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讲稿 一、小康社会之目标 1、小康社会之涵义 用“小康”这个指标描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邓小平的 创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清醒地意识到,以前制定的到20世 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在制定 现代化战略目标时,它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其中: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 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三步走”战略构 想体系中,“小康”的含义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它着眼于物 质生活方面的指标,主要指的是人民物质生活的水平状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世 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新目标。那么,什么是小康社会呢?小康社会本 质上是要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前提下,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使人民生活更 加殷实、宽裕,精神生活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小康水平”主要着 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所以,“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
1 小康社会讲稿 一、小康社会之目标 1、小康社会之涵义 用“小康”这个指标描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邓小平的 创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清醒地意识到,以前制定的到 20 世 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在制定 现代化战略目标时,它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其中:第一步 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 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三步走”战略构 想体系中,“小康”的含义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它着眼于物 质生活方面的指标,主要指的是人民物质生活的水平状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世 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新目标。那么,什么是小康社会呢?小康社会本 质上是要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前提下,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使人民生活更 加殷实、宽裕,精神生活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小康水平”主要着 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所以,“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
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民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态 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描 述:“就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是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展 到了社会生活的全面提高,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康”还是“小康”, 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扩展到了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时,量变过 程已经带来了质的升华。 2、小康社会之衡量标准 “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 畴。国民生活水平状况,一般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 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即用 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称之为“恩 格尔系数”;另一个是以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 按照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居民的食物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 重高于60%,就属于绝对贫困;在60%—50%之间属于温饱;50%-40% 之间属于小康;30%-20%属于富裕,20%以下属于特别富裕。 以人均GDP为参照标准,是我们习惯采用的衡量方式。在“三步 走”战略中,人均GDP达到400美元算达到温饱水平,达到800美元 算进入小康水平,打道4000美元才算得上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由温饱达到小康。改革开放后的20多
2 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民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态 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描 述:“就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是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展 到了社会生活的全面提高,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康”还是“小康”, 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扩展到了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时,量变过 程已经带来了质的升华。 2、小康社会之衡量标准 “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 畴。国民生活水平状况,一般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 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即用 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称之为“恩 格尔系数”;另一个是以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 按照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居民的食物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 重高于 60%,就属于绝对贫困;在 60%—50%之间属于温饱;50%—40% 之间属于小康;30%—20%属于富裕,20%以下属于特别富裕。 以人均 GDP 为参照标准,是我们习惯采用的衡量方式。在“三步 走”战略中,人均 GDP 达到 400 美元算达到温饱水平,达到 800 美元 算进入小康水平,打道 4000 美元才算得上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20 世纪 80 年代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 年代由温饱达到小康。改革开放后的 20 多
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最快的时期。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7.5%和67.7%下降 到37.%%和47.7%。居民消费由追求基本生活资料数量的满足发展到 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从以农产品消费为特点的温饱型进入 以工业品消费为特点的小康型。城乡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2.5亿农 村贫困人口中85%以上已经脱贫,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 30.7%降到2.5%。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到2000年年底,我国GDP超过了 10000亿美元,即人均GDP超过了800美元。2001年底,我国农村居 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47.7%;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 37.9%。因此,我国人民总体上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有充分根 据的 但是,我们目前的状况只是“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也就是 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由于我国的疆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到 2000年,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5%左右,目前尚 有将近2700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一批下岗人口 在最底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 达到小康。因此,总体上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所 要实现的“小康”是全面、均衡的小康 在以人均GDP为参照的衡量标准中,从“小康”到“富裕”的指 标跨度非常大,如果把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视为富裕,那么人均 GDP在800-4000美元以下都属于“小康”。这是一个很宽的数量区
