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MRSA感染高发医 阴性葡萄球菌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或 咽部手术) 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 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化链球菌) 脑脊液分流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四,MRSA感染高发医 阴性葡萄球菌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脊髓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 阴性葡萄球菌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 I、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 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 阴性葡萄球菌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 咽部黏膜) 阴性葡萄球菌 头颈部手术(经口咽部黏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士甲硝唑,或克 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林霉素+庆大霉素 化链球菌) 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 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 阴性葡萄球菌 术,正颌手术) 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术,包括移植) 阴性葡萄球菌 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 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 菌,革兰阴性杆菌 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0,MRSA感染高发医 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 阴性葡萄球菌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 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士甲 脆弱拟杆菌) 硝唑,或头霉素类 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 球菌) 结肠、直肠、阑尾手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圆±甲硝唑,或头 脆弱拟杆菌) 霉素类,或头孢曲松士甲硝唑 13
13 附录 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 咽部手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 化链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 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脑脊液分流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脊髓手术 I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 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 Ⅰ、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 咽部黏膜)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头颈部手术(经口咽部黏膜)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 化链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克 林霉素+庆大霉素 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 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 术,正颌手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 术,包括移植)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 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 菌,革兰阴性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 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 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 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 脆弱拟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 [5]甲 硝唑,或头霉素类 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 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 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头霉素类 结肠、直肠、阑尾手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 脆弱拟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头 霉素类,或头孢曲松± [5]甲硝唑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革兰阴性杆菌 氟喹诺酮类 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 革兰阴性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或氟喹诺酮类 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 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 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 及经皮肾镜手术 II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四,或氨基糖苷类+ 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 甲硝唑 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或 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 菌 万古莓素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阴道手术加用甲 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 B组链球菌,厌氧菌 硝唑)回,或头霉素类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士甲硝唑,或头 宫器) B组链球菌,厌氧菌 莓素类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土甲硝唑 羊膜早破或剖宫产术 B组链球菌,厌氧菌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围土甲硝唑,或多 人工流产-刮宫术 链球菌,厌氧菌(如脆弱 西环素 引产术 拟杆菌)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士甲硝唑 会阴撕裂修补术 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 弱拟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 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 阴性萄萄球菌,链球菌属, 皮术 革兰阴性菌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MRSA感染高发医 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回 外固定架植入术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I、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土甲硝唑 截肢术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土甲硝唑 开放骨折内固定术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注:[]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B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14
14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Ⅱ 革兰阴性杆菌 氟喹诺酮类[4] 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 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 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 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 及经皮肾镜手术 Ⅱ 革兰阴性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氟喹诺酮类[4] 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 Ⅱ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氨基糖苷类+ 甲硝唑 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 Ⅱ 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 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氨基糖苷类,或 万古霉素 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 Ⅱ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B 组链球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阴道手术加用甲 硝唑)[3],或头霉素类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 宫器) Ⅱ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B 组链球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头 霉素类 羊膜早破或剖宫产术 Ⅱ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B 组链球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人工流产-刮宫术 引产术 Ⅱ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链球菌,厌氧菌(如脆弱 拟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或多 西环素 会阴撕裂修补术 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 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 弱拟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 皮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 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 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 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外固定架植入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截肢术 Ⅰ、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开放骨折内固定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注:[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附录3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诊疗操作名称 预防用药建议 推荐药物 血管(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 不推荐常规预防用药。对于7天内再第一代头孢菌素 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及导管内 次行血管介入手术者、需要留置导管 溶栓术 或导管鞘超过24小时者,则应预防用 药 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高危患者建议使用1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不推荐预防用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建议使用1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心脏射频消融术 建议使用1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栓塞 通常不推荐,除非存在皮肤坏死 第一代头孢菌素 术 脾动脉、肾动脉栓塞术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第一代头孢菌素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士甲硝唑 肾、肺或其他(除肝外)肿瘤 不推荐预防用药 化疗栓塞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不推荐预防用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头孢菌素过敏患者可考虑氟喹诺酮类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术(TIPS) 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包括射 不推荐预防用药 频、微波和冷冻等)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及臭氧、激建议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光消融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建议使用1次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ERCP)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建议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植入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一般不推荐预防用药:如为感染高危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ESD) 切除(大面积切除,术中穿孔等)建 议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经皮内镜胃造瘘置管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输尿管镜和膀胱镜检查,尿动术前尿液检查无菌者,通常不需预防氟喹诺酮类,或SMZ/TMP, 15
15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诊疗操作名称 预防用药建议 推荐药物 血管(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 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及导管内 溶栓术 不推荐常规预防用药。对于 7 天内再 次行血管介入手术者、需要留置导管 或导管鞘超过 24 小时者,则应预防用 药 第一代头孢菌素 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高危患者建议使用 1 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不推荐预防用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建议使用 1 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心脏射频消融术 建议使用 1 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栓塞 术 通常不推荐,除非存在皮肤坏死 第一代头孢菌素 脾动脉、肾动脉栓塞术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第一代头孢菌素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肾、肺或其他(除肝外)肿瘤 化疗栓塞 不推荐预防用药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不推荐预防用药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过敏患者可考虑氟喹诺酮类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 术(TIPS)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包括射 频、微波和冷冻等) 不推荐预防用药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及臭氧、激 光消融术 建议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经 内 镜 逆 行 胰 胆 管 造 影 (ERCP) 建议使用 1 次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 植入术 建议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一般不推荐预防用药;如为感染高危 切除(大面积切除,术中穿孔等)建 议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经皮内镜胃造瘘置管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输尿管镜和膀胱镜检查,尿动 术前尿液检查无菌者,通常不需预防 氟喹诺酮类,或 SMZ/TMP
诊疗操作名称 预防用药建议 推荐药物 力学检查: 用药。但对于高龄、免疫缺陷状态、 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震波碎石术 存在解剖异常等高危因素者,可予预或氨基糖苷类 防用药 腹膜透析管植入术 建议使用1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不推荐预防用药 术 淋巴管造影术 建议使用1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注: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3.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 16
16 诊疗操作名称 预防用药建议 推荐药物 力学检查; 震波碎石术 用药。但对于高龄、免疫缺陷状态、 存在解剖异常等高危因素者,可予预 防用药 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或氨基糖苷类 腹膜透析管植入术 建议使用 1 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 术 不推荐预防用药 淋巴管造影术 建议使用 1 次 第一代头孢菌素 注: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3.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 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 患者。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 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贵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 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 有效的行政支持。 (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 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 工作的牵头单位。 (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 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 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 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 品规数量。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 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 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 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时采购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四)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根据本《指导原则》,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病原构成及细菌耐药监测数据, 制定或选用适合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 合理应用。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 调查。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 度:(2)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3)门诊抗 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5)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 17
17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 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 患者。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 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 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 有效的行政支持。 (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 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 工作的牵头单位。 (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 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 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 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 品规数量。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 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 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 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时采购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四)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根据本《指导原则》,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病原构成及细菌耐药监测数据, 制定或选用适合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 合理应用。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 调查。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 度;(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3)门诊抗 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5)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