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称代词,需说明以下几点: 需注意“咱 “咱们”跟“我们”的区别。用“咱”或“咱们”一定包括听话 人在内,例如 (1)山本先生,咱(们)该走了。 例(1)“咱(们)”就既包括说话人在内,也包括山本先生在内。而“我们”可以不包括 听话人在内,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捌加: (2)山本先生 (3) 例(2)里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山本先生在内,而例(3)里的“我们”就包括听话人山 本先生在内。 第二、“您”是“你”的敏称,例如: (4)李老师,您说得真好。 5)奶奶 您慢 点儿走 ,别摔着 “您”的复数形式是“您们”,不过只偶而在书面上用(主要在写信时用):在口语里不用 “您们”,一般用“您几位”这类格式。例如: (6)您二位要喝点儿什么? (7)让您三位久等了,直对不起 (二)指示代词。汉语里的指示代词可以分“这”系和“那”系两组: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那样那么样 “这”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近指,“那”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例如: (1)“那三位同学坐我这儿来。”张教授指若站在那边的三位同学说」 (2)我身边的这个孩子是大哥的儿子, 靠口站若的那个孩子是我们家的小铁蛋儿 例(1)所说的“那三位同学”原先 一定不在张教授跟前,所以张教授说到他们时用“那 来指明,而说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就用“这”指明。例(2)对自己身边的孩子用“这”指明 对不在身边而靠窗口站着的孩子就用“那”指明。 (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主要是用来表示疑问。现代汉语里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以下几 个: 谁 什么哪 哪里哪儿多会儿 怎么怎样怎么样几 多少多 关于疑问代词,主要需说明这样一点,疑问代词有时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例如: (1)他什么郑不吃 (2)那个人好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 (3)今天不怎么冷 例(1) (3)里的疑问代词都不表示疑问 -例(1)“什么”表示任指,含周遍意 义,泛指吃的东西:例(2)“哪儿”表示虚指,相当于“某个地方”的意思:例(3)“怎 么”表示一定程度。疑问代词的这种用法一般称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经济的作用。 2.代词的语法持征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 (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有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如:哗啦、汪汪、轰隆隆、劈里啪
关于人称代词,需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需注意“咱”、“咱们”跟“我们”的区别。用“咱”或“咱们”一定包括听话 人在内,例如: (1) 山本先生,咱(们)该走了。 例(1)“咱(们)”就既包括说话人在内,也包括山本先生在内。而“我们”可以不包括 听话人在内,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例如: (2) 山本先生,我们该走了,过些日子再来看您。 (3) 山本先生,我们该走了,您的行李我帮您拿。 例(2)里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山本先生在内,而例(3)里的“我们”就包括听话人山 本先生在内。 第二、“您”是“你”的敬称,例如: (4) 李老师,您说得真好。 (5) 奶奶,您慢点儿走,别摔着。 “您”的复数形式是“您们”,不过只偶而在书面上用(主要在写信时用);在口语里不用 “您们”,一般用“您几位”这类格式。例如: (6) 您二位要喝点儿什么? (7) 让您三位久等了,真对不起。 (二)指示代词。汉语里的指示代词可以分“这”系和“那”系两组: 这 这儿 这里 这会儿 这些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 那儿 那里 那会儿 那些 那么 那样 那么样 “这”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近指,“那”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例如: (1)“那三位同学坐我这儿来。”张教授指着站在那边的三位同学说。 (2)我身边的这个孩子是大哥的儿子,靠窗口站着的那个孩子是我们家的小铁蛋儿。 例(1)所说的“那三位同学”原先一定不在张教授跟前,所以张教授说到他们时用“那” 来指明,而说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就用“这”指明。例(2)对自己身边的孩子用“这”指明, 对不在身边而靠窗口站着的孩子就用“那”指明。 (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主要是用来表示疑问。现代汉语里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以下几 个: 谁 什么 哪 哪里 哪儿 多会儿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几 多少 多 关于疑问代词,主要需说明这样一点,疑问代词有时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例如: (1)他什么都不吃。 (2)那个人好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 (3)今天不怎么冷。 例(1)-(3)里的疑问代词都不表示疑问──例(1)“什么”表示任指,含周遍意 义,泛指吃的东西;例(2)“哪儿”表示虚指,相当于“某个地方”的意思;例(3)“怎 么”表示一定程度。疑问代词的这种用法一般称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经济的作用。 2.代词的语法特征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 (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有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如:哗啦、汪汪、轰隆隆、劈里啪
啦、叽里咕噜。 拟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 十)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唉、啊、哼”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以单独成句,不是虚词。但它 一般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实词。 第三节词类(下) 一、虚词 共同点(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 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 个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主要是指以下一些词: 把被从对对于关于跟除 连向往自自从在到比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2)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3)表示原因、 目的:(4)表示施事、受事:(5)表示关涉对象(p37) 介词都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主 谓语等句法成分,它后面总得跟上一个别的成分 (大多是名词性成分),组成一个介词结构,例如“把书”、“被他”“从北京”“对你”等。 