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编制 乔艳芳 学习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作者及背景介绍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元472年, 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 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 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 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 求 2.解题(1)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3)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 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 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5)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ˇ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 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 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 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预习检测 1.①学生注意正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屐( 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扉() 訇()鸾()觉()时之枕席 ②、学生默读课文,解释下列字意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越人语天姥语(yu) 云霞明灭或可睹或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 脚著谢公屐著:(zhu6), 迷花倚石忽己瞑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殷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 惊 2.整体感知诗词,梦,总有个入梦前一一梦中一一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 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 提示:入梦缘由一-(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编制: 乔艳芳 学习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元 472年, 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 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 744 年)唐玄宗以“赐金 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 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 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 求。 2..解题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 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 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 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 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 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二:预习检测。 1.①学生注意正音。 天姥( ) 瀛( )洲 剡( )溪 渌( )水 屐( ) 殷( )岩泉 栗( )深林 水澹( )澹 扉( ) 訇( ) 鸾( ) 觉( )时之枕席 ②、学生默读课文,解释下列字意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越人语天姥 语(yǔ),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 脚著谢公屐 著:(zhuó), 迷花倚石忽已瞑 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惊: 2. 整体感知诗词, 梦,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 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 提示:入梦缘由——( ) ——( )——( )——( )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流利的读课文。2.能疏通文意3.能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二.学生归纳并展示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一)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 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 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②段,并思 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 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郎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正当梦入髙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 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 了些什么呢 (2)鉴赏名句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流利的读课文。2.能疏通文意 3.能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一.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二. 学生归纳并展示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一 (一 )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 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 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②段,并思 考:或以 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 1—2 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 郎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 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 了些什么呢”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五、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 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 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2、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 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3、消极因素。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清 高的士大夫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六、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 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A.天姥(m)剡(shan)溪瀛(ying)州渌(lu)水 B.屐(j)殷(yin)傈(1i)訇(n6ng)然 C.语(y6)天姥暝(ming)澹(dan)扉(fei) D.霓(ni)悸(ji)崖(ya)恍( h uan g) 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A.信(实在)语(谈起)横(遮断)拔(超出) B.因(依据)渌(绿色)屐(木鞋)暝(天黑) C.列(同裂”)扉(门扉)回(运转)恍(恍然) D.向(刚才)惟(只剩下)清(凄冷)壁(山腰) 3.选择题 (1)拔A.拔出来B.提拔C.突出、高出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五、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 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 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2、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 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3、消极因素。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清 高的士大夫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六、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 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二、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 A.天姥(mǔ) 剡(shàn)溪 瀛(yíng )州 渌(lù)水 B.屐(jī) 殷(yǐn) 傈(lì) 訇(nōng)然 C.语(yǔ)天姥 暝(míng) 澹(dàn) 扉(fēi) D.霓(ní) 悸(jì) 崖(yá) 恍(huǎng) 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 A.信(实在) 语(谈起) 横(遮断) 拔(超出) B.因(依据) 渌(绿色) 屐(木鞋) 暝(天黑) C.列(同“裂”) 扉(门扉) 回(运转) 恍(恍然) D.向(刚才) 惟(只剩下) 清(凄冷) 壁(山腰) 3.选择题 (1)拔 A.拔出来 B.提拔 C.突出、高出 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回A.掸转:运转B.迂回、曲折C.回旋D.返回E.重新拿回来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④回清倒影()②回车叱牛牵向北()⑤廊腰 缦回() ③添酒回灯重开宴() (3)还A.返回B.交还C.转身,回转D.仍然 ①别君去兮何时还()②(扁鹊)望而还走()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计日以还( 【创新能力训练】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 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 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 庭 ③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②①③D.④①③②⑤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 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2.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②揖 ③曳 ④凌 3.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 (2)回 A.掸转;运转 B.迂回、曲折 C.回旋 D.返回 E.重新拿回来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 ) ④回清倒影( ) ②回车叱牛牵向北( ) ⑤廊腰 缦回( ) ③添酒回灯重开宴( ) (3)还 A.返回 B.交还 C.转身,回转 D.仍然 ①别君去兮何时还( ) ②(扁鹊)望而还走( )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计日以还( 【创新能力训练】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 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 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 庭。 ③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③②⑤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 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2.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②揖 ③曳 ④凌 3.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髙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 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 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 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 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 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 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 从飘逸到沉郁。 知识拓展一一李白 、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 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 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 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 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 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 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 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 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 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 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 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 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 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 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 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 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 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 从飘逸到沉郁。 知识拓展——李白 一、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 701 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 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 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 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 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 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 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 716 年)就 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 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 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 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 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 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