(5月20日) ……………… 474—475 324 致维·阿·卡尔宾斯基(5月23日以后) ………………… 475—476 325 致伊·费·阿尔曼德(5月25日) ………………………… 476—477 326 致格·伊·彼得罗夫斯基(5月25日以后)……………… 477—478 327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5月25日以后)……………… 478—479 328 致伊·费·阿尔曼德(6月5日以前)……………………… 479—480 329 致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百科词典编辑部秘书 (6月6日以后)……………………………………………………………… 481 330 给《劳动真理报》编辑部的信的一部分 (6月18日以后)……………………………………………………… 482—483 331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3日) ………………… 483—484 332 致社会党国际局(不早于7月4日)………………………………… 485 333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6日以前) ……………………… 486—487 334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6日以前) ……………………… 487—489 335 致斯·格·邵武勉(7月6日以前) ………………………… 489—490 336 致阿·萨·叶努基泽(7月6日) ………………………………… 491 337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8日) ………………………… 492 目 录
338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8日) ………………………… 493 339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0日以前) …………………… 493—495 340 致伊·费·波波夫(7月10日以前) ……………………………… 496 341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0日和16日之间)…………… 497—502 342 致“波涛”出版社(7月11日) …………………………………… 503 343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2日) ………………………………… 504 344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13日) ………………… 505—508 345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14日) ………………… 508—509 346 致格·叶·季诺维也夫(7月16日以前) ……………………… 509 347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16日) ……………………… 510 348 致费·尼·萨莫伊洛夫(7月18日以前) ……………………… 511 349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7月18日以后) …………………… 512 350 致伊·埃·格尔曼(7月18日以后) ……………………… 513—516 351 致弗·米·卡斯帕罗夫(7月18日以后) ………………… 516—517 352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9日) ………………………… 517—518 353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9日) ………………………… 518—519 354 致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百科词典编辑部秘书 (7月21日) ………………………………………………………………… 520 355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24日) ………………… 521—522 356 致扬松或施蒂茨(7月25日) ………………………………… 523—524 357 致扬·鲁迪斯- 吉普斯利斯(7月26日) ……………… 525—526 358 致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百科词典编辑部秘书 (7月28日) ………………………………………………………………… 527 359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7月31日) ………………… 528—529 360 致弗·米·卡斯帕罗夫(不晚于8月1日) ……………… 529—530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六 卷
338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8日) ………………………… 493 339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0日以前) …………………… 493—495 340 致伊·费·波波夫(7月10日以前) ……………………………… 496 341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0日和16日之间)…………… 497—502 342 致“波涛”出版社(7月11日) …………………………………… 503 343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2日) ………………………………… 504 344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13日) ………………… 505—508 345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14日) ………………… 508—509 346 