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古文阅读题归纳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 22、《陋室铭》 23、《爱莲说》 24、《口技》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复习 姓名: 填空 (一)、默写,按课文原文填空 1、苔痕上阶绿 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 3、予独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草色遥看近却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 1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二)、按要求填空。 1、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是: 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 心境的句子是: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 表达 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中,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是: 。写陋室人交往之高 雅是 。写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有人说“近墨者黑”, 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5、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与此作对 比的是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 表达 了将士们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 表 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语文版七下古文阅读题归纳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 22、《陋室铭》 23、《爱莲说》 24、《口技》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复习 姓名: 一、填空。 (一)、默写,按课文原文填空。 1、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 。 3、予独爱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6、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8、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 ,草色遥看近却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 1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 (二)、按要求填空。 1、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是: , 。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 心境的句子是: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 , ;表达 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 ;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中,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 , 。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是: , 。写陋室人交往之高 雅是: , 。写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 。 4、《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 , ;有人说“近墨者黑”, 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 。 5、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 。与此作对 比的是: 。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 ,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 , 。表达 了将士们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 。 7、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 ,, ;表 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二、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诗中的“乐天”指的是和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 在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 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引用典故的诗句是: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3、本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可以调素琴调: ②无案牍之劳形形: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9、“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0、用“∥”将文章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2)、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①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中体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①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陶后鲜有闻鲜:。 ③濯清涟而不妖濯 ④宜乎众矣宜:。⑤亭亭净植植: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5、《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二、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_______。上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诗中的“乐天”指的是和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______。在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 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 。引用典故的诗句是: ,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 。 3、本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4、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可以调素琴 调: 。 ②无案牍之劳形 形: 。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9、“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0、用“∥”将文章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1)、 。 (2)、 。 (3)、 。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①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中体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 ,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① ;② 。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 ②陶后鲜有闻 鲜: 。 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 。 ④宜乎众矣 宜: 。⑤亭亭净植 植: 。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 5、《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气味、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 C、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作者采用以菊、牡丹来衬托莲花的写法,其中菊属于正衬,牡丹 属于反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7、文中所叙的三种花,各喻指怎样的人?(先引原句,再用自己的话说。)(3分) (1)、菊花:“ (2)、牡丹:“” (3)、莲花: 8、全文中与“陶后鲜有闻”照应的一句是 ”,与“宜乎众矣”照应的句子是“” 9、从全文看,上面的文段在表达方式上是。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③驴不胜怒,蹄之。()④技止此耳。()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译文: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译文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② 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千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 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2.翻译下列句子: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按要求摘出原句。 (1)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2)文中议论的句子: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哪些心理? 5与“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A.不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D。大名鼎鼎 6文中前后两次清楚交代了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五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气味、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 C、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作者采用以菊、牡丹来衬托莲花的写法,其中菊属于正衬,牡丹 属于反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7、文中所叙的三种花,各喻指怎样的人?(先引原句,再用自己的话说。)(3 分) (1)、菊花:“ ” 。(2)、牡丹:“ ” 。 (3)、莲花:“ ” 。 8、全文中与“陶后鲜有闻”照应的一句是“ ”,与“宜乎众矣”照应的句子是“ ” 9、从全文看,上面的文段在表达方式上是 。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 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③驴不胜怒,蹄之。( ) ④技止此耳。( )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译文: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文: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① 、 。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② 、 。 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________ _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 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3.按要求摘出原句。 (1)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 (2)文中议论的句子: 。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哪些心理? 5.与“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 ) A.不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D。大名鼎鼎 6.文中前后两次清楚交代了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 7.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 (五)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风正:顺风。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 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4、怎样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分析其表达的感情。