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屏息(bing)踱步(duo) 顿时(dun) 恪守不渝(ke) B.酣畅(han) 欺侮(wu) 瘦削(xue) 含英咀华(ju) 景仰(yang)激亢 hang) 抛掷(zhi) 垂涎三尺(xian) D.寒暄(xuan)焦灼(zhuo) 阴凉(ym) 涕泗交流(ti) 【答案】C“激亢”的“亢”读ka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B.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 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C.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这样似 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 D.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应严格按照程序,较大程度地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切勿隔岸观 火,只做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 【答案】℃(A.“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B.“管见所及”:谦辞。 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C“穿凿附会”:生拉硬扯,非常牵强的解释。D.“隔岸 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 情况了解不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从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 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B.在德国,狂欢节常被称为一年之中的“第五季”,这是人们全年最狂放的时段。因为 根据习俗,基督徒随后将进入复活节前的斋戒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 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 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屏.息(bǐnɡ) 踱.步(duó) 顿.时(dùn) 恪.守不渝(kè) B.酣.畅(hān) 欺侮.(wǔ) 瘦削.(xuē) 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ɡ) 激亢.(hánɡ) 抛掷.(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阴.凉(yīn) 涕.泗交流(tì) 【答案】 C(“激亢”的“亢”读 kà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举,才能矫枉过正 ....,根治腐败。 B.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 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 C.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 ....,因为这样似 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 D.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应严格按照程序,较大程度地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切勿隔岸观 ... 火.,只做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 【答案】 C(A.“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B.“管见所及”:谦辞。 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C.“穿凿附会”:生拉硬扯,非常牵强的解释。D.“隔岸 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 情况了解不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从 4 月 30 日至 5 月 15 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68422 起,涉及 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2164 起,造成 794 人死亡、2473 人受伤。 B.在德国,狂欢节常被称为一年之中的“第五季”,这是人们全年最狂放的时段。因为 根据习俗,基督徒随后将进入复活节前的斋戒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 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 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答案】B(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项,句式杂糅,将“主 要”删掉;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ˆ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文章第一段拿“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梁任公作对比,以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来反衬梁任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文章写梁任公的开场白,非常奇特,以此说明梁任公为人古怪、与众不同。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 少倍!”这是对梁任公讲演的高度评价和赞颂。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本段收束全文,点明梁 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我”对于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欣赏 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梁先生的精神予以高度的赞扬。 【答案】B(“古怪”不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 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①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②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③即便你 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④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 话永不磨灭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⑥当然,我没有资格强 迫你们读我的书 A.②①③⑥④⑤B.①②⑥③⑤④ C.②④⑤①⑥③D.②④①⑥③⑤ 【答案】D 6.填空 (1)梁实秋,现代 家 家。散文以 为代表作 译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 (2)梁启超,号 又号 ,中国近代 领袖。其著作合编为 【答案】(1)散文文学评论翻译《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 散文选集》 (2)任公饮冰室主人维新派《饮冰室合集》 、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
【答案】 B(A 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 项,句式杂糅,将“主 要”删掉;D 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文章第一段拿“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梁任公作对比,以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来反衬梁任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文章写梁任公的开场白,非常奇特,以此说明梁任公为人古怪、与众不同。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 少倍!”这是对梁任公讲演的高度评价和赞颂。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本段收束全文,点明梁 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我”对于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欣赏 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梁先生的精神予以高度的赞扬。 【答案】 B(“古怪”不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①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 ②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 ③即便你 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 ④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 话永不磨灭 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⑥当然,我没有资格强 迫你们读我的书 A.②①③⑥④⑤ B.①②⑥③⑤④ C.②④⑤①⑥③ D.②④①⑥③⑤ 【答案】 D 6.填空 (1)梁实秋,现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散文以________为代表作, 译有___________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____________。 (2)梁启超,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中国近代________领袖。其著作合编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散文 文学评论 翻译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 散文选集》 (2)任公 饮冰室主人 维新派 《饮冰室合集》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
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 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 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 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 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 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 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 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 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 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 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 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 笔而记之 7.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答案】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 的每一字”。梁启超己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 差一些”。 8.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答案】《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
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 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 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 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 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 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 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 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 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 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 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 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 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 笔而记之。 7.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 的每一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 差一些”。 8.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
