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第五卷 决》一文中,列宁还提出了有步骤地作好全民起义的准备的要求。 《地方自治机关的迫害者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一文分析了沙 皇政府财政大臣维特的秘密《记事》和尔·恩·斯·(司徒卢威)为 它写的序言,对地方自治机关的实质作了深刻的阐述,着重批判俄 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怯懦性和动摇性,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自 由派资产阶级的策略。地方自治机关是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特别 是贵族地主)代表的组织。列宁认为,地方自治机关是沙皇对60年 代革命运动所作的无伤自己的让步,是加在沙皇制度这一四轮大 车上的第五个轮子,既无关重要,又受沙皇政府的约束和限制,稍 有越轨便会受到迫害。地方自治人士不满意专制统治,渴望立宪, 争取政治自由,不时揭露沙皇官吏的反动。但它在政治斗争中不是 一个“强大的”或多少独立的因素,只是一个辅助的因素。实质上, 地方自治机关是专制制度用来引诱人们放弃真正宪制、分化和离 间政治改革要求者的一种手段。俄国自由主义者无视地方自治机 关的本质和局限性,把它看作是立宪自治的萌芽,提出了“权利和 拥有权力的全俄地方自治机关!”的口号,一心想通过合法活动来 争得政治自由。列宁揭露自由主义者的这种幻想,揭穿他们用“汉 尼拔式的斗争誓言”来骗人的把戏。列宁指出,他们不提出消灭专 制制度的要求,只是利用群众的革命情绪来吓唬沙皇政府,以便捞 得某些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尽管如此,列宁明确提出,为了政 治斗争的利益,社会民主党人应该支持一切反对专制制度压迫的 斗争,不管它是因为什么事情和在哪一个社会阶层中发生的,必须 尽力使自由派资产阶级特别是地方自治人士的活动和社会民主党 人的活动相互补充:同时决不放弃对俄国自由派的幻想和动摇进 行坚决的斗争
决》一文中,列宁还提出了有步骤地作好全民起义的准备的要求。 《地方自治机关的迫害者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一文分析了沙 皇政府财政大臣维特的秘密《记事》和尔·恩·斯·(司徒卢威)为 它写的序言,对地方自治机关的实质作了深刻的阐述,着重批判俄 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怯懦性和动摇性,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自 由派资产阶级的策略。地方自治机关是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特别 是贵族地主)代表的组织。列宁认为,地方自治机关是沙皇对60年 代革命运动所作的无伤自己的让步,是加在沙皇制度这一四轮大 车上的第五个轮子,既无关重要,又受沙皇政府的约束和限制,稍 有越轨便会受到迫害。地方自治人士不满意专制统治,渴望立宪, 争取政治自由,不时揭露沙皇官吏的反动。但它在政治斗争中不是 一个“强大的”或多少独立的因素,只是一个辅助的因素。实质上, 地方自治机关是专制制度用来引诱人们放弃真正宪制、分化和离 间政治改革要求者的一种手段。俄国自由主义者无视地方自治机 关的本质和局限性,把它看作是立宪自治的萌芽,提出了“权利和 拥有权力的全俄地方自治机关!”的口号,一心想通过合法活动来 争得政治自由。列宁揭露自由主义者的这种幻想,揭穿他们用“汉 尼拔式的斗争誓言”来骗人的把戏。列宁指出,他们不提出消灭专 制制度的要求,只是利用群众的革命情绪来吓唬沙皇政府,以便捞 得某些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尽管如此,列宁明确提出,为了政 治斗争的利益,社会民主党人应该支持一切反对专制制度压迫的 斗争,不管它是因为什么事情和在哪一个社会阶层中发生的,必须 尽力使自由派资产阶级特别是地方自治人士的活动和社会民主党 人的活动相互补充;同时决不放弃对俄国自由派的幻想和动摇进 行坚决的斗争。 列 宁 全 集 第 五 卷
前 言 在《地方自治人士代表大会》以及《内政评论》总标题下的《第 三种分子》和《两篇贵族代表演说》等文中,列宁继续阐述了社会民 主党人在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中争取和利用一切同盟者的策 略问题。他要求社会民主党人学会利用俄国全体人民中的激昂的 社会情绪,支持包括自由派资产阶级在内的其他阶级和社会阶层 反抗专制统治的呼声和活动。列宁指出,只有当战斗的革命政党所 领导的工人阶级,时刻记住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它解 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同时举起为自由而斗争的全民的旗帜,把社 会各阶层中对专制制度不满的人都争取到这个旗帜下来,我们才 能起到先进的自由战士的作用。 本卷中篇幅最大的《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是列宁捍 卫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一部专著。俄国的谢·尼·布尔加柯夫、 维·米·切尔诺夫和德国的弗·奥·赫茨、爱·大卫等资产阶级 和小资产阶级理论家“批评”马克思的土地理论,否认资本主义经 济规律适用于农业,力图用所谓永恒的自然规律来取代马克思所 揭示的经济规律。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透彻地批驳了他们的论据,指 出他们的理论基石一“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无论在理论上或事 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它完全不适用于技术正在进步和生产方式 正在变革的情况,根本不是什么“普遍规律”。布尔加柯夫等人把 劳动者的贫困归咎于自然界,认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是造成食 物不足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企图用虚构的“永恒规律”来回 避土地问题的实质,掩盖农奴制残余、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导致农民贫困的现实。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的辩 护士自然要设法回避农业落后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把这种 落后归咎于‘自然力的保守性'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这个臭名
