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猫街中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 学号考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6题每题2分,7题10分) 1.下面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瞬(shun)间忍俊不(jn)B.自省(ximg)猝(cu) 然长逝 玷(dian)污险象迭(die)生D.迸(bing)溅玲珑剔(ti) 2.下面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心冀冀 鹤立云端 B.瘦骨嶙峋 头 晕目眩 C.盘虬卧龙 心旷神怡 D.一丝不苟 问心无愧 3、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选出括号内的一个词,填在空格上 ①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A、想象B、痴想C、向望)。 ②斜阳里,想起了秋风的颜色,就(A、宽容B、宽恕C、原谅)了 那烦人 聒聒。 6、口语交际中委婉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下面的情境
1 2009——2010 年猫街中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1——6 题每题 2 分,7 题 10 分) 1.下面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瞬(shùn)间 忍俊不( jīn )B. 自省(xĭng) 猝(cù) 然长逝 C. 玷(diàn)污 险象迭(dié)生 D. 迸(bìng)溅 玲珑剔(tì) 透 2.下面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心冀冀 鹤立云端 B.瘦骨嶙峋 头 晕目眩 C.盘虬卧龙 心旷神怡 D.一丝不苟 问心无愧 3、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选出括号内的一个词,填在空格上: ①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 (A、想象 B、痴想 C、向望)。 ②斜阳里,想起了秋风的颜色,就 (A、宽容 B、宽恕 C、原谅)了 那烦人 聒聒。 6、口语交际中委婉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下面的情境
那位女士是怎样回答的() 两位男土在谈话,其中一个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边说 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能抽烟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既 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笑了。女人的回答是: A、嗨,你害人又害己呀! B、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 C、你夫人还没有把你管教好吧。D、先生,你像在家里一样。 7、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第(⑦)题每句1分。每错或漏1字, 本空视为不得分。) (1)曲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2)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3)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4)老骥伏枥, 。《龟虽寿》 (5)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 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7)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找出两句描绘春景的语句 第一句 综合性学习(共5分) 8、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从课外书上看过了很多的名著,书中的内容、故事 情节现在还记忆犹新,对你的学习、生活帮助很大。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你喜欢的 部(篇),让同学们与你一起提高。(5分) 我喜欢的一部(篇)书是: (1分) 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 (2分)。 我推荐(喜欢)的原因是
2 那位女士是怎样回答的(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个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边说 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能抽烟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既 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笑了。女人的回答是: A、嗨,你害人又害己呀﹗ B、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 C、你夫人还没有把你管教好吧。 D、先生,你像在家里一样。 7、古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第(7)题每句 1 分。每错或漏 1 字, 本空视为不得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3) _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4)老骥伏枥, 。《龟虽寿》 (5)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 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7)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找出两句描绘春景的语句: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二、综合性学习(共 5 分) 8、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从课外书上看过了很多的名著,书中的内容、故事 情节现在还记忆犹新,对你的学习、生活帮助很大。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你喜欢的 一部(篇),让同学们与你一起提高。(5 分) 我喜欢的一部(篇)书是: (1 分) 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 (2 分)。 我推荐(喜欢)的原因是:
(2分) 二、阅读(共43分 (一)古诗文阅读(14分) 9、下列这首小令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飒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小桥流水”风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显得非常安逸、悠闲。 C.“古道西风瘦马”是说在冷飕飕的西风中,在凄凉的古道上,诗人独自 人骑着一匹瘦马旅行。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 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阅读《论语〉十则》,然后完成9——12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0、、本部分节选自《 》,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 家 经典著作之一。(2分) 11、、文中孔子教给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语句是 (原文填,2分)。 1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学而不思则罔(
3 (2 分) 二、阅读(共 43 分) (一)古诗文阅读(14 分) 9、下列这首小令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飒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小桥流水”风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显得非常安逸、悠闲。 C.“古道西风瘦马”是说在冷飕飕的西风中,在凄凉的古道上,诗人独自 一人骑着一匹瘦马旅行。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 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阅读《<论语>十则》,然后完成 9——12 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0、、本部分节选自《 》,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 家 经典著作之一。(2 分) 11、、文中孔子教给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语句是 , (原文填,2 分)。 12、.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学而不思则罔.( )
③知松柏之后凋( ④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它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你 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2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 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15、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6、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1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2 分) 答
4 ③知松柏之后凋.( ) ④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它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你 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2 分) 答: 。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3 分)。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 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15、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答: 。 16、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是什么?(2 分) 答: 。 1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2 分) 答:
18、“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 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2分) A、草地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 愉快 是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 面是是是 19、选文的第③段写的是“春草图”,其中写春草“质地”的词语 写春草“色泽”的词语 写春草旺盛长势的句子 (3分) 20、“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 什么 (2分)? 答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 (二)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 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 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 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 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 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 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 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
5 18、“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 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 )(2 分) A、草地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 愉快 C、是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 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 面 19、选文的第③段 写的是“春 草图”,其中 写春草“质 地”的词语 是 ; 写 春 草 “ 色 泽 ” 的 词 语 是 , 写 春 草 旺 盛 长 势 的 句 子 是 。 (3 分) 20、“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 什么 (2 分)? 答: 。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6 分)。 (二)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 30 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 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 8 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 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 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 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 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 10 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 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 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