介词结构本身也不能单说,也不能作谓语,例如我们不能单独说: (1)*把我的书 米我扣摇 介词结构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和补语,例如 (2)我把书还了 (3)他从北京来 (4)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有少数介词形成的介词结构带上“的”之后,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例如: (5)对考试的意见 (二)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一类词。例如: 和 或 或者 还是 以及 并并且 而 尽管 即使 哪怕只要 只有不论不管 然而 可是 否则 况月何况 如果 因此由于 即使 从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看,连词可分为两小类: (一)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和、跟、同、与、以及 有的表示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有的表示递进关系,如:不但、不仅、并且、而且“。 (二)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 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假如、如果、要是: 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虽然、固然、尽管、固然. 有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如:即使、哪怕、就是:
啦、叽里咕噜。 拟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 (十)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唉、啊、哼”。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以单独成句,不是虚词。但它 一般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实词。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 共同点(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 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 (一)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主要是指以下一些词: 把 被 从 对 对于 关于 跟 除 连 向 往 自 自从 在 到 比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2)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3)表示原因、 目的;(4)表示施事、受事;(5)表示关涉对象(p37) 介词都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等句法成分,它后面总得跟上一个别的成分 (大多是名词性成分),组成一个介词结构,例如“把书”、“被他”“从北京”“对你”等。 介词结构本身也不能单说,也不能作谓语,例如我们不能单独说: (1)*把我的书 *我把书 介词结构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和补语,例如: (2)我把书还了。 (3)他从北京来。 (4)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有少数介词形成的介词结构带上“的”之后,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例如: (5)对考试的意见 (二)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一类词。例如: 和 或 或者 还是 以及 并 并且 而 尽管 即使 哪怕 只要 只有 不论 不管 然而 可是 否则 况且 何况 如果 因此 由于 即使 从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看,连词可分为两小类: (一)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和、跟、同、与、以及.; 有的表示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有的表示递进关系,如:不但、不仅、并且、而且.。 (二)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假如、如果、要是.; 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虽然、固然、尽管、固然.; 有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如:即使、哪怕、就是.;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只要、无论、不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 如:既 、可见“ 关于连词的具体用法将在“复句”一节里加以介绍。 (三)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助词可以分为动态 助词、结构助词、比况助词、其余助词(40)。其中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比较重要,下面 特别介绍 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 现:“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的持续:“过”表示有某种经历。例如: (1)吃了一个苹果 买了一件 (2)外面下着大雨 他在床上躺 (3)学过英语 去过北京 另外还有“看”、“的”、“来若”(D43)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几个 的”和“地 ,读音都是“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 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前者如“聪明的孩 子”(不能写成“*聪明地孩子”),后者如“仔细地看”(不能写成“*仔细的看”)。“的” 字还有一个用法,那就是附在实词性词语之后,组成一个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例 如“木头的”指用木头做的物品,“便宜的”指价格便宜的东西,“骑车的”指骑车的人。“的 字结构是名词性的 在用法上大致相当于 个名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例如: (4)吃得完 爬得上去 [可能 (5)洗得很干净 笑得直不起腰来 「状态] (6)好得很 苦得不得了 「程度1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一)般表示比喻,与“像”配合 其他助词:所给连们(p44) “所”,加在及物动词头上,形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所 答非所间”。“所“字结构是古汉语里遗留下来的。在现代汉语里,“所”字结构单独作 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己很少见,更常见的是,“所”与“的”配合使用。例如: (7)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 (朱自清) (8)这半年米,我们所见的,却只有他的静默而已。(朱自清〉 “所”字结构多用于书面语,口语里很少用。 (四)语气词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例如: (1)她多漂亮啊 (2)你去吗? (3)快走吧! (4)她有十八岁了。 其中的“啊”“吗”“吧”“了”就是语气词,它们在上面的句子里分别表示感叹语气、疑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只要、无论、不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如:既然、可见.。 关于连词的具体用法将在“复句”一节里加以介绍。 (三)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助词可以分为动态 助词、结构助词、比况助词、其余助词(p40)。