在《地方自治人士代表大会》以及《内政评论》总标题下的《第 三种分子》和《两篇贵族代表演说》等文中,列宁继续阐述了社会民 主党人在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中争取和利用一切同盟者的策 略问题。他要求社会民主党人学会利用俄国全体人民中的激昂的 社会情绪,支持包括自由派资产阶级在内的其他阶级和社会阶层 反抗专制统治的呼声和活动。列宁指出,只有当战斗的革命政党所 领导的工人阶级,时刻记住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它解 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同时举起为自由而斗争的全民的旗帜,把社 会各阶层中对专制制度不满的人都争取到这个旗帜下来,我们才 能起到先进的自由战士的作用。 本卷中篇幅最大的《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是列宁捍 卫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一部专著。俄国的谢·尼·布尔加柯夫、 维·米·切尔诺夫和德国的弗·奥·赫茨、爱·大卫等资产阶级 和小资产阶级理论家“批评”马克思的土地理论,否认资本主义经 济规律适用于农业,力图用所谓永恒的自然规律来取代马克思所 揭示的经济规律。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透彻地批驳了他们的论据,指 出他们的理论基石—— “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无论在理论上或事 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它完全不适用于技术正在进步和生产方式 正在变革的情况,根本不是什么“普遍规律”。布尔加柯夫等人把 劳动者的贫困归咎于自然界,认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是造成食 物不足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企图用虚构的“永恒规律”来回 避土地问题的实质,掩盖农奴制残余、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导致农民贫困的现实。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的辩 护士自然要设法回避农业落后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把这种 落后归咎于‘自然力的保守性’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这个臭名 前 言
m 列宁全集第五卷 远扬的规律所包含的无非是辩护术和糊涂思想.”(本卷第210页) 布尔加柯夫歪曲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把级差地租理论同“土地 肥力递减规律”联系起来,并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列宁维护并阐 释了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学说。他指出,正是马克思 使级差地租理论摆脱了“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羁绊,“马克思的批 评家们”的错误在于片面地解释“垄断”这个概念。列宁阐明,资本 主义农业中存在两种垄断,即土地经营的垄断和土地所有权的垄 断,把这两种垄断区别开来是绝对必要的,除了由于土地经营的垄 断所产生的级差地租外,承认土地私有制所产生的绝对地租也是 必要的。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批驳了“批评家们”所维护的“小农经济稳 固论”。他们硬说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小生产富有生命力,而且比大 生产优越。列宁揭露他们用来论证的统计方法是反科学的。他根 据对俄国、德国和丹麦的农业经济资料所作的科学分析,以大量的 事实和数字证明,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也适用于农 业,农业中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存在着资本主义所固有 的一切矛盾,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没有前途的,他们只有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反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才能 摆脱受奴役和生活贫困的处境。因而,劳动农民在行将到来的革命 中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列宁的这部著作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土地纲领和对农民 的政策的理论根据。 本卷正文最后一篇文献《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虽是一个提 纲,却十分精辟。它集中反映了列宁对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内容、社 会阶级实质、世界观根源和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的重要观点
