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松龄 屠晚归,担 ,止有剩骨。 狼,缀行甚 屠惧投以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 后狼 至。骨已尽矣。而两狼先 故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 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气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 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询何哉?止增 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 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 笑耳
松龄及《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 人。早岁即有文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 皆第一而闻名籍里。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71岁始成 贡生。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 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 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 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 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 的意思,“异”指奇异的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 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 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郭沫 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 人。早岁即有文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 皆第一而闻名籍里。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71岁始成 贡生。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 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 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 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 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 的意思,“异”指奇异的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 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 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郭沫 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缀(zhui)窘(iong)苫(shan)蔽弛(chi)眈(dan) 邃(sui)暝(ming)假寐(mei)尻(kao)黠(xia) 二、疏通文意 结构分析 1遇狼 2惧狼 狼〈3御狼 4杀狼 5议狼
一、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缀( ) 窘( ) 苫( )蔽 弛( ) 眈( ) 邃( ) 暝( ) 假寐( ) 尻( ) 黠( ) zhuì jiŏng shàn chí dān suì míng mèi kāo xiá 二、疏通文意 三、结构分析 1遇狼 2惧狼 3御狼 4杀狼 5议狼 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