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 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 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3)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 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5)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0、划线句子如何理解,谈谈你的认识。(3分) 2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 之意是什么?(3分) 22、“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 (2分) 23、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 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24、第一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3分) 25、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 (3分) 26、“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3分) 27、联系下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3分) 、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3分) 29、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3分) (三) 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 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 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拨的槲树生意口口,充满了 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 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走 去散步,兴味口口。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口口是那样碧 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 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 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⑶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 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⑸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0、划线句子如何理解,谈谈你的认识。(3分) 2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 之意是什么?(3分) 22、“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 。 (2分) 23、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 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24、第一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3分) 25、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 是 。(3分) 26、“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3分) 27、联系下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3分) 28、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3分) 29、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3分) (三) 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 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 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拨的槲树生意□□,充满了 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 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 去散步,兴味□□。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是那样碧 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 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 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基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 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 前 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 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 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 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 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了出的芳香。 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刀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 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了生任何的突变。简而 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 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 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 我们才察党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 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 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一一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 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 的思虚,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 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人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 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30、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空格中。(3分) 依次是 31、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3分) 32、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33、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3分) 34、文中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 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35、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36、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2分)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 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 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 ,基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 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 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 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 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 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 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了出的芳香。 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刀许两天…… 我们常 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 ,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 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了生任何的突变。简而 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 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 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 我们才察党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 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 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 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 的思虚,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 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人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 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30、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空格中。(3分) 依次是: 31、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3分) 32、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33、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3分) 34、文中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2分)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 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35、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36、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2分)
《童趣》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代文学家。(3分)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以土砾凸者为丘。( (5)凹者为壑()(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 张 )昂 )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童趣》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文学家。(3分)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 ) ⑸凹者..为壑( )( )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 张( ) 昂( ) 素( )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 此皆幼时闲情也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3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3分) 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 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3 分) 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 (3分) 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 (3分) 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3分) A.表示重复或继续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20.第一段与二 四段的关系是 (3分) 2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 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 (3分)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谓其人曰( )(2)今日病矣( (3)予助苗长矣()(4)其子趋而往视之( 2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闵其苗之不长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苗则槁矣 26、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3分)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 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3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3分) 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 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3 分) 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 是 。(3分) 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 是 。(3分) 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3分)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3分) 2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 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 是 。(3分) (二)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谓其人曰( ) ⑵今日病矣( ) ⑶予助苗长矣( ) ⑷其子趋而往视之( ) 2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⑵苗则槁矣。 26、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3分)
27、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 第一层以 为主,第二层以 为主。(4分) 28、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5分) 《理想》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倔强 )()洗濯()玷污() 诅咒()碌碌终生() 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4分) 探宄这首诗的脉络。(3分) 诗的2、3两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来概括。 诗的4、5、6、7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来概括 诗的8、9、10、11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4.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4分) 5.理想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如今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 的实际谈一谈。(4分) 6、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 舶”?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7、应当怎样理解“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 的心”?(4分) 8、“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用一句古诗对该句进行诠 释,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7、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 第一层以 为主,第二层以 为主。(4分) 28、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5分) 《理想》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倔强..( )( ) 洗濯.( ) 玷.污( ) 诅咒.( ) 碌碌..终生( ) 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4分) 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 (3分) 诗的2、3两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来概括。 诗的4、5、6、7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来概括。 诗的8、9、10、11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4.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4分) 5.理想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如今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 的实际谈一谈。(4分) 6、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 舶”?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7、应当怎样理解“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 的心”?(4分) 8、“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用一句古诗对该句进行诠 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