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自我实现,成为学习型个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学习通过研讨的方式贯彻到实践问 题的解决之中,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学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金 融学理论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九、课程的学时分配 请见表1。 表1 教学进程安排 周次学时数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备注 1 3 绪论 讲授、讨论 2 3 货币及货币制度 讲授、讨论 3 3 信用和信用工具 讲授、讨论 4 3 利息和利率 讲授、讨论 3 金融机构 讲授、讨论 6 3 商业银行 讲授、讨论 7 3 中央银行 讲授、讨论 8 3 金融市场 讲授、讨论 3 货币供求 讲授、讨论 10 3 金融热点讨论 讨论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讲授、讨论 3 国际金融理论 讲授、讨论 13 3 金融发展理论 讲授、讨论 14 3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 讲授、讨论 15 3 金融监管 讲授、讨论 16 3 金融宏观调控 讲授、讨论 17 3 金融热点讨论 讨论 18 3 复习总结 讲授、讨论 十、具体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就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自我实现,成为学习型个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学习通过研讨的方式贯彻到实践问 题的解决之中,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学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金 融学理论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九、课程的学时分配 请见表1。 表1 教学进程安排 周次 学时数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法 备注 1 3 绪论 讲授、讨论 2 3 货币及货币制度 讲授、讨论 3 3 信用和信用工具 讲授、讨论 4 3 利息和利率 讲授、讨论 5 3 金融机构 讲授、讨论 6 3 商业银行 讲授、讨论 7 3 中央银行 讲授、讨论 8 3 金融市场 讲授、讨论 9 3 货币供求 讲授、讨论 10 3 金融热点讨论 讨论 11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讲授、讨论 12 3 国际金融理论 讲授、讨论 13 3 金融发展理论 讲授、讨论 14 3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 讲授、讨论 15 3 金融监管 讲授、讨论 16 3 金融宏观调控 讲授、讨论 17 3 金融热点讨论 讨论 18 3 复习总结 讲授、讨论 十、具体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透过金融现象,理解金融的涵义,使学生掌握《金融学》 的研究对象,了解《金融学》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课程结构体系。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教学要求 四、课程结构体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金融学》的研究对象、课程体系。 教学难点:《金融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列举经济社会生活中其他的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讨论其影响作用。 (3)讨论微观金融学在我国的兴起对我国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4)何为金融体系,它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处于什么地位?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 (1)《货币金融学》,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金融学》,曹龙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货币银行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第 1 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透过金融现象,理解金融的涵义,使学生掌握《金融学》 的研究对象,了解《金融学》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课程结构体系。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教学要求 四、课程结构体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金融学》的研究对象、课程体系。 教学难点:《金融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手段: 讲授、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列举经济社会生活中其他的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讨论其影响作用。 (3)讨论微观金融学在我国的兴起对我国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4)何为金融体系,它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处于什么地位?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 (1)《货币金融学》,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金融学》,曹龙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货币银行学》, 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章货币及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货币是金融业的源头,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 握货币的起源,理解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尤其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掌握 货币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货币制度的演变,重点掌握货 币制度的概念:对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国际货币体系有所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发展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一、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的本质 第三节货币制度及演变 一、货币制度概念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五)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第四节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 一、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 二、人民币的发行和回收 三、人民币的流通和保护
第 2 章 货币及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货币是金融业的源头,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 握货币的起源,理解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尤其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掌握 货币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货币制度的演变,重点掌握货 币制度的概念;对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国际货币体系有所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发展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一、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的本质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演变 一、货币制度概念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五)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第四节 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 一、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 二、人民币的发行和回收 三、人民币的流通和保护
四、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类型以及货币类型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2)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3)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 果高度的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 (2)《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3)《网络金融学》,张进、姚志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货币银行学》,齐美东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了解信用的含义、产生与发展过程,学握信用的概念及金 融工具的形式,重点了解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及关 系。 二、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节信用概述及其演变 一、信用概述
四、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类型以及货币类型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2)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3)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 果高度的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 (2)《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3)《网络金融学》,张进、姚志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货币银行学》,齐美东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第 3 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了解信用的含义、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信用的概念及金 融工具的形式,重点了解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及关 系。 二、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及其演变 一、信用概述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三、信用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 第二节信用的基本形式和信用制度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 二、信用制度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定义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第四节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基本形式,金融工具的形式,虚拟经济 和实体经济的概念。 教学难点: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及周边的情况,谈谈你们对“信用”的理解,具体探讨 一下消费信用、民间信用,这两个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 (2)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国目前为什 么大力推广票据的作用? (3)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4)简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及二者间的关系。 五、参考文献与书目 (1)《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三、信用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和信用制度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 二、信用制度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定义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第四节 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基本形式,金融工具的形式,虚拟经济 和实体经济的概念。 教学难点: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及周边的情况,谈谈你们对“信用”的理解,具体探讨 一下消费信用、民间信用,这两个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 (2)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国目前为什 么大力推广票据的作用? (3)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4)简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及二者间的关系。 五、参考文献与书目 (1)《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