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臭氧层与地球环境生态
目录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臭氧层的变化与臭氣洞的形成 第三节大气臭氧层与太阳紫外辐射 第四节臭氧损失原因的解释 第五节大气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第六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臭氧层的变化与臭氧洞的形成 第三节大气臭氧层与太阳紫外辐射 第四节臭氧损失原因的解释 第五节大气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第六节 目录
第一节引言 臭氧对人类和地球环境既有害又有益,这取 决于他在大气层中存在的位置。接近地面附,臭 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损害人类的健康;在 10~50km高度,臭氧起着温蜜气体的作用;而平 流层中的臭氧层有过滤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的作 用,它环绕地赇形成了一个防护罩。如今,人类 活动造成了这一“防护革”的削弱,已导致了许多 严重的后果,危及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最近南 极臭氧峒的变化,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保护臭氧 层——保护我们的地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 焦点
第一节 引言 臭氧对人类和地球环境既有害又有益,这取 决于他在大气层中存在的位置。接近地面时,臭 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损害人类的健康;在 10~50km高度,臭氧起着温室气体的作用;而平 流层中的臭氧层有过滤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的作 用,它环绕地球形成了一个防护罩。如今,人类 活动造成了这一“防护罩”的削弱,已导致了许多 严重的后果,危及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最近南 极臭氧洞的变化,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保护臭氧 层——保护我们的地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 焦点
科学之书 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 by Peter taylor 1648年大气压力 B Pascal(1623-1662) 1735年信风 G Hadley(1685-1768) 1863年温室效应 J Tyndal(1820-1893) 1903年混沌理论 JH Poincare(1854-1912) 1963 En Lorenz 1912年大陆漂移 AL Wegener(18801930) 1914年气候周期 M Milankovich(1879-1958) 1920年气象预报 V Bjerknes(18621951) J Bjerknes(1897-1975) 1974年臭氧洞 M Molina(1943少; S Rowland(1927
1648年 大气压力 B Pascal (1623-1662) 1735年 信风 G Hadley (1685-1768) 1863年 温室效应 J Tyndall(1820-1893) 1903年 混沌理论 JH Poincare (1854-1912) 1963 EN Lorenz 1912年 大陆漂移 AL Wegenner(1880-1930) 1914年 气候周期 M Milankovich(1879-1958) 1920年 气象预报 V Bjerknes(1862-1951); J Bjerknes (1897-1975) 1974年 臭氧洞 M Molina(1943-); S Rowland(1927-) 科学之书 ---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 By Peter Taylor
南极臭氧洞-来自上帝的警告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95 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1995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to Paul Crutzen, Mario Molina and F. sherwood Rowland for their work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zone Paul crutz Mario Molina sherwood rowland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pt of Earth Atmospheric Dept. of Chemistry, Univ Mainz, Germany Sciences Dept. of Chemistry MIT 2000年9月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 - 来自上帝的警告 2000年9月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南极臭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