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1(1.0)求两条路径所形成的菱形的面积 12(1.0)以旋转轴所在的水平面为基准,求 输出端口out1的高度。 将与的答案用a,0,来表示。 光程光程Nont(为一个数)是几何路 径长度(距离)与波长的比值。但如果λ的 值不是常数、而是沿着路径变化,则№。o可 通过求1沿着路径的积分得到
问 题 • 1.1(1.0) 求两条路径所形成的菱形的面积。 1.2(1.0) 以旋转轴所在的水平面为基准,求 输出端口out1的高度。 • 将与的答案用a,q, 来表示。 光程 光程Nopt(为一个数)是几何路 径长度(距离)与波长的比值。但如果l的 值不是常数、而是沿着路径变化,则Nopt可 通过求1/l沿着路径的积分得到
1.3(30)当干涉仪被旋转了角后,求两条路径之间的 光程差At将答案用以下物理量来表示:a,0 φ,中子质量M,入射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0,重 力加速度g,以及普朗克常数h。 14(1.0)引进体积参数 h gM 并将△No用A,V,λ,¢来表示 已知M=1.675×1027kg g=9.800ms h=6626×10-34Js, 求V的值
1.3(3.0) 当干涉仪被旋转了角后,求两条路径之间的 光程差Nopt。将答案用以下物理量来表示: a,q, ,中子质量M,入射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l0,重 力加速度g,以及普朗克常数h。 1.4 (1.0) 引进体积参数 并将Nopt用A,V,l0,来表示。 已知 M= 1.675×10−27 kg g= 9.800 m s−2 , h= 6.626 × 10−34 J s, 求V的值。 2 2 gM h V =
1.5(20)如果把从强度相长到相消又回到相长作为 循环,问当90°的值由增加到中90时, 输出端口out1共经历了多少个完整的循环 实验数据在一次实验中,干涉仪的参数选为 a=3600cm及b=22.10°,结果观察到19.00 个完整的循环 161.0)问在这次实验中的入值为多少? 17(1.0)如果在另一次类似的实验中观察到了3000 完整的循环,而入射中子的入0=02000mm, 求A的值为多少
1.5(2.0) 如果把从强度相长到相消又回到相长作为 一个循环,问当=-90 的值由增加到=90 时, 输出端口out1共经历了多少个完整的循环? 实验数据 在一次实验中,干涉仪的参数选为 a = 3.600 cm 及q =22.10°,结果观察到19.00 个完整的循环。 1.6(1.0) 问在这次实验中的l0值为多少? 1.7(1.0) 如果在另一次类似的实验中观察到了30.00 个完整的循环,而入射中子的l0 = 0.2000 nm, 求A的值为多少?
B OU 1.1从图可知 菱形的边长为L= COS 6 平行线的距离为 D sin( 20)=2asin 6 cos 0 菱形面积为A=LD=2a2tan 1.2OUT1相对|N的高度 H=Dsin o= 2asin 8sm g
解 答 1.1 从图可知 cosq a L = q q q sin( 2 ) 2 sin cos a a D = = 2 tanq 2 A = LD = a H = Dsin = 2asin q sin 1.2 OUT1相对IN的高度 菱形的边长为 菱形面积为 平行线的距离为 a a a a 2 q 2 q B S B S M M BS – 分束板 M –反射镜 I N OU T2 OU T1
1.3根据给定光程的定 义两斜边光程相同 OUT1与N光程差为: Ll a △N M no cos 8 由于重力影响,在OUT1和N波长不同,满足 +mgH 2M 2M I h +MgH 2M 2M M 得到: gM h2h
1.3根据给定光程的定 义两斜边光程相同. OU T1 I N OU T2 (1 ) cos 1 0 0 1 0 l l l l l q = - = - L L a Nopt MgH h M h M p MgH M p M = + = + 2 1 2 0 2 1 2 0 ( ) 2 1 ( ) 2 1 2 1 2 1 l l H h gM 2 2 0 2 1 0 1 2 l l l = - 由于重力影响,在OUT1和IN波长不同,满足 OUT1与IN光程差为: 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