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原理》一4.冶金炉渣图中abAB,则ab线上的O,、O,、O,点的组分C的浓度相同。UO0(w0,B图4-10等含量规则图4-11等比例规则(2)等比例规则从浓度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任意直线,线上所有点代表的体系点中,线两侧对应的二个组元浓度之比是常数。a,/b,=a,/b,=a,/b,=K(定值)(3)背向性规则:图中等比例线上物系点的组成在背离其所在顶角的方向上移动(C→O→O,)时,体系将不断析出组分C,而其内组分C的浓度将不断减少,但其他组分的浓度比则保持不变,此项特性称为背向性规则。(4)杠杆规则(直线规则):若三元系中有两个组成点M和N组成一个新的物系O,那么O点必定落在MN连线上,其位置由M和N的质量mM和m按杠杆规则确定即:mM_NOMOmNCN0sBSiX (B)—-切线规则图4-12直线规则反之,当已知物系O分离成两个互相平衡的相或物系M、N时,M、N的相点16
《钢铁冶金原理》-4.冶金炉渣 16 图中 ab AB ,则 ab 线上的 O1、O2 、O3 点的组分 C 的浓度相同。 (2)等比例规则 从浓度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任意直线,线上所有点代 表的体系点中,线两侧对应的二个组元浓度之比是常数。 a1 / b1 = a2 / b2 = a3 / b3 = K(定值) (3)背向性规则:图中等比例线上物系点的组成在背离其所在顶角的方向上移 动( C →O1 →O2 )时,体系将不断析出组分 C ,而其内组分 C 的浓度将不断减少, 但其他组分的浓度比则保持不变,此项特性称为背向性规则。 (4)杠杆规则(直线规则):若三元系中有两个组成点 M 和 N 组成一个新的物 系 O,那么 O 点必定落在 MN 连线上,其位置由 M 和 N 的质量 mM和 mN按杠杆规则 确定,即: MO NO m m N M = 反之,当已知物系 O 分离成两个互相平衡的相或物系 M 、N 时, M 、N 的相点 切线规则
《钢铁冶金原理》一4.冶金炉渣必定在通过O的直线上,M、N物系的质量由杠杆规则确定:ONOM.mM"MNxmomN=MNxma(5)重心规则:在浓度三角形中,组成为M,、M,、M,的三个物系或相点,其质量分别为ml、m2、ms,混合形成一质量为mo的新物系点O,此新物系点则位于此三个原物系点连成的AM,M,M,内的重心上(不是几何中心,而是物理重心)。O的位置可用杠杆原则利用作图法确定(两次杠杆规则即可求出O点):m:m,:m,=AOM,M,:AOM,M,:AOM,M,(面积比)(6)切线规则:一一判定相界线是共晶线还是转熔线(当然相界线也可能一段为共晶线,一段为转熔线),从而分析体系点冷却到该相界线时析出固相的成分。分界线上任意一点所代表的熔体,在结晶瞬间析出的固相成分,由该点的切线与相成分点的连线之交点来表示;当交点位于相成分点之间,则这段分界线是低共熔线(单变线或二次结晶线);当交点位于相成分点之外,则该段分界线是转熔线。如上图所示,对相界线进行判断:(I)eiE为A和B固相区的相界线。当液相组成点在L位置时,过L点作切线,交A-B边于S,点(在AB线上),说明Li处的相界线为共晶线;在此结晶瞬间析出的固相S由A和B组成,结晶反应为:L=A+B:我们可以利用杠杆规则确定出析出固相A和固相B的量:固相A和固相BMA的质量比为线段S,B线段AS,的比值,即:崇=架WBAS,(II)当液相点沿着相界线由e逐渐向E点移动时,析出的固相S中A的含量逐渐减少,B的含量逐渐增多;当S点到达B点时,瞬间析出的固相为纯B。当L点继续向E点移动时,液相线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如S,点),固相S,中组元A的含量成了负值,意味着从L,的熔体中瞬间结晶出固相B,必须有一部分先前结晶出的固相A再返回到液相,即在L,点进行转熔反应:L+A=B。因此L2点相界线处为转熔线。(III)以上分析可知:单变线e,E由两部分组成,开始一段属低共熔型,后一段属转熔型,其分界点由过B点作该单变线的切线来确定,其切点即是分界点。17
《钢铁冶金原理》-4.冶金炉渣 17 必定在通过 O 的直线上, M 、 N 物系的质量由杠杆规则确定: M mO MN ON m = N mO MN OM m = (5)重心规则:在浓度三角形中,组成为 M1、 M2、M3 的三个物系或相点, 其质量分别为 m1、m2、m3 ,混合形成一质量为 mO 的新物系点 O ,此新物系点则位 于此三个原物系点连成的 M1M2M3 内的重心上(不是几何中心,而是物理重心)。 O 的位置可用杠杆原则利用作图法确定(两次杠杆规则即可求出 O 点): : : O : : ( ) m1 m2 m3 = M2M3 OM3M1 OM1M2 面积比 (6)切线规则:——判定相界线是共晶线还是转熔线(当然相界线也可能一段 为共晶线,一段为转熔线),从而分析体系点冷却到该相界线时析出固相的成分。分 界线上任意一点所代表的熔体,在结晶瞬间析出的固相成分,由该点的切线与相成分 点的连线之交点来表示;当交点位于相成分点之间,则这段分界线是低共熔线(单变 线或二次结晶线);当交点位于相成分点之外,则该段分界线是转熔线。 如上图所示,对相界线进行判断: (I)e1E 为 A 和 B 固相区的相界线。当液相组成点在 L1 位置时,过 L1 点作切线,交 A − B 边于 1 S 点(在 AB 线上), 说明L1处的相界线为共晶线;在此结晶瞬间析出的固相 1 S 由 A 和 B 组成,结晶反应为: L = A + B ;我们可以利用杠 杆规则确定出析出固相 A 和固相 B 的量:固相 A 和固相 B 的质量比为线段 S1B 线段 AS1 的比值,即: 1 1 AS S B W W B A = 。 (II)当液相点沿着相界线由 1 e 逐渐向 E 点移动时,析出的固相 S 中 A 的含量逐渐 减少, B 的含量逐渐增多;当 S 点到达 B 点时,瞬间析出的固相为纯 B。 当 L 点继续向 E 点移动时,液相线的切线与 AB 的延长线相交(如 2 S 点),固相 2 S 中组元 A 的含量成了负值,意味着从 L2 的熔体中瞬间结晶出固相 B,必须有一部 分先前结晶出的固相 A 再返回到液相,即在 L2 点进行转熔反应: L + A = B 。因此 L2 点相界线处为转熔线。 (III)以上分析可知:单变线 e1E 由两部分组成,开始一段属低共熔型,后一段属 转熔型,其分界点由过 B 点作该单变线的切线来确定,其切点即是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