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路长嗟日暮 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问心无愧,因为 自己一生曾写出许多惊人的词句。 解析: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 然不知所措。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 彷徨忧虑的神态。 2C“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从上 文的意思来看,作者感到自己的才华抱负只有在现实社会 中才能得到实现和施展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才华抱负在现实社会 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可见她的梦想 仙境,21媞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2021-2-13 1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嗟日暮” 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问心无愧,因为 自己一生曾写出许多惊人的词句。 2C“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从上 文的意思来看,作者感到自己的才华抱负只有在现实社会 中才能得到实现和施展。 解析: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 然不知所措。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 彷徨忧虑的神态。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才华抱负在现实社会 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可见她的梦想 仙境,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3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是豪放派的代表。生活在北 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 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A(婉约派代表而不是豪放派代表) 4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路长”、“日暮” 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出处是《天问》:“欲少留此 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是《离骚》) 5C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完全是虚写,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 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 概,词风豪放 C“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而不是完全虚写)
3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是豪放派的代表。生活在北 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 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A(婉约派代表而不是豪放派代表) 4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 、 “日暮” 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出处是《天问》: “欲少留此 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D(出处是《离骚》) 5 C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完全是虚写,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 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 概,词风豪放。 C“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而不是完全虚写)
6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C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喜悦,也表 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抒发内心的苦闷而不是喜悦) 7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黑了。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 语:天帝的话语。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 徒然。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8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 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 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泰山、华山、 黄山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B(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B(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6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喜悦,也表 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抒发内心的苦闷而不是喜悦) 7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黑了。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 语:天帝的话语。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 徒然。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8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 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蓬舟” ,像蓬草那 样飞旋轻快的小舟。 “三山” ,指传说中的泰山、华山、 黄山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9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C“谩有”是“空有”“徒有”的意思。这一句是慨叹自己写不出 好的诗句,表现出词人的苦闷忧愁之情。 (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 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0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通过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前朝故物并不感兴趣,因为锈迹斑斑的 断戟并不少见。 诗人“自将磨洗”“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 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1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这一史实的客观描写,旨 在表达诗人对周瑜历史功绩的艳羡之情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2021-2-13
2021-2-13 9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谩有”是“空有”“徒有”的意思。这一句是慨叹自己写不出 好的诗句,表现出词人的苦闷忧愁之情。 (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 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0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B通过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前朝故物并不感兴趣,因为锈迹斑斑的 断戟并不少见。 (诗人“自将磨洗”“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 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1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D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这一史实的客观描写,旨 在表达诗人对周瑜历史功绩的艳羡之情。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12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是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时间不长,年代不够久远 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不是说年代不够 久远。而是暗寓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13、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作者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 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看法。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15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守军的实力 强大,写出守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威武不屈 隐喻守军的实力强大,说反了,应是敌军强大 2021-2-13
2021-2-13 12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是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时间不长,年代不够久远。 13、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作者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 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看法。 15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守军的实力 强大,写出守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威武不屈。 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不是说年代不够 久远。而是暗寓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隐喻守军的实力强大,说反了,应是敌军强大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