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文化与社会 第一部曲讲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察不同区域、不同人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 和不同阶层的文化 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产业和竞 活,体察广大人民的 争力、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科技教育在综合国力 2.文化的形式 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 中的作用等内容,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侧重 3.文化的社会作用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文化与经济、政治 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难度一般不大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关注我国文化事业 的关系 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5文化与综合国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 的意义。 用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形式 文化与经济、政治 特点 化与生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对社会 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发展 文化的作用)一对人的表现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影响 和思维方式 文化与综合国力 塑造富精神世界,增强 精神力量,促进人的 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人生全面发展 【每课知识网络】 特点文化花≈与经济、政治 内涵 是什么作用 式 会 与综合国力 【融汇贯通】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 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 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 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的意义。 1.文化的内涵与特 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 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 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产业和竞 争力、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科技教育在综合国力 中的作用等内容,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侧重 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难度一般不大。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关注我国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 用。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明确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把握两种体现:从宏观上看,主要体现了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的影响。从微 观上看,主要体现了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理解五种关系:就是要理解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综合国 力、文化与人的关系。 该讲主要以“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立足文化是什么,认识文化的内涵、特点和 形式。立足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的作用表现为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作用。复习本单元必须立足文化的作用这一核 心,认识文化与经济、与政治、与综合国力、与人的关系。复习本单元还应该与教材第四单 元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结合文化的实质与作用,具体分析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原因和意义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 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B.①④ C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 发展,①不选;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 ②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 展,③正确;两囯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开式的多样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名师点睛】本题材料体现了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 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 重要,二是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三是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 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
明确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把握两种体现:从宏观上看,主要体现了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的影响。从微 观上看,主要体现了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理解五种关系:就是要理解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综合国 力、文化与人的关系。 该讲主要以“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立足文化是什么,认识文化的内涵、特点和 形式。立足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的作用表现为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作用。复习本单元必须立足文化的作用这一核 心,认识文化与经济、与政治、与综合国力、与人的关系。复习本单元还应该与教材第四单 元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结合文化的实质与作用,具体分析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原因和意义。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 年高考试题 1.2017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 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 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材料体现了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 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 重要,二是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三是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2017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 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
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 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 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 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 他们的创新实 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硏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 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 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10分) 【答案】(2)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 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解析】(2)结合设问要求一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考生可从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创新精神属于先进文化,它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培养 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 【名师点睛】文化的作用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文化对于社会的作用,正确的先进的文化 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于政治经济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 于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于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 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 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 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 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 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 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 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 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 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 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10 分) 【答案】(2)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 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名师点睛】文化的作用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文化对于社会的作用,正确的先进的文化 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于政治经济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 于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于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 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6 年高考试题 1.(2016 年全国高考北京卷 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 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 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 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 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 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考点定位】文化的表现形式 【名师点睛】本题考査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借山水画中山、桥、 小舟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关系,这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 形象地表达了前沿的科技成果,同时也表明了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2.(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 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一一这些人流的波涛一 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擂,Δ不选;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一句 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正确;C项的说法错误,优秀文化才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本题材 料与综合国力竞争无关,D项不选,故本题选择B。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学生一定要明确文化与哲学一样都具 有正误之分,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就一定能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 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 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 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 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 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 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 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 A。 【考点定位】文化的表现形式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借山水画中山、桥、 小舟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关系,这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 形象地表达了前沿的科技成果,同时也表明了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2.(2016 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 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 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学生一定要明确文化与哲学一样都具 有正误之分,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就一定能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3.(2016 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 5 月 12 日, 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 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 互交融,A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 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 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考点定位】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名师点睛】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 步亦趋,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 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4.(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 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 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 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 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 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 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 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 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 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 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 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 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 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 互交融,A 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 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 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 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 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A。 【考点定位】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名师点睛】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 步亦趋,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 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4.(2016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 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 4 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 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 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 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 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 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542 人,摸索出资金 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 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3580 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 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 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 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 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 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