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2题。 气温日较差/°C 最低气温/C 4 6日 7 年5日 0 米 米晴 -2 凿 多云 -4 8日 ▲阴 10 6 10 2146 最高气温/C 1.该地5一9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状况是( A.不断变大 B.不断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该地5一9日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答案:1.D2.A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56日(或7日)气温日较差变小,7日之后气温日较 差变大。第2题,由图可知,5一9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总体减小趋势,且 天气经历了晴一多云一阴一晴的变化过程,说明该地这几日可能受冷锋过境的影 响。 读下图,完成第35题。 暖空气7 昆明 冷空气 ”贵阳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 3.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此时贵阳的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A.阴雨连绵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D暴风骤雨 5.关于昆明和贵阳冬季气温的比较和分析,正确的是( A.昆明气温低—昆明受冷气团控制 B.昆明气温低一昆明海拔高
第三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第 1~2 题。 1.该地 5—9 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状况是( ) A.不断变大 B.不断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该地 5—9 日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答案:1.D 2.A 解析:第 1 题,据图分析可知,5—6 日(或 7 日)气温日较差变小,7 日之后气温日较 差变大。第 2 题,由图可知,5—9 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总体减小趋势,且 天气经历了晴—多云—阴—晴的变化过程,说明该地这几日可能受冷锋过境的影 响。 读下图,完成第 3~5 题。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 3.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此时贵阳的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5.关于昆明和贵阳冬季气温的比较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昆明气温低——昆明受冷气团控制 B.昆明气温低——昆明海拔高
C.贵阳气温低一贵阳受冷气团控制 D.贵阳气温高—贵阳海拔低 答案:3D4.A5.C 解析:第3题,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一般出现在11月至 次年的4月,多在冬季,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 滞演变而形成,其云层低而薄,容易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第4题,贵阳位于准静 止锋冷空气一侧,所以主要为阴雨连绵的天气。第5题,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多晴 天,气温高;贵阳受锋面和冷气团控制,多阴雨天气,气温低。 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第6~7题。 0T6 1020 1030 t单位: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实际风向 6从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流分布看,它属于( A.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气旋 D.南半球低气压 7.下列天气现象可能由该天气系统形成的是() A.阴雨天气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D.伏旱天气 答案6B7.D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气流是辐散的,且气流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因此 该图为北半球的高压系统。第7题,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晴朗天气;台风是低 压系统,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右图是某区域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图。读图,完成第8~9题。 。甲 。内 8.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甲地可能位于() ①高压中心②低压中心③低压槽④高压脊
C.贵阳气温低——贵阳受冷气团控制 D.贵阳气温高——贵阳海拔低 答案:3.D 4.A 5.C 解析:第 3 题,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一般出现在 11 月至 次年的 4 月,多在冬季;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 滞演变而形成,其云层低而薄,容易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第 4 题,贵阳位于准静 止锋冷空气一侧,所以主要为阴雨连绵的天气。第 5 题,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多晴 天,气温高;贵阳受锋面和冷气团控制,多阴雨天气,气温低。 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第 6~7 题。 6.从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流分布看,它属于( ) A.南半球 高气压 B.北半球 反气旋 C.北半球 气旋 D.南半球 低气压 7.下列天气现象可能由该天气系统形成的是( ) A.阴雨天气 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 D.伏旱天气 答案:6.B 7.D 解析:第 6 题,读图可知,气流是辐散的,且气流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因此 该图为北半球的高压系统。第 7 题,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晴朗天气;台风是低 压系统;7、8 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右图是某区域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图。读图,完成第 8~9 题。 8.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甲地可能位于( ) ①高压中心 ②低压中心 ③低压槽 ④高压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 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 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 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 答案8B9.A 解析:第8题,该地处于北半球,且稳定风向轨迹呈逆时针方向,故可判断甲地可能 位于低压中心或低压槽。第9题,北半球锋面气旋西侧为冷锋,降水多在锋后。 右图中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箭头表示大气环流的方向。读图,完成第10~11题。 乙 10.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压带 11.若南半球出现类似上图的环流,下列模拟绘制的甲气压带两侧风带的分布,正 确的是() 风带1 芯风带1 甲·气压带 甲·气压带 风带2 枫带2 ① ② 递风猫 风带1 甲·气压带 甲·气压带 品风带2 ”风带2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C11.C 解析:第10题,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 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压带,乙地为副 极地低压带。