远扬的规律所包含的无非是辩护术和糊涂思想。”(本卷第210页) 布尔加柯夫歪曲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把级差地租理论同“土地 肥力递减规律”联系起来,并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列宁维护并阐 释了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学说。他指出,正是马克思 使级差地租理论摆脱了“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羁绊,“马克思的批 评家们”的错误在于片面地解释“垄断”这个概念。列宁阐明,资本 主义农业中存在两种垄断,即土地经营的垄断和土地所有权的垄 断,把这两种垄断区别开来是绝对必要的,除了由于土地经营的垄 断所产生的级差地租外,承认土地私有制所产生的绝对地租也是 必要的。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批驳了“批评家们”所维护的“小农经济稳 固论”。他们硬说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小生产富有生命力,而且比大 生产优越。列宁揭露他们用来论证的统计方法是反科学的。他根 据对俄国、德国和丹麦的农业经济资料所作的科学分析,以大量的 事实和数字证明,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也适用于农 业,农业中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存在着资本主义所固有 的一切矛盾,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没有前途的,他们只有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反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才能 摆脱受奴役和生活贫困的处境。因而,劳动农民在行将到来的革命 中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列宁的这部著作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土地纲领和对农民 的政策的理论根据。 本卷正文最后一篇文献《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虽是一个提 纲,却十分精辟。它集中反映了列宁对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内容、社 会阶级实质、世界观根源和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的重要观点。 列 宁 全 集 第 五 卷
前言 《附录》中的《对梁赞诺夫的(两种真理)一文的意见》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列宁编辑《火星报》的工作情况。列宁批评作者的主观主 义观点、不善于分析局势以及过高估价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在 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本卷中《机密文件》一文和《附录》中的10篇文献是《列宁全 集》第1版未曾收载的
《附录》中的《对梁赞诺夫的〈两种真理〉一文的意见》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列宁编辑《火星报》的工作情况。列宁批评作者的主观主 义观点、不善于分析局势以及过高估价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在 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本卷中《机密文件》一文和《附录》中的10篇文献是《列宁全 集》第1版未曾收载的。 前 言
从何着手? (1901年5月) “怎么办”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特别突出地提到了俄国社会民 主党人的面前。问题不在于选择道路(象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 样),而在于我们在己经确定的道路上应当采取哪些实际步骤,到 底应当怎么做。问题在于实际行动的方法和计划。斗争性质和斗 争方法问题对于从事实际活动的党来说是一个基本问题:应当承 认,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还没有解决,还有一些重大的意见分歧, 这些分歧暴露出令人感到痛心的思想上的不坚定和动摇。一方面, 力图削减和缩小政治组织工作和政治鼓动工作的“经济主义”派 别还远没有死亡。另一方面,只会迎合每个新的潮流”而不会 区别眼前要求同整个运动的基本任务和长远需要的无原则的折中 主义派别,还和过去一样趾高气扬。大家知道,这一派的巢穴就是 《工人事业》3。它最近的“纲领性的”声明,即那篇采用《历史性的转 变》这样一个堂皇的标题的堂皇的文章(《(工人事业)杂志附刊》‘ 第6期),十分清楚地证实了我们的上述看法。昨天还在向经济主 义”献媚,对严厉谴责《工人思想报》5愤愤不平,把普列汉诺夫关 于同专制制度作斗争的问题的提法加以“缓和”,今天却已经在引 用李卜克内西的话:“假使形势在24小时内发生变化,那么策略也 必须在24小时内加以改变”,现在已经在谈论建立“坚强的战斗组
从 何 着 手?1 (1901年5月) “怎么办?”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特别突出地提到了俄国社会民 主党人的面前。问题不在于选择道路 (象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 样),而在于我们在已经确定的道路上应当采取哪些实际步骤,到 底应当怎么做。问题在于实际行动的方法和计划。斗争性质和斗 争方法问题对于从事实际活动的党来说是一个基本问题;应当承 认,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还没有解决,还有一些重大的意见分歧, 这些分歧暴露出令人感到痛心的思想上的不坚定和动摇。一方面, 力图削减和缩小政治组织工作和政治鼓动工作的 “经济主义” 派 别2 还远没有死亡。另一方面,只会迎合每个新的“潮流”而不会 区别眼前要求同整个运动的基本任务和长远需要的无原则的折中 主义派别,还和过去一样趾高气扬。大家知道,这一派的巢穴就是 《工人事业》3。它最近的“纲领性的”声明,即那篇采用《历史性的转 变》这样一个堂皇的标题的堂皇的文章(《〈工人事业〉杂志附刊》4 第6期),十分清楚地证实了我们的上述看法。昨天还在向“经济主 义”献媚,对严厉谴责《工人思想报》5 愤愤不平,把普列汉诺夫关 于同专制制度作斗争的问题的提法加以“缓和”,今天却已经在引 用李卜克内西的话:“假使形势在24小时内发生变化,那么策略也 必须在24小时内加以改变”,现在已经在谈论建立“坚强的战斗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