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且噬己也( 放之山下 ()蔽林间窥之() 虎大骇 )驴不胜怒 技止此耳 )卒不敢取( 2、和“益习其声”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先自度萁足B、神游其中C、必细察萁纹理D、使其冲烟飞鸣 3、选出“然”字解释不相同的一项( )(4分) A、慭慭然莫相知B、不觉呀然惊恐 C、然往来视之 D、怡然称快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而) B、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把当作) C、虎因喜(于是) )、向不出技(向来) 5、翻译句子:(2分) 今若是焉,悲夫 6、后人从这则故事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它是 (3分) (二)猫捕雀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 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雀,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焉动于中者。而猫且耽耽然,惟恐不尽其类 焉。呜呼,何其性之忍耶! 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7、解释加点的词。(6分) 雏雀习飞其下()突出噬雀母()猫奋提之 反奔入室 )何其性之忍耶( )残民以自肥者( ) 8、下列加点的“之”各指代什么内容?(4分) A、猫奋攫之()B、人虽不及救之( C、何其性之忍耶()D、人且恶之 9、下列与“噪而逐猫”一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犹望室而噪也B、而猫且耽耽然C、猫一搏而夺四五雏雀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一句中“且”字正确解释是 )(3分) A、并且B、尚且C、暂且D、将近 11、翻译句子。(4分) ①未有不恻焉动于中者 ②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12、分析“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的句式,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第11页共44页
第 11 页 共 44 页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以为且.噬己也( ) 放之.山下 ( ) 蔽林间窥.之 ( ) 虎大骇. ( ) 驴不胜.怒 ( ) 技止.此耳 ( ) 卒.不敢取 ( ) 2、和“益习其声”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 分) A、先自度其足 B、神游其中 C、必细察其纹理 D、使其冲烟飞鸣 3、选出“然”字解释不相同的一项( )(4 分) A、 慭慭然莫相知 B、不觉呀然惊恐 C、然往来视之 D、怡然称快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 分)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而) B、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把……当作) C、虎因.喜(于是) D、向.不出技(向来) 5、翻译句子:(2 分) 今若是焉,悲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人从这则故事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二)猫捕雀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 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雀,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焉动于中者。而猫且耽耽然,惟恐不尽其类 焉。呜呼,何其性之忍耶! 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7、解释加点的词。(6 分) 雏雀习.飞其下( ) 突出噬.雀母 ( ) 猫奋攫.之 ( ) 反.奔入室 ( ) 何其性.之忍耶 ( ) 残民以自肥.者 ( ) 8、下列加点的“之”各指代什么内容?(4 分) A、猫奋攫之 ( ) B、人虽不及救之( ) C、何其性之忍耶( ) D、人且恶之 ( ) 9、下列与“噪而逐猫”一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犹望室而噪也 B、而猫且耽耽然 C、猫一搏而夺四五雏雀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一句中“且”字正确解释是( )(3 分) A、并且 B、尚且 C、暂且 D、将近 11、翻译句子。(4 分) ①未有不恻焉动于中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析“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的句式,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3、这篇文章揭露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3分) 基础储备卷 1、稚;唳:砾;壑;怡:癞蛤蟆2<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小;助词,无义;用:景象;让;把 当作;二虫斗草间的情景:被:它,指癩蛤蟆:自己的。3<①《浮生六记》:沈复:清:作家②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①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②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 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在空中飞舞。③抬头看它们,脖子都因为这样僵硬了。④忽然有庞大的东西, 搬开土山推倒树木般地到来。5<①以丛草为林(树)以土砾凸者为邱(山)②A<夏蚊成雷,私拟 作群鹤舞空中。B<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C<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③需要有一颗 可爱活泼的童心,还要仔细观察,且要富有想象 B综合提升卷 1.在;…的样子:;原来是:然后;鞭打:就:的;全部;适合:冒犯<侵犯2 C新颖考题集萃卷 1、喜好。将要。它,指驴。偷看。害怕。禁不住。同“只”。终究。 幼时记趣 预备训练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藐( )砾壑()庞(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明 物外 神游 1、课堂达标训练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 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剪: 秋毫 私拟 项为之强: ”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 ”(限 填8个字) 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 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 ”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6、《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是 代作家 。“记趣”的意思是 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 第12页共44页
第 12 页 共 44 页 13、这篇文章揭露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储备卷 1、稚;唳; 砾; 壑; 怡; 癞蛤蟆 2<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小;助词,无义;用;景象;让;把; 当作;二虫斗草间的情景;被;它,指癞蛤蟆;自己的。 3<①《浮生六记》; 沈复; 清; 作家 ②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①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②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 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在空中飞舞。③抬头看它们,脖子都因为这样僵硬了。④忽然有庞大的东西, 搬开土山推倒树木般地到来。 5<①以丛草为林(树)以土砾凸者为邱(山)②A<夏蚊成雷,私拟 作群鹤舞空中。B<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C<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③需要有一颗 可爱活泼的童心,还要仔细观察,且要富有想象。 B 综合提升卷 1.在; ……的样子; 原来是; 然后; 鞭打; 就; 的; 全部; 适合; 冒犯<侵犯 2 C 新颖考题集萃卷 1、喜好。将要。它,指驴。偷看。害怕。禁不住。同“只”。终究。 幼时记趣 预备训练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藐( )唳( )砾壑( )庞( )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明__________ 物外__________ 私_________ 神游________ 拔_________ l 、课堂达标训练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 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 秋毫:_______ 私拟: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 填 8 个字) 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 “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记趣”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 10 个字)