第11题,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因此低压 带为空气辐合处,高压带为空气辐散处,图①无法表示高低压带;图②表示高压带, 但风向偏转方向不同;图③表示南半球的高压带;图④表示低压带,如赤道低压带, 但两侧风向错误。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第 12~14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 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 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 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 答案:8.B 9.A 解析:第 8 题,该地处于北半球,且稳定风向轨迹呈逆时针方向,故可判断甲地可能 位于低压中心或低压槽。第 9 题,北半球锋面气旋西侧为冷锋,降水多在锋后。 右图中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箭头表示大气环流的方向。读图,完成第 10~11 题。 10.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压带 11.若南半球出现类似上图的环流,下列模拟绘制的甲气压带两侧风带的分布,正 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C 11.C 解析:第 10 题,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 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压带,乙地为副 极地低压带。第 11 题,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因此低压 带为空气辐合处,高压带为空气辐散处,图①无法表示高低压带;图②表示高压带, 但风向偏转方向不同;图③表示南半球的高压带;图④表示低压带,如赤道低压带, 但两侧风向错误。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第 12~14 题
90° 1809 90° 一气压带 12.图中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北半球赤道低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C.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压带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600 30e 309 A B D 14.图示半球所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B13.B14.B 解析:第12题,根据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30°附近)和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可 知,图中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第13题,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 风带,在俯视图中西风呈逆时针由北纬30°吹向北纬60°地区。第14题,图中气 压带明显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 下图中甲、乙、丙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 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第15~16题。 5为 回归线 2 赤道 南回归线 15.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12.图中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北半球赤道低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C.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压带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 P 风带风向的是( ) 14.图示半球所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B 13.B 14.B 解析:第 12 题,根据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30°附近)和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可 知,图中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第 13 题,图中 P 风带为北半球西 风带,在俯视图中西风呈逆时针由北纬 30°吹向北纬 60°地区。第 14 题,图中气 压带明显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 下图中甲、乙、丙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 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第 15~16 题。 15.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16.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答案:15.C16.B 解析:第15题,从图中甲、乙所在的位置可知,甲是印度低压,乙是夏威夷高压,当 夏威夷高压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时,是7月份。第16题,①位于东亚,②位于 南亚,7月份,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③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7月 份该地是东南风。 下面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1中甲、 乙两地。读图,完成第17~18题。 9000 409 500 西 35 洋 C-2009 30 500 109 ~500等高线/m 图1 风力/级 6 5 ① 4 3 ② 2 ③* 1 01+ 123456789101112月份 图2 17.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 18.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7D18.A 解析:第17题,甲、乙两地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风力大,而③曲线夏季风力大,① ②曲线冬季风力大,所以甲、乙两地应对应①②:甲地受西侧高地阻挡,所以冬季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答案:15.C 16.B 解析:第 15 题,从图中甲、乙所在的位置可知,甲是印度低压,乙是夏威夷高压,当 夏威夷高压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时,是 7 月份。第 16 题,①位于东亚,②位于 南亚,7 月份,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③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7 月 份该地是东南风。 下面图 1 为世界某区域图,图 2 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 1 中甲、 乙两地。读图,完成第 17~18 题。 图 1 图 2 17.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 18.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7.D 18.A 解析:第 17 题,甲、乙两地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风力大,而③曲线夏季风力大,① ②曲线冬季风力大,所以甲、乙两地应对应①②;甲地受西侧高地阻挡,所以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