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A1-A2》教学大纲circuitous philosophy A1-A2学时:108学时学分6理论学时:90学时实验:18学时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课程代码:BB024011-12大纲执笔人:李有安大纲审定人:赵法起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和普通物理等各门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实验(包括上机实验),习题,答疑,质疑,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学生以电路的两类约束为主线,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的基本思路,重在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授课教师在深刻理解电路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及本学科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知识,对于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电路基础必须讲深讲透。由于本课程的特点,题自类型比较多、变化大,尤其是电路概念的建立比较难,但是电路原理中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电路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方可,这也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形式之一,但要引导学生注意不能为解题而解题,重在理解,解过一道题目后要善于反思和总结,要知道通过解该题目使自已应该掌握什么概念,应用了那一些定理或定律,只有正确理解他们的含义,才能达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的目的。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设想: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授课任务,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增加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8学时)1.1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组成、电路模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元件吸收的电能、元件的电功率。1.4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1.4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电路原理 A1-A2》教学大纲 circuitous philosophy A1-A2 学时:108 学时 学分 6 理论学时:90 学时 实验:18 学时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课程代码:BB024011-12 大纲执笔人:李有安 大纲审定人:赵法起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 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 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和普通物理等各门课 程之后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实验(包括上机实 验),习题,答疑,质疑,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 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学生以电路的两类约束为主线,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的基本思路,重在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创新意识。要求授课教师在深刻理解电路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及本学科 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知识,对于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电路基础必须讲深讲透。由于本 课程的特点,题目类型比较多、变化大,尤其是电路概念的建立比较难,但是电路原理中概 念的建立非常重要,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电路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方 可,这也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形式之一,但要引导学生注意不能为解题而解 题,重在理解,解过一道题目后要善于反思和总结,要知道通过解该题目使自己应该掌握什 么概念,应用了那一些定理或定律,只有正确理解他们的含义,才能达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 的目的。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授课 任务,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增加信息 量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8 学时)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的组成、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元件吸收的电能、元件的电功率。 1.4 电路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 1.4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2: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难点: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计算。建议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和实例进行教学,通过做题来理解概念。思考题:1.说明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区别与联系。2.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3.写出各元件的全部约束方程。4.电路有哪两类约束?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2.1引言2.2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3输入电阻输入电阻的计算、含受控源电路的输入电阻的计算。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等效与等效变换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三角形与星形互换。难点:三角形与星形互换、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电路的输入电阻的求解。建议教学方法:思路要清晰,讲清概念。三角形与星形互换注意与外电路相连的三个端子。输入电阻的求解要突出定义和方法的总结。思考题:1.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2.输入电阻是怎样定义的。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3.1电路的图电路的有关概念、电路的有、无向图。3.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KCL的独立方程数、KVL的独立方程数。3.3电路求解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电电压法。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难点:独立方程数、回路电流法。建议教学方法:从KCL和KVL及支路电流法入手,注意讲解各种解题方法及其区别与联系。思考题:1.怎样确定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2.各种解题方法中,在各阶段分别用到了那个约束。第四章电路定理(8学时)4.1叠加定理叠加定理的定义、叠加定理的应用及注意事项。4.2替代定理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宁定理:等效电动势、等效电阻与输入电阻的关系、戴维宁等效电路。诺顿定理:等效电流源、等效内阻、诺顿定理等效电路。4.4特勒根定理
1.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 2.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 算。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 难点: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计算。 建议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和实例进行教学,通过做题来理解概念。 思考题:1.说明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区别与联系。 2.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写出各元件的全部约束方程。 4.电路有哪两类约束?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 学时)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 Y 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 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3 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的计算、含受控源电路的输入电阻的计算。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等效与等效变换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 三角形与星形互换。 难点:三角形与星形互换、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电路的输入电阻的求解。 建议教学方法:思路要清晰,讲清概念。三角形与星形互换注意与外电路相连的三个端 子。输入电阻的求解要突出定义和方法的总结。 思考题:1.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 2.输入电阻是怎样定义的。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 学时) 3.1 电路的图 电路的有关概念、电路的有、无向图。 3.2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 KCL 的独立方程数、 KVL 的独立方程数。 3.3 电路求解方法 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电电压法。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难点:独立方程数、回路电流法。 建议教学方法:从 KCL 和 KVL 及支路电流法入手,注意讲解各种解题方法及其区别与联 系。 思考题:1.怎样确定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 2.各种解题方法中,在各阶段分别用到了那个约束。 第四章 电路定理(8 学时) 4.1 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的定义、叠加定理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等效电动势、等效电阻与输入电阻的关系、戴维宁等效电路。诺顿定理: 等效电流源、等效内阻、诺顿定理等效电路。 4.4 特勒根定理
