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及其结构 啮齿动物除了树栖、半水栖的如松鼠、麝鼠等少数种类外,绝大 多数营地下的穴居生活,借此以躲避敌害、保护幼仔、贮存越冬 食物以及抵御冬夏多变的不良气候 例如,当地表温度为59℃时,在大沙鼠的洞内70cm深处的温度仅 28℃;当地表温度低到-45℃时,洞内40cm深处的温度变化是 1.5-4.8℃,在80cm深处的变化是3.6-4℃ 啮齿动物洞穴结构大致包括:洞口、洞道、窝巢、仓库和便所等
洞口:洞口的大小、形状和多少因种而异。跳鼠洞只有1个洞 口,黄鼠洞最多也不超过2个,而沙鼠的洞口可以多到十几或 几十个。多数鼠的洞口前有土丘,由于各种鼠类的挖掘力不 同,所抛出土丘的大小也彼此各异 洞道:洞道的长短、直径和深浅与鼠类的体形大小、生活方 式有直接关系。就某一种而言,夏季洞和临时洞的洞道都比 较短浅,分支也少;冬季洞和永久洞的洞道非常复杂,迂回 曲折,分支较多,长达数米至数十米,而营地下生活的鼢鼠 洞道长甚至可超过0.5km
窝巢:一般都位于洞道的末端或洞系的中央部分,距离地面较 深,而冬眠鼠的窝巢均在冻土层以下,是洞道的扩大部分。巢 由细软的碎草、乌羽和兽毛等构成。洞道中还有扩大的部分, 可作进出时转身和临时伏卧之用 仓库:不冬眠的鼠类,洞穴中都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仓库, 是秋季贮存食物的地方 盲道:盲道是由洞道或窝巢发出而末端通不到地面的洞道,也 称作暗窗。 便所:
15cm 13cm 50cm 70cm 3 图4一2啮齿动物的洞穴 有氏田职洞系平面图:1.梨2.仓库3.明洞口4.暗洞口 b.草原黄鼠的冬眠洞,1,堵塞部分2.往华废弃洞3.冬歇巢 0
4.1.3活动节律 活动节律 生物在一天中都要经历光亮和黑暗的昼夜交替 归纳起来,啮齿动物对于这种节律反应大致可分为昼出 活动、夜间活动和全昼夜活动三种类型 如果将动物活动的频次与24h的关系用图表示,则见有 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