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2018、3、29杨兴金
孟子二章 2018、3、29 杨兴金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感受“大丈夫”的优秀品质。 ·5理解“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 度对待生活
教学目标: •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 4.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感受“大丈夫”的优秀品质。 • 5.理解“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 度对待生活
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ke)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 人战国时期想家、教育家。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呼各国诸 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反对残暴之君反对不义战争。孟子曾 周游列国,不为诸侯所用,退 弟子发挥孔子的学说被推 尊为“亚圣”。,《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 之一共七篇包括《染惠王》《公孙丑》《勝文公》《离 娄》《万章》《告子》《尽心》,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连鑫莩乘矞鬲子政学箕豎蔫挲论鼐曙:言 畅善 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 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作家作品: •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kē),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呼各国诸 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反对残暴之君,反对不义战争。孟子曾 周游列国,不为诸侯所用,退而与弟子发挥孔子的学说,被推 尊为“亚圣”。《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 之一,共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丑》《勝文公》《离 娄》《万章》《告子》《尽心》,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其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 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由于其文章巧于论辩,语言流 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感 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膝文公下》,在这 篇文章中,孟子提出“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 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由造 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膝文公下》,在这 篇文章中,孟子提出“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 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由造 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古汉语知识: 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读“bi”,辅佐)
古汉语知识: • 一、通假字 • 1.往之女家(女: ) • 2曾益其所不能(曾: ) • 3.困于心,衡于虑(衡: ) • 4人则无法家拂士(拂: ) 同“汝”,你 同“增”,增加 同“横”,梗塞、不顺 同“弼”,读“bì” ,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