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一中高三模拟试卷(八) 语文 ◇命题人:长沙市一中梁玉清蒋玲丽彭相国徐国鸿 成特立许美良刘骐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一至三大题)1至5页, 非选择题部 分(四至七大题)6至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侍女对峙山寺有恃无恐B.豆英挟持狭隘汗流浃背 ∂.跻身拥挤霁月济济一堂D.奴婢裨益俾使卑躬屈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二组是 A.云霭幽辟揭竿为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赏赉抉择佳言懿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布置窥伺声如洪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徇私抱负加官晋爵如覆薄冰,如临深渊 3.下面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的常规,开门授 徒,一时虔诚求师者甚众,可谓桃李满天下。 B.澳门回归几年来,珠海和澳门以水为纽带,同规划、同建设、同调度、同 发展,使得一衣带水的手足之情不断延伸,源远流长。 C.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 代表从某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D.作为一位德髙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 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远途的游客基本上还是靠文化遗产,而这样的观光旅游如果再深度发 展、深度体验就变成文化旅游了。 B.中央政策规定承包土地稳定是针对各地任意调整农民的承包地而言的,是 对违背农民意愿调整农民承包地进行的一种原则性规定。 ∂.交通建设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 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D.火灾原因认定书认定引起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由于青岛拓昆工程机件有限公 司车间北门外电闸短路打火引燃车间造成的。 二、{2分。每小题3分) 阋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最近,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会议,专门研究了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问 题。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 放”的线性经济,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 求把经济活动组织到一个“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经济循环中 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湖南长沙市一中高三模拟试卷(八) 语 文 ◇命题人:长沙市一中 梁玉清 蒋玲丽 彭相国 徐国鸿 成特立 许美良 刘 骐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一至三大题)1 至 5 页, 非选择题部 分(四至七大题)6 至 8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侍女 对峙 山寺 有恃无恐 B.豆荚 挟持 狭隘 汗流浃背 C.跻身 拥挤 霁月 济济一堂 D.奴婢 裨益 俾使 卑躬屈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二组是 A.云霭 幽辟 揭竿为旗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赏赉 抉择 佳言懿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布置 窥伺 声如洪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徇私 抱负 加官晋爵 如覆薄冰,如临深渊 3.下面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 ....,打破先祖不传外姓的常规,开门授 徒,一时虔诚求师者甚众,可谓桃李满天下。 B.澳门回归几年来,珠海和澳门以水为纽带,同规划、同建设、同调度、同 发展,使得一衣..带水..的手足之情不断延伸,源远流长。 c.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 ....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 代表从某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D.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 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 ....。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远途的游客基本上还是靠文化遗产,而这样的观光旅游如果再深度发 展、深度体验就变成文化旅游了。 B.中央政策规定承包土地稳定是针对各地任意调整农民的承包地而言的,是 对违背农民 意愿调整农民承包地进行的一种原则性规定。 C.交通建设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 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D.火灾原因认定书认定引起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由于青岛拓昆工程机件有限公 司车间北门 外电闸短路打火引燃车间造成的。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8 题。 最近,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会议,专门研究了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问 题。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 放”的线性经济,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 求把经济活动组织到一个“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经济循环中, 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我国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在矿产资源本身短缺的同时,还 由于技术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比较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据测算,目前我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上千亿元。每年约 有500万吨左右的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 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机电产品制造业是最大的自然资源使用者,也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废旧产 品可造成严重的“汽车垃圾”、“电子垃圾”等社会公害。有不少对人体有害的 化学物质或有害的重金属,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有一些本应报废的废 旧产品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继续使用。造成了能源过度浪费、噪声污 染、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再生和无害化处理应作为优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大力 促进。当前在我国城市地区活跃着数以百万计的废旧物资和产品回收大军,但是 他们处于非常散乱的无序状态。尤其是回收废旧物资缺乏专业化处理体系,在对 可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的废旧物资进行商业化处理后,缺乏对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配套设施,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隐患。政府应该对这些产业进行 规范,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形成规模化的配套产业。 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应该分门别类的制订明细的循环用水技术标准和 废水排放标准,要制订水污染控制达标的时间表。 中国从1998年起开始引进循环经济理论,并进行试点工作。先后开展了8 个生态省建设,建立了14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创建了38个环保模范城市,为中 囯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国家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一样,是社会进步 的产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如今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只有走 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我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 实现 (选自《中国环保网》发布时间:2005-08-01,有 改动) 5.对“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的“循环经济”在资源利用方面效率较高,而传统经济在对资源的利 用方面则显然效率较低,浪费相对严重。 B.“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相反,循环经济 将以发展与生态有关的产业为主。 ∂.“循环经济”是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使物资和能源在不断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利用、以求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的经济发展 模式。 D.“循环经济”是从国外引进理论、在我国已经初见成效的、符合我国国情 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6.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原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大军还只是简单地把可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的废旧 物资进行商业化处理,这种状态还谈不上是循环经济。 B.高水平的循环经济产业应该能够对废旧物资进行深度利用,充分挖掘其可 再生性,而这样的产业在我国大有发展空间,前景可观 C.循环经济产业不仅应该得到政府的管理和规范,还应该获得政府提供的技