3 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最快的时期。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57.5%和 67.7%下降 到 37.9%和 47.7%。居民消费由追求基本生活资料数量的满足发展到 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从以农产品消费为特点的温饱型进入 以工业品消费为特点的小康型。城乡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2.5 亿农 村贫困人口中 85%以上已经脱贫,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 30.7%降到 2.5%。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到 2000 年年底,我国 GDP 超过了 10000 亿美元,即人均 GDP 超过了 800 美元。2001 年底,我国农村居 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 47.7%;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 37.9%。因此,我国人民总体上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有充分根 据的。 但是,我们目前的状况只是“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也就是 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由于我国的疆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到 2000 年,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75%左右,目前尚 有将近 2700 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一批下岗人口 在最底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 达到小康。因此,总体上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所 要实现的“小康”是全面、均衡的小康。 在以人均 GDP 为参照的衡量标准中,从“小康”到“富裕”的指 标跨度非常大,如果把人均 GDP 达到 4000 美元视为富裕,那么人均 GDP 在 800—4000 美元以下都属于“小康”。这是一个很宽的数量区
间。虽然2004年底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400美元,但要达到4000 美元的标准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3、小康社会之目标 小康社会”令人向往,令人振奋。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意味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它与“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第二步“从1991 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小康水平”相比,其 衡量指标非同一般。根据十六大报告的论述,到2020年我国GDP总 额比2000年翻两番,将达到35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超过30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的估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可能跃居第三 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这就意味着,在这20年中,我国经济将保 持饩%以上的高速增长,当然,不排除前10年可能略高一些,大约在 7%—8%,后10年可能在6%—7%之间;这也意味着,到那时,电话普 及、轿车进入更多的城镇居民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 品在农村普及,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居住质量进一步提高; 这还意味着,相关行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机遇 二、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 国情,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发展很不平衡,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 进程也将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
4 间。虽然 2004 年底我国人均 GDP 达到了 1400 美元,但要达到 4000 美元的标准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3、小康社会之目标 “小康社会”令人向往,令人振奋。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意味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它与“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小康水平”相比,其 衡量指标非同一般。根据十六大报告的论述,到 2020 年我国 GDP 总 额比 2000 年翻两番,将达到 35 亿元人民币,人均 GDP 将超过 30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的估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可能跃居第三 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这就意味着,在这 20 年中,我国经济将保 持 7%以上的高速增长,当然,不排除前 10 年可能略高一些,大约在 7%—8%,后 10 年可能在 6%—7%之间;这也意味着,到那时,电话普 及、轿车进入更多的城镇居民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 品在农村普及,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居住质量进一步提高; 这还意味着,相关行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机遇。 二、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 国情,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发展很不平衡,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 进程也将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
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 村;不在东部,而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 1、“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目前在我国最为突出。农 业的现代化水平太低、农民收入相对过低以及农村严重落后于城市等 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制约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能否如期完 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在我国13亿人 口中,60%在农村,占绝大多数。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 无法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实施集约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决定了我国农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能 否满足人民的吃饭问题,即粮食问题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的将近半个世纪中,经过艰苦努 力,粮食产量从2263.6亿斤提高到10200亿斤以上,中国农民就在 这仅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上,生产了占世界总量达17%的粮食,养活 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逐年递减 2004年初,党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等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 食生产的政策,农业生产出现了喜人的形势,2004年粮食总产量稳 超9100亿斤,达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由于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 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 上的推广和运用,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
5 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 村;不在东部,而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 1、“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目前在我国最为突出。农 业的现代化水平太低、农民收入相对过低以及农村严重落后于城市等 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制约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能否如期完 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在我国 13 亿人 口中,60%在农村,占绝大多数。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 无法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实施集约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决定了我国农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能 否满足人民的吃饭问题,即粮食问题。 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98 年的将近半个世纪中,经过艰苦努 力,粮食产量从 2263.6 亿斤提高到 10200 亿斤以上,中国农民就在 这仅占世界不到 7%的耕地上,生产了占世界总量达 17%的粮食,养活 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逐年递减。 2004 年初,党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等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 食生产的政策,农业生产出现了喜人的形势,2004 年粮食总产量稳 超 9100 亿斤,达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由于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 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 上的推广和运用,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