4.5互易定理4.6对偶原理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迭加定理,戴维南和诺顿定理。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对偶定理。难点:戴维南等效电路,互易定理。建议教学方法:注重理解,对于难点戴维南等效电路,重点是讲清内、外电路、解题方法及步骤。思考题:1.叠加定理适用的条件。2.总结应用戴维南定理解题的步骤。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4学时)5.1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电压放大倍数、理想运放的伏安特性。5.2比例电路的分析比例电路的组成、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分析举例,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运算放大器的模型及分析方法。难点:利用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建议教学方法:结合理想运算放大器特点,综合电路分析方法,突出基本概念。思考题:1.怎样理解理想运放的“虚短”和“虚断”。2.反向比例运算放大器指的是什么。第六章动态电路分析(14学时)6.1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换路、线性电容、线性电感的微积分伏安关系、t=0,时的等效电路。6.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及全响应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6.3一阶电路的阶跃和冲击响应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6.4二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阶跃和冲击响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二阶电路的冲击响应6.5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6.6运算电路拓扑约束的运算形式、元件约束的运算形式。6.7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的步骤、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距离。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电容元件及电感元件中贮能的计算,会运用换路定律确定初始状态。1.2.时间常数的概念及计算。3.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全响应的两种分解形式,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4.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5.直流电源作用下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6.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固有频率的概念。7.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形式及其判别式。8.拉氏变换。9.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10.运算电路。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难点: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建议教学方法:抓住动态元件这个主要矛盾,注意利用数学的方法列出方程,然后得出结论
4.5 互易定理 4.6 对偶原理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迭加定理,戴维南和诺顿定理。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对偶定理。 难点:戴维南等效电路,互易定理。 建议教学方法:注重理解,对于难点戴维南等效电路,重点是讲清内、外电路、解题方 法及步骤。 思考题:1.叠加定理适用的条件。 2.总结应用戴维南定理解题的步骤。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4 学时)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电压放大倍数、理想运放的伏安特性。 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比例电路的组成、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分析举例,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运算放大器的模型及分析方法。 难点:利用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建议教学方法:结合理想运算放大器特点,综合电路分析方法,突出基本概念。 思考题:1.怎样理解理想运放的“虚短”和“虚断”。 2.反向比例运算放大器指的是什么。 第六章 动态电路分析(14 学时) 6.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换路、线性电容、线性电感的微积分伏安关系、t=0+时的等效电路。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及全响应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3 一阶电路的阶跃和冲击响应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 6.4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阶跃和冲击响应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二阶电路的冲 击响应 6.5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6.6 运算电路 拓扑约束的运算形式、元件约束的运算形式。 6.7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的步骤、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距离。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电容元件及电感元件中贮能的计算,会运用换路定律确定初始状态。 2. 时间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3. 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全响应的两种分解形式,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暂态响 应与稳态响应。 4. 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5. 直流电源作用下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 6. 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固有频率的概念。 7. 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形式及其判别式。 8. 拉氏变换。 9. 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10.运算电路。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难点: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 建议教学方法:抓住动态元件这个主要矛盾,注意利用数学的方法列出方程,然后得出 结论
思考题:1.时域函数与频域函数的关系,为什么要引入频域函数。2.总结利用频域函数求解动态电路的方法和步骤。第七章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16学时)7.1复数、正弦量复数与复数的运算、复数与正弦量之间的关系。7.2相量法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拓扑约束的相量表示、元件约束的相量表示。7.3阻抗和导纳及其串并联阻抗的定义式、阻抗与导纳的关系、阻抗角与负载的性质、阻抗的串并联。7.4电路的相量图电路的相量图、电路相量图的画法。7.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及功率利用两类约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瞬时、有功、无功、视在功率计算。7.6串、并联电路的谐振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电路的谐振、谐振频率、谐振特点。7.7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三相对称电压、三相负载的连接、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7.8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电路的概念对称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和相电压之间的关系、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7.9三相电路的功率三相电路有功、无功、视在、复功率的计算及关系。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2.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3.阻抗与导纳。4.电路的相量图表示法,参考正弦量的概念,会用相量图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正弦稳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复功率的概念及最大功率传输。7.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8.不对称三相电路。9.三相电路的功率。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串、并联电路的谐振难点:相量图表示、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分析及匹配、不对称三相电路分析。建议教学方法:单相电路是三相电路的基础,三相电路是单向电路的一般情况,所以讲清单相电路非常重要,尤其是学生对相位概念的建立至关重要,思考题:1.正弦函数与复域函数的关系与区别。2.用相量计算正弦电路步骤是怎样的。第八章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与谐振电路(4学时)8.1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互感的定义、互感线圈的磁通链、用CCVS表示的耦合电感电路、含有耦合电感串、并联电路。8.2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空心变压器模型、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原、副边电流、电压关系。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互感、同名端、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含电感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阻抗变换作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难点:同名端、耦合系数、阻抗变换