我国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在矿产资源本身短缺的同时,还 由于技术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比较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据测算,目前我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上千亿元。每年约 有 500 万吨左右的废钢铁、20 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 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 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机电产品制造业是最大的自然资源使用者,也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废旧产 品可造成严重的“汽车垃圾”、“电子垃圾”等社会公害。有不少对人体有害的 化学物质或有害的重金属,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有一些本应报废的废 旧产品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继续使用。造成了能源过度浪费、噪声污 染、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再生和无害化处理应作为优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大力 促进。当前在我国城市地区活跃着数以百万计的废旧物资和产品回收大军,但是, 他们处于非常散乱的无序状态。尤其是回收废旧物资缺乏专业化处理体系,在对 可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的废旧物资进行商业化处理后,缺乏对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配套设施,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隐患。政府应该对这些产业进行 规范,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形成规模化的配套产业。 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应该分门别类的制订明细的循环用水技术标准和 废水排放标准,要制订水污染控制达标的时间表。 中国从 1998 年起开始引进循环经济理论,并进行试点工作。先后开展了 8 个生态省建设,建立了 14 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创建了 38 个环保模范城市,为中 国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国家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一样,是社会进步 的产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如今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只有走 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我国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 实现。 (选自《中国环保网》 发布时间:2005—08—01,有 改动) 5.对“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的“循环经济”在资源利用方面效率较高,而传统经济在对资源的利 用方面则显然效率较低,浪费相对严重。 B.“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相反,循环经济 将以发展与生态有关的产业为主。 C.“循环经济”是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使物资和能源在不断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利 用、以求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的经济发展 模式。 D.“循环经济”是从国外引进理论、在我国已经初见成效的、符合我国国情 的、可持续发展 的、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6.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原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大军还只是简单地把可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的废旧 物资进行商 业化处理,这种状态还谈不上是循环经济。 B.高水平的循环经济产业应该能够对废旧物资进行深度利用,充分挖掘其可 再生性,而这样的产业在我国大有发展空间,前景可观。 C.循环经济产业不仅应该得到政府的管理和规范,还应该获得政府提供的技
术支持和政策优惠。 D.循环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将要求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应该分门别 类的制订明细的循环用水技术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要制订水污染控制达标的时 间表。 7.以下各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种工业废旧产品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继续使用,是造成能源 过度浪费、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的原因。 B.自1998年引进循环经济理论,并进行试点实验,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正确的选择。 C.传统经济的线性程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循环经济则不同, 它的程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说它“循环”,就是指资 源将得到多层次的利用。 D.在目前来说,机电产品制造业消耗的自然资源最多,制造的“垃圾”对环 境的破坏最大。 8.依据原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资源匮乏,而美国、西欧资源富足,这就决定了日本的经济模式是循 环经济,而和美国、西欧的经济模式截然不同。 B.中国大规模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限制传统经济产业,将使中国的三农问题、 贫富分化问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C.像中小学生教材的重复利用、中性笔笔芯的回收、关闭违规开采的小煤窑 净化文化市场、妥善处理核废料等,都可以看成是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具体要求 D.提出“节约型社会”,是符合循环经济模式这一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要求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徳;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 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 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 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 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 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 由是筐篚①者斩焉,簊帚②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 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③,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 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瞽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 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 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 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全唐文》卷六七六) [注]①筐篚( kuang fei):竹制器物。②帚( hui zhou):扫帚。③菶(beng)
术支持和政 策优惠。 D.循环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将要求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应该分门别 类的制订明细的循环用水技术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要制订水污染控制达标的时 间表。 7.以下各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种工业废旧产品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继续使用,是造成能源 过度浪费、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的原因。 B.自 1998 年引进循环经济理论,并进行试点实验,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奠定 了良好的基 础。事实证明,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正确的选择。 C.传统经济的线性程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循环经济则不同, 它的程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说它“循环”,就是指资 源将得到多层次的利用。 D.在目前来说,机电产品制造业消耗的自然资源最多,制造的“垃圾”对环 境的破坏最大。 8.依据原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资源匮乏,而美国、西欧资源富足,这就决定了日本的经济模式是循 环经济,而和美国、西欧的经济模式截然不同。 B.中国大规模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限制传统经济产业,将使中国的三农问题、 贫富分化问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C.像中小学生教材的重复利用、中性笔笔芯的回收、关闭违规开采的小煤窑、 净化文化市场、妥善处理核废料等,都可以看成是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具体要求。 D.提出“节约型社会”,是符合循环经济模式这一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要求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养 竹 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 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 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 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 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 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 由是筐篚①者斩焉,篲帚②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 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③,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 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 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 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 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全唐文》卷六七六) [注]①筐篚(kuāng fěi):竹制器物。②篲帚(huìzhōu):扫帚。③菶(běng)