致格·叶·季诺维也夫(7月16日以前) ……………………… 509 347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16日) ……………………… 510 348 致费·尼·萨莫伊洛夫(7月18日以前) ……………………… 511 349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7月18日以后) …………………… 512 350 致伊·埃·格尔曼(7月18日以后) ……………………… 513—516 351 致弗·米·卡斯帕罗夫(7月18日以后) ………………… 516—517 352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9日) ………………………… 517—518 353 致伊·费·阿尔曼德(7月19日) ………………………… 518—519 354 致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百科词典编辑部秘书 (7月21日) ………………………………………………………………… 520 355 致伊·费·阿尔曼德(不晚于7月24日) ………………… 521—522 356 致扬松或施蒂茨(7月25日) ………………………………… 523—524 357 致扬·鲁迪斯- 吉普斯利斯(7月26日) ……………… 525—526 358 致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百科词典编辑部秘书 (7月28日) ………………………………………………………………… 527 359 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7月31日) ………………… 528—529 360 致弗·米·卡斯帕罗夫(不晚于8月1日) ……………… 529—530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六 卷
附 录 1910年 1 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国外局(12月5日)……………… 531—532 1914年 2 给伊·费·阿尔曼德的委托书 (5月17日和6月6日之间) …………………………………………………… 532 3 致卡·胡斯曼(6月29日以前)…………………………………………… 533 注释 …………………………………………………………………………… 535—615 插 图 1912年2月列宁给阿·马·高尔基的信的第1页 …………………………… 73 1913年夏和1914年列宁在波罗宁的住所 ……………………………… 290—291 1913年11月2日和7日之间列宁给《拥护真理报》编辑部的 信的第1页 ……………………………………………………………………… 349 1914年列宁在扎科帕内 (旧属奥匈帝国,今属波兰)疗养地 …… 450—451 1914年5月19日列宁给斯·格·邵武勉的信的第1页…………………… 471 1914年7月10日和16日之间列宁给伊·费·阿尔曼德的 信的第2页 ……………………………………………………………………… 499 目 录
附 录 1910年 1 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国外局(12月5日)……………… 531—532 1914年 2 给伊·费·阿尔曼德的委托书 (5月17日和6月6日之间) …………………………………………………… 532 3 致卡·胡斯曼(6月29日以前)…………………………………………… 533 注释 …………………………………………………………………………… 535—615 插 图 1912年2月列宁给阿·马·高尔基的信的第1页 …………………………… 73 1913年夏和1914年列宁在波罗宁的住所 ……………………………… 290—291 1913年11月2日和7日之间列宁给《拥护真理报》编辑部的 信的第1页 ……………………………………………………………………… 349 1914年列宁在扎科帕内 (旧属奥匈帝国,今属波兰)疗养地 …… 450—451 1914年5月19日列宁给斯·格·邵武勉的信的第1页…………………… 471 1914年7月10日和16日之间列宁给伊·费·阿尔曼德的 信的第2页 ……………………………………………………………………… 499 目 录
前 言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10年11月至1914年7月即俄国革 命新高涨时期所写的书信。同一时期的列宁著作编在本全集第 20—25卷。 斯托雷平的反动统治使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 全民政治危机的因素日益增长和扩大。从1910年起,俄国政治形 势出现明显的转变,工人运动逐渐恢复生机,无产阶级由退却转 向进攻,开始形成新的革命高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必须根据新 的形势制定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策略,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但 是,取消派、召回派、调和派、崩得分子等机会主义派别造成的 党内危机并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重。党的三个中央机关中,除 机关报编辑部外,中央委员会国外局和俄国局都掌握在取消派或 调和派手里。因此,反对取消主义,清除党内机会主义派别,争 取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乃是顺利地组织和领导群众性 革命斗争的重要前提。本卷书信主要反映列宁在这一时期领导布 尔什维克为反对取消派、调和派等机会主义派别,为恢复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的党,为制定和贯彻党在革命高涨条件下的方针路线 和策略而进行的不懈斗争。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 议。这次会议是布尔什维克几年来为维护党而同机会主义派别斗 争的一次总结。列宁为这次代表会议的筹备和顺利进行做了大量