1、课堂提高训练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 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 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淸·浦松龄《聊斋志异》) 1、“似有物制之”一句中的“物”就是 ,“之”指代 2、找出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 3、在文中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螳螂的句子 4、概括故事内容,把它作为本文的标题:《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凹者为壑 2、翻译句子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填空: ①《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字 代作家。 ②本文围读“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 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课外强化训练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语段中加粗字注音。 砾()壑()伯()庞()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使与台齐 观之正浓: ·癩蛤蟆: 数十 3、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横线划出 4、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5、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 在这里的意思是 现多用来形容 幼时记趣 预备训练:1. miao li li he pang2.眼力物体本身之外(世俗之外)暗地里精神游 历搬,移开 第13页共44页
第 13 页 共 44 页 l 、课堂提高训练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 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 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似有物制之”一句中的“物”就是__________,“之”指代 。 2、找出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螳螂的句子。 4、概括故事内容,把它作为本文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凹者为壑 2、翻译句子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①《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 ②本文围读“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 、 、 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 课外强化训练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语段中加粗字注音。 砾( ) 壑( ) 怡( ) 庞(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使与台齐: 观之正浓: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3、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横线划出。 4、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 5、第 2 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 , 现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时记趣 预备训练:1.miǎo lì lì hè pang 2.眼力 物体本身之外(世俗之外) 暗地里 精神游 历 搬,移开
课堂达标训练:1.眼力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形容极其细小的东西暗地里脖 颈因此僵硬了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青云白鹤鹤唳云端4.冲唳5.观蚊如鹤 6.《浮生六记》清沈复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细心观察奇特的想象 课堂提高训练:1.螳螂蛇2.觇审视视3.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之不 去4.螳螂捕蛇 课堂检测:1.眼力可以看到极其细小的东西脖颈都因此僵硬了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 下去的地方为山沟2.想象在里面亲身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愉快,自得其乐.舌头一吐, 两只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3.①《浮生六记》沈复三白清②记趣观蚊如 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课外强化训练:1. li he yi pang2.一样高程度深原来鞭打3.“以丛为林,凹 者为壑”“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4.观察的仔细5.庞然大物癞蛤蟆外表强大 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 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 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 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 ④留蚊于帐中(朴素的)⑤遊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 )项为之强 ②观昂首之( )作青云白鹤现() ③以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④为项为之强( )以虫蚁为兽(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温放而知新( ⑥其常蹲萁身 )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第14页共44页
第 14 页 共 44 页 课堂达标训练:1.眼力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形容极其细小的东西 暗地里 脖 颈因此僵硬了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青云白鹤 鹤唳云端 4.冲 唳 5.观蚊如鹤 6.《浮生六记》清 沈复 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细心观察 奇特的想象 课堂提高训练:1.螳螂 蛇 2.觇 审视 视 3.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之不 去 4.螳螂捕蛇 课堂检测:1.眼力可以看到极其细小的东西 脖颈都因此僵硬了 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 凹 下去的地方为山沟 2.想象在里面亲身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愉快,自得其乐.舌头一吐, 两只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3.①《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②记趣 观蚊如 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课外强化训练:1.lìhè yípáng 2.一样高 程度深 原来 鞭打 3.“以丛为林,……凹 者为壑” “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观察的仔细 5.庞然大物 癞蛤蟆 外表强大 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 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 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 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 (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 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8.什么是“物外之趣”?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2、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 之”。②观看:景观。③用:把 ④因:当作。⑤所以:旧的。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第15页共44页
第 15 页 共 44 页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 4 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 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 __________ 2、__________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 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 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