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结庐在人境()欲辨已忘言() 6、诗文开篇两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了作者对的田园的喜爱,对 的厌倦。 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理解“黑云”“甲光 9、诗中选取了三个画面你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表现官军戒备深严;一个在,表 现官军刻苦练兵;一个在,表现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 10、全诗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ll、解释加点字:临易水()声不起( 天净沙.秋思一(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分别是 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14、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分别是?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5、哪句话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 1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7、天净沙( 秋思() 饮酒——(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次北固山下一(唐)王湾——一选自《全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选自《昌黎先生集》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一选自《李贺诗集》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风正:顺风。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 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 答: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4、怎样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分析其表达的感情。 。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结庐在人境( ) 欲辨已忘言( ) 6、诗文开篇两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了作者对 的田园的喜爱,对 的厌倦。 7、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 。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理解“黑云”“甲光” 。 9、诗中选取了三个画面你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 ,表现官军戒备深严;一个在 ,表 现官军刻苦练兵;一个在 ,表现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 10、全诗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11、解释加点字:临易水( ) 声不起(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分别是 , 。 13、 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14、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分别是?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 15、哪句话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 。 1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17、天净沙( ) 秋思( ) 饮酒——(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选自《全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选自《昌黎先生集》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选自《李贺诗集》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 、(一)略:(二)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岀淤泥而不染。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进却 无。绝胜烟柳满皇都。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 脂凝夜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一)1、唐:刘禹锡: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①弹奏:②身体、 形体。5、①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6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7、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 志向及抱负。 8、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9、警戒自己。10…德馨。‖劳形。‖…(1) 点明全文主旨:(2)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3)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二)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3、①多;②少 ③洗涤:④当然。4、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5、作者用“菊”和“牡丹”分别来正衬 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 态度。(6)、D7、(1)隐逸者:花中的隐士。(2)富贵者;花中的富贵人家。(3)君子 花中的君子。 8、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9、议论。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1、(2分)①船:用船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③蹄:用蹄子踢④止:只、仅仅 2、(4分)①译文: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②译文:老虎渐渐的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观察它,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3、(2分)①、庞然大物、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②狐假虎威、藏龙卧虎、调虎离山、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为虎作伥等(字写错不得分) 4、(2分)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意思相近即可) (四)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2略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一处也。 4、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被口技表演所吸引,衬托口技表演者记忆高超。5、A 6、首尾呼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7、善 (五)1、A;2、青山、绿水、红日 3、本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4、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蕴含新事 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5、构造、建造,同“辩”论,说。6、幽美宁静车马喧嚣的 官场。 7、只要内心高洁远离尘俗,即使处于喧闹之境也如同居于偏远之地,而悠然无扰 8、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与甲光形成对比,甲光写出了我军守城将士英姿勃勃 9、白天、黄昏、中夜10、报君…死。表达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l1、抵达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12、枯藤昏鸦13、断肠人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表现了游子凄苦惆怅 的内心世界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 答案 一、(一)略;(二)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出淤泥而不染。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进却 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 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一)1、唐;刘禹锡;白居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①弹奏;②身体、 形体。5、①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6、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7、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 志向及抱负。 8、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9、警戒自己。10.……德馨。‖……劳形。‖……(1) 点明全文主旨;(2)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3)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二)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3、①多;②少; ③洗涤;④当然。4、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5、作者用“菊”和“牡丹”分别来正衬 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 态度。(6)、D 7、(1)隐逸者;花中的隐士。 (2)富贵者;花中的富贵人家。(3)君子; 花中的君子。 8、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9、议论。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1、(2 分)①船:用船 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③蹄:用蹄子踢 ④止:只、仅仅 2、(4 分)①译文: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②译文:老虎渐渐的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观察它,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3、(2 分)①、 庞然大物 、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② 狐假虎威、藏龙卧虎、调虎离山、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为虎作伥 等(字写错不得分) 4、(2 分)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意思相近即可) (四)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2.略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一处也。 4、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被口技表演所吸引,衬托口技表演者记忆高超。 5、 A 6、首尾呼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7、善 (五)1、A;2、青山、绿水、红日; 3、本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4、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蕴含新事 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 5、构造、建造, 同“辩”论,说。 6、幽美宁静 车马喧嚣的 官场。 7、只要内心高洁远离尘俗,即使处于喧闹之境也如同居于偏远之地,而悠然无扰。 8、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与甲光形成对比,甲光写出了我军守城将士英姿勃勃。 9、白天、黄昏、中夜 10、报君……死。表达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11、抵达 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 12、枯藤 昏鸦 13、断肠人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表现了游子凄苦惆怅 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