前 言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10年11月至1914年7月即俄国革 命新高涨时期所写的书信。同一时期的列宁著作编在本全集第 20—25卷。 斯托雷平的反动统治使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 全民政治危机的因素日益增长和扩大。从1910年起,俄国政治形 势出现明显的转变,工人运动逐渐恢复生机,无产阶级由退却转 向进攻,开始形成新的革命高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必须根据新 的形势制定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策略,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但 是,取消派、召回派、调和派、崩得分子等机会主义派别造成的 党内危机并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重。党的三个中央机关中,除 机关报编辑部外,中央委员会国外局和俄国局都掌握在取消派或 调和派手里。因此,反对取消主义,清除党内机会主义派别,争 取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乃是顺利地组织和领导群众性 革命斗争的重要前提。本卷书信主要反映列宁在这一时期领导布 尔什维克为反对取消派、调和派等机会主义派别,为恢复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的党,为制定和贯彻党在革命高涨条件下的方针路线 和策略而进行的不懈斗争。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 议。这次会议是布尔什维克几年来为维护党而同机会主义派别斗 争的一次总结。列宁为这次代表会议的筹备和顺利进行做了大量
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在会议之前写给尼·古·波列塔耶夫、弗 ·德·邦契- 布鲁耶维奇、格·瓦·普列汉诺夫、阿·伊·李可 夫、阿·伊·柳比莫夫和米·康·弗拉基米罗夫等人的一些书信 中,列宁强调了对取消派进行坚决斗争的必要性,反对任何无原 则的调和。列宁反对把取消派和取消主义加以区分的错误主张,指 出没有取消派的取消主义是不可能有的,取消派是社会民主党的 敌人,他们的思想是叛徒的思想,对取消派决不能迁就,决不能 妥协,必须继续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帮助一些布尔什维克克服 在斗争中软弱无力、不够坚定的错误,尖锐批评李可夫“口头上 大喊反对取消派,而行动上却被取消派所俘虏”,“上取消派的 当”(本卷第24页),对前进派也是“相信空话,无视事实”,“而 使自己在行动上软弱无力”(本卷第29页)。列宁在1911年5月 27日给高尔基的信中写道:“为了避免失望和没完没了的争吵,我 认为对‘联合’问题应当十分谨慎。说实在的,现在需要的不是 联合,而是划清界限!”“我自己根据1908—1911年的痛苦经验· 知 · 道,现在‘联合’是不可能的。”(本卷第47页) 对于调和派,列宁明确指出布尔什维克在行动中同他们不可 能有任何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一致,同时又很注意同他们斗争的分 寸。他在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中说:“不能号召同调和派分裂。 这完全是多余的和不正确的。对他们要用‘解释的’口吻,绝对 不是抛弃他们。”(本卷第53页) 布拉格会议把孟什维克取消派开除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 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列宁在会议结束时写给高尔 基的信中对这一成果表示十分满意。他写道:“不管取消派恶棍们 怎样捣乱,我们终于使党和它的中央委员会恢复了生气。我想您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六 卷
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在会议之前写给尼·古·波列塔耶夫、弗 ·德·邦契- 布鲁耶维奇、格·瓦·普列汉诺夫、阿·伊·李可 夫、阿·伊·柳比莫夫和米·康·弗拉基米罗夫等人的一些书信 中,列宁强调了对取消派进行坚决斗争的必要性,反对任何无原 则的调和。列宁反对把取消派和取消主义加以区分的错误主张,指 出没有取消派的取消主义是不可能有的,取消派是社会民主党的 敌人,他们的思想是叛徒的思想,对取消派决不能迁就,决不能 妥协,必须继续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帮助一些布尔什维克克服 在斗争中软弱无力、不够坚定的错误,尖锐批评李可夫“口头上 大喊反对取消派,而行动上却被取消派所俘虏”,“上取消派的 当”(本卷第24页),对前进派也是“相信空话,无视事实”,“而 使自己在行动上软弱无力”(本卷第29页)。列宁在1911年5月 27日给高尔基的信中写道:“为了避免失望和没完没了的争吵,我 认为对‘联合’问题应当十分谨慎。说实在的,现在需要的不是 联合,而是划清界限!”“我自己根据1908—1911年的痛苦经验· 知 · 道,现在‘联合’是不可能的。”(本卷第47页) 对于调和派,列宁明确指出布尔什维克在行动中同他们不可 能有任何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一致,同时又很注意同他们斗争的分 寸。他在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中说:“不能号召同调和派分裂。 这完全是多余的和不正确的。对他们要用‘解释的’口吻,绝对 不是抛弃他们。”(本卷第53页) 布拉格会议把孟什维克取消派开除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 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列宁在会议结束时写给高尔 基的信中对这一成果表示十分满意。他写道:“不管取消派恶棍们 怎样捣乱,我们终于使党和它的中央委员会恢复了生气。我想您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六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