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1949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曾联名致电宋庆龄:“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 祈先生(宋庆龄)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要() A.商讨国共的合作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筹备建立新中国D.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材料所选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这次政协会议的主要内 容是筹建新中国。故选C项 2.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 解析从新政协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中可知,代表来自不同的党派、区域、团体等,来源具有广泛性,故A 项正确。题中数据未列举中共代表的人数,无从得知其地位,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新政协会议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不能从材料中 直接得出,故C、D两项错误 3.“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刘少奇评价的这一文献 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筹 备新中国成立,召开了第一届政协会议,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和施政纲领作用 故B项正确。A项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排除:C项于1954年颁布,此时新中国已成立, 1-/6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课后练习题: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1 - / 6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1949 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曾联名致电宋庆龄:“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 祈先生(宋庆龄)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要( ) A.商讨国共的合作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筹备建立新中国 D.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选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这次政协会议的主要内 容是筹建新中国。故选 C 项。 2.下表是出席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 662 人)。从中可以获悉( )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 A 解析 从新政协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中可知,代表来自不同的党派、区域、团体等,来源具有广泛性,故 A 项正确。题中数据未列举中共代表的人数,无从得知其地位,故 B 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新政协会议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不能从材料中 直接得出,故 C、D 两项错误。 3.“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刘少奇评价的这一文献 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筹 备新中国成立,召开了第一届政协会议,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和施政纲领作用, 故 B 项正确。A 项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排除;C 项于 1954 年颁布,此时新中国已成立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故排除;D项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规定国家政府组织形式,与题意 无关,故排除。 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直接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由“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可知,材料说的是政党制度,排除A、B、D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评价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项。 5.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 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参加大普选”可知,这一宣传主要是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作准备。故选C项。 6.下图是某收藏家收藏的一张荣誉证书。该证书中林家香同志参与“普选”成立的机构应是() 奠状 A.政治协商会议B.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答案C 解析这张荣誉证书颁发的时间为1953年。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召开,代表也不是“普选”产生的,故A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并非“普选”产生,故B、D两项错误;1953年地方通过“普选”建立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作准备,故C项正确。 7.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积极分子为什么拥护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 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6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课后练习题: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2 - / 6 故排除;D 项于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规定国家政府组织形式,与题意 无关,故排除。 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直接民主制度 答案 C 解析 由“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可知,材料说的是政党制度,排除 A、B、D 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评价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 C 项。 5.1953 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 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53 年”“参加大普选”可知,这一宣传主要是为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作准备。故选 C 项。 6.下图是某收藏家收藏的一张荣誉证书。该证书中林家香同志参与“普选”成立的机构应是( ) A.政治协商会议 B.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答案 C 解析 这张荣誉证书颁发的时间为 1953 年。政治协商会议于 1949 年召开,代表也不是“普选”产生的,故 A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并非“普选”产生,故 B、D 两项错误;1953 年地方通过“普选”建立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作准备,故 C 项正确。 7.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积极分子为什么拥护这个(1954 年)宪法草案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 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这个(1954 年)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A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A项正确 8.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 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可知,这是在 阐述我国各民族居住的现实国情,故选C项。材料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反侵略无关,排除A、B、D三项。 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 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 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B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年。故选B项。 10.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 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区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C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只是在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等级提升] 1.“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 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 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3-/6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课后练习题: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3 - / 6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 A 解析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A 项正确。 8.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 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可知,这是在 阐述我国各民族居住的现实国情,故选 C 项。材料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反侵略无关,排除 A、B、D 三项。 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 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 B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故选 B 项。 10.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 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区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D.1954 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C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是 1947 年成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只是在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 A、B、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 [等级提升] 11.“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 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 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召开一届全国人大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 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在北平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 了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故B项错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D项错误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代表来源不仅有工农,如三三制下还有资产阶级、抗日的地主等,具有广泛 代表性,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就借鉴苏联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不具有独创性,故B项错误;建国以前人民 民主政治的形式吸收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代表,是人大制度的萌芽,故C项正确:政协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的性质,故D项错误 13.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规定: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 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1954年宪法重申这一原则。该原则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C.全民普选,民主集中D.民族平等,祖国统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 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可知全民普选,民主集中,故选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 4-/6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课后练习题: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4 - / 6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召开一届全国人大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 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 1949 年在北平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 了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 A 项正确。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故 B 项错误;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故 C 项错误;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 D 项错误。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答案 C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代表来源不仅有工农,如三三制下还有资产阶级、抗日的地主等,具有广泛 代表性,故 A 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就借鉴苏联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不具有独创性,故 B 项错误;建国以前人民 民主政治的形式吸收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代表,是人大制度的萌芽,故 C 项正确;政协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的性质,故 D 项错误。 13.1949 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规定: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 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1954 年宪法重申这一原则。该原则是 (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C.全民普选,民主集中 D.民族平等,祖国统一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 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可知全民普选,民主集中,故选 C 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原则,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多党合作,排除B项;民族平等,祖国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 14.“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 以坐着等它来到。”由此可知() A.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B.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一大 C.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没有确立,与“改革开放”还相距甚远,故排除A、D两项 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建党和制定党纲,B项错误:宪法规定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故选C项。 15.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 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权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民族分布等具体国情,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 宪法中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周恩来的论述即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故选C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 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第一章总纲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 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5-/6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课后练习题: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5 - / 6 原则,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多党合作,排除 B 项;民族平等,祖国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 D 项。 14.“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 以坐着等它来到。”由此可知( ) A.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B.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一大 C.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没有确立,与“改革开放”还相距甚远,故排除 A、D 两项; 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建党和制定党纲,B 项错误;宪法规定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故选 C 项。 15.周恩来 1958 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 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权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民族分布等具体国情,在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 宪法中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周恩来的论述即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故选 C 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 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 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