茸荟郁:草木杂乱茂盛。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本固,固以树德本:根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遗留D.竹心空,空以体道体:体验、体 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易以拔萃选及第 以其有似于贤 B.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不终日而毕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指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贤之于众庶 凡俗、普通的人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被砍割剩下的竹子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年岁高的人 D.其后之居斯者 这,代“白居易暂住的东亭”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 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又送给他人的遭遇。 B.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 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 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 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 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 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译文 (3)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朱弦:《吕氏春 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 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茸荟郁:草木杂乱茂盛。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本.固,固以树德 本:根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遗留 D.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体验、体 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易以.拔萃选及第 以.其有似于贤 B.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不终日而.毕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指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贤之于众庶 凡俗、普通的人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被砍割剩下的竹子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年岁高的人 D.其后之居斯者 这,代“白居易暂住的东亭”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 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又送给他人的遭遇。 B.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 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 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 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 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 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译文: 。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译文: 。 (3)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译文: 。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朱弦:《吕氏春 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 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 了一个“归”字。(3分) 答: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念去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 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苏轼《赤壁赋》) (6)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五、(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 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 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 微雨里下西溪,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 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 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 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在下意 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 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淸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 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一堡_①_去 为正宗。像我们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 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 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 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 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 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 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
(1)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 了一个“归”字。(3 分) 答: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 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 分,每小题 1 分) (1) 冰 泉 冷 涩 弦 凝 绝 , 凝 绝 不 通 声 暂 歇 。 ,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念去去,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3)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 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王勃《滕王阁序》) (5)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苏轼《赤壁赋》) (6)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五、(17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 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 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 微雨里下西溪,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 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 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 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在下意 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 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 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堡 ① 去 为正宗。像我们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 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 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 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 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 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 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