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充 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9.为什么许多听了他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答案】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听 10.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选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写梁任公。通过讲《箜篌引》、敲头背书、手舞足蹈 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百岁杨绛亦芳华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年满百岁了。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魅力。 我们习惯说杨绛是“钱钟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 钱钟书的。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这出“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 的话剧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 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但即便如此,在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你 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年已47岁的杨绛下决心“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她 无师自通,锲而不舍地完成了这项庞巨的翻译工作。未完译稿历尽磨难,“黑稿子”在“文革 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总算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 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 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 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向75岁的杨绛颁授“十字勋章”,表彰 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 其后,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风雨生活的《我们仨》, 到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在杨绛先生住宅小区的几百户人家中 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这一家。杨绛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 看到一片蓝天。”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三十
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充 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9.为什么许多听了他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听 众。 10.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写梁任公。通过讲《箜篌引》、敲头背书、手舞足蹈 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百岁杨绛亦芳华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年满百岁了。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魅力。 我们习惯说杨绛是“钱钟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 钱钟书的。 上世纪 40 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这出“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 的话剧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 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但即便如此,在 1945 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你 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 年,年已 47 岁的杨绛下决心“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她 无师自通,锲而不舍地完成了这项庞巨的翻译工作。未完译稿历尽磨难,“黑稿子”在“文革” 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总算逃过劫难。1978 年 4 月,杨绛翻译的《堂·吉 诃德》出版,同年 6 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 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 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 年 10 月,西班牙国王向 75 岁的杨绛颁授“十字勋章”,表彰 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 其后,从《洗澡》、《干校六记》,到 2003 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风雨生活的《我们仨》, 到 96 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在杨绛先生住宅小区的几百户人家中, 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这一家。杨绛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 看到一片蓝天。” 1977 年春,钱钟书一家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三十
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 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很多人都为此感叹,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 手印,据说,那是钱钟书活着时杨绛登着梯子换灯泡留下的 家里一切都保持钱钟书在世时的旧样。客厅即书房,中间安放着一张大写字台,钱钟书 过去坐这里,他走后杨绛继续在此伏案,坚韧地写出《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近作, 百岁老人的她如今仍天天读书,笔耕不辍 钱、杨二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酝酿将他们的全部稿费收入捐献给母校。奖学金给 谁呢?给考上清华的贫寒子弟。叫什么名儿呢?绝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叫好读书奖学 金”。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后,2001年9月7日,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与清 华大学签订了《信托协议书》。当时捐献的现金是72万元:到了2008年8月,已累计到630 万元:到了2010年春,已是800万元出头了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 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 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 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 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在她自己,低调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待自己的作品,她也是如此。有一年,她的新著出 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杨绛坦陈:“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 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开 不开研讨会—其实应该叫做检讨会,也不是我的事情。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的。” 她谢绝出席研讨会 事实上,杨绛的低调,也隐含了她独特的人生智慧。杨绛深知,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 中到某一个人身上,要学会享受做一滴清水的快乐。 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 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摘自《深圳特区报》)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上世纪40年代,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等剧本的艺术成就和钱钟书先生的《围 城》相比,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B.杨绛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聪颖,历经20年翻译并最终出版了《堂·吉诃德》这一外 国鸿篇巨制,其面对磨难的隐忍与顽强,令人敬佩 C.文中画线句表面上是以“居所”为陈述主体,实则是点明了居所的主人孤傲没有朋友
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 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很多人都为此感叹,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 手印,据说,那是钱钟书活着时杨绛登着梯子换灯泡留下的。 家里一切都保持钱钟书在世时的旧样。客厅即书房,中间安放着一张大写字台,钱钟书 过去坐这里,他走后杨绛继续在此伏案,坚韧地写出《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近作, 百岁老人的她如今仍天天读书,笔耕不辍。 钱、杨二老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酝酿将他们的全部稿费收入捐献给母校。奖学金给 谁呢?给考上清华的贫寒子弟。叫什么名儿呢?绝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叫“好读书奖学 金”。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后,2001 年 9 月 7 日,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与清 华大学签订了《信托协议书》。当时捐献的现金是 72 万元;到了 2008 年 8 月,已累计到 630 万元;到了 2010 年春,已是 800 万元出头了。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 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 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 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 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在她自己,低调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待自己的作品,她也是如此。有一年,她的新著出 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杨绛坦陈:“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 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开 不开研讨会———其实应该叫做检讨会,也不是我的事情。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的。” 她谢绝出席研讨会。 事实上,杨绛的低调,也隐含了她独特的人生智慧。杨绛深知,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 中到某一个人身上,要学会享受做一滴清水的快乐。 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 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摘自《深圳特区报》)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上世纪 40 年代,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等剧本的艺术成就和钱钟书先生的《围 城》相比,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B.杨绛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聪颖,历经 20 年翻译并最终出版了《堂·吉诃德》这一外 国鸿篇巨制,其面对磨难的隐忍与顽强,令人敬佩。 C.文中画线句表面上是以“居所”为陈述主体,实则是点明了居所的主人孤傲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