思考题:1.时域函数与频域函数的关系,为什么要引入频域函数。 2.总结利用频域函数求解动态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第七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16 学时) 7.1 复数、正弦量 复数与复数的运算、复数与正弦量之间的关系。 7.2 相量法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拓扑约束的相量表示、元件约束的相量表示。 7.3 阻抗和导纳及其串并联 阻抗的定义式、阻抗与导纳的关系、阻抗角与负载的性质、阻抗的串并联。 7.4 电路的相量图 电路的相量图、电路相量图的画法。 7.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及功率 利用两类约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瞬时、有功、无功、视在功率计算。 7.6 串、并联电路的谐振 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电路的谐振、谐振频率、谐振特点。 7.7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三相对称电压、三相负载的连接、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7.8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电路的概念 对称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和相电压之间的关系、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 法。 7.9 三相电路的功率 三相电路有功、无功、视在、复功率的计算及关系。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 2.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 阻抗与导纳。 4. 电路的相量图表示法,参考正弦量的概念,会用相量图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 正弦稳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复功 率 的概念及最大功率传输。 7. 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 8. 不对称三相电路。 9. 三相电路的功率。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串、并联电路的谐振 难点:相量图表示、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分析及匹配、不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建议教学方法:单相电路是三相电路的基础,三相电路是单向电路的一般情况,所以讲 清单相电路非常重要,尤其是学生对相位概念的建立至关重要。 思考题:1.正弦函数与复域函数的关系与区别。 2.用相量计算正弦电路步骤是怎样的。 第八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与谐振电路(4 学时) 8.1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互感的定义、互感线圈的磁通链、用 CCVS 表示的耦合电感电路、含有耦合电感串、并 联电路。 8.2 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空心变压器模型、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原、副边电流、电压关系。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互感、同名端、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含电感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的 伏 安关系,阻抗变换作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同名端、耦合系数、阻抗变换
建议教学方法: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及与不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区别与联系。思考题:1.怎样判别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2.空心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有什么不同。第九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4学时)9.1非正弦周期电流及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9.2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9.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步骤、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举例。9.4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正序、负序、零序电流、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2.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难点:傅里叶级数分解及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分析。教学法建议:注意讲解思路,加强概念的讲解,可结合电气工程实际存在的非正弦电流量对工程的影响介绍分析方法。思考题:怎样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第十章网络函数(6学时)10.1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定义、利用网络函数计算电压或电流转移函数、驱动点阻抗和导纳10.2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计算、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图像表示。10.3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极点、零点求法、频率相应曲线。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网络函数的定义。1.2.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4.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难点: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建议教学方法:从定义出发,讲清网络函数激励与相应的关系,利用前面学过的计算电路的方法研究问题,阐述新知识与学过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比较重要。思考题:1.怎样利用网络函数画出频率相应2.复与函数与频域函数的存在什么关系第十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6学时)11.1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关联矩阵表示、回路矩阵表示、割集矩阵表示。11.2回路电流、结点电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回路电流的矩阵形式、结点电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11.5状态方程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2.状态方程。3.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建议教学方法: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及与不含耦合电感 电路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1.怎样判别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 2. 空心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有什么不同。 第九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4 学时) 9.1 非正弦周期电流及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9.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9.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步骤、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举例。 9.4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正序、负序、零序电流、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难点:傅里叶级数分解及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分析。 教学法建议:注意讲解思路,加强概念的讲解,可结合电气工程实际存在的非正弦电流 量对工程的影响介绍分析方法。 思考题:怎样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十章 网络函数(6 学时) 10.1 网络函数的定义 网络函数的定义、利用网络函数计算电压或电流转移函数、驱动点阻抗和导纳。 10.2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计算、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图像表示。 10.3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极点、零点求法、频率相应曲线。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网络函数的定义。 2.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3.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4.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难点: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建议教学方法:从定义出发,讲清网络函数激励与相应的关系,利用前面学过的计算电 路的方法研究问题,阐述新知识与学过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比较重要。 思考题:1.怎样利用网络函数画出频率相应 2.复与函数与频域函数的存在什么关系 第十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6 学时) 11.1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关联矩阵表示、回路矩阵表示、割集矩阵表示。 11.2 回路电流、结点电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回路电流的矩阵形式、结点电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1.5 状态方程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 状态方程。 3.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