其中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比较重要,下面 特别介绍一下。 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 现;“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的持续;“过”表示有某种经历。例如: (1)吃了一个苹果 买了一件衣服 (2)外面下着大雨 他在床上躺着 (3)学过英语 去过北京 另外还有“看”、“的”、“来着”(p43)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几个。 “的”和“地”,读音都是“d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 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前者如“聪明的孩 子”(不能写成“*聪明地孩子”),后者如“仔细地看”(不能写成“*仔细的看”)。“的” 字还有一个用法,那就是附在实词性词语之后,组成一个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例 如“木头的”指用木头做的物品,“便宜的”指价格便宜的东西,“骑车的”指骑车的人。“的” 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在用法上大致相当于一个名词。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例如: (4)吃得完 爬得上去 [可能] (5)洗得很干净 笑得直不起腰来 [状态] (6)好得很 苦得不得了 [程度]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表示比喻,与“像”配合 其他助词:所 给 连 们(p44) “所”,加在及物动词头上,形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所 答非所问”。 “所“字结构是古汉语里遗留下来的。在现代汉语里, “所”字结构单独作 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已很少见,更常见的是,“所”与“的”配合使用。例如: (7)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朱自清) (8)这半年来,我们所见的,却只有他的静默而已。(朱自清) “所”字结构多用于书面语,口语里很少用。 (四)语气词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例如: (1) 她多漂亮啊! (2) 你去吗? (3) 快走吧! (4) 她有十八岁了。 其中的“啊”“吗”“吧”“了”就是语气词,它们在上面的句子里分别表示感叹语气、疑
词语气和析使语气。(各类语气词见D45页】 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 啊(啦) 语气词“的2”与助词“的1”字形、读音相同,但有差别。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 1”字形、读音相同,但用法和意义都不同。语气同“了2”只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肯定:助 词“了1”只用在句中,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例如“他吃了饭了”,前一个“了”是 助词“了1” ,后一个“了”是语气词“了2”。 语气词的分层与连用(p45页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制分 汉语词类的划分至今仍有分歧,各家分类的数目和名称不全一样。 分歧的原因首先在 于各家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其次,汉语的词本身缺乏形态标准,划分词类主要依据是功能 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对应表见 p56) (二)话的兼类、词的活用和同音词 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分别划入不同的类,但有少数词既具有这 类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意义上有联系,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 种现象叫词的兼类现象。例如:(详见p57页) 代表(a)我们选了三位代表. [名词] (6)他代表我们发言. [动词] 科学(a)学习自然科学 [名词] (化)这个方法很科学 「形容词1 热 (a)今天很热 [形容词] b)你热一下饭 [动词]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临时借来一用。不能看 作词的兼类。例加 (1)那家伙比素桧还素桧 (2)他这个人是很唐·吉诃德的 (3)你也太近视眼了 例(1)一(3)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例(1)里的“秦桧”,例(2)里的 “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视眼”都是名词,按说它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 里分别受程度副词“还”、“很”、“太”的修饰,似乎变成形容词了,其实都只是临时活 用为形容词.并不直成了形容词。它们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同音词是指两个 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无关或失去联系 ,只是字音相同(有的字形也相 同)的词语。它们不是兼类词。 “开会”的“会”(名词)和“会唱歌”的“会”(动同)不是 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因为这两个“会”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又 如“打”、“别”、“净”、“凉”等。 第四节短语 、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也叫词组。大于词而不成句。例 如“学生学习”、“吃香蕉”、“红苹果”、“努力学习”、“爸爸和妈妈”等
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各类语气词见 p45 页) 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 的 了 呢 吧 吗 啊 (啦) 语气词“的 2”与助词“的 1” 字形、读音相同,但有差别。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 1”字形、读音相同,但用法和意义都不同。语气词“了2”只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肯定;助 词“了1”只用在句中,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例如“他吃了饭了”,前一个“了”是 助词“了1”,后一个“了”是语气词“了2”。 语气词的分层与连用(p45 页)。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汉语词类的划分至今仍有分歧,各家分类的数目和名称不全一样。分歧的原因首先在 于各家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其次,汉语的词本身缺乏形态标准,划分词类主要依据是功能, 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对应表见 p56) (二)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和同音词 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分别划入不同的类,但有少数词既具有这 类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意义上有联系,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 种现象叫词的兼类现象。例如:(详见 p57 页) 代表 (a) 我们选了三位代表. [名词] (b) 他代表我们发言. [动词] 科学 (a) 学习自然科学. [名词] (b) 这个方法很科学. [形容词] 热 (a) 今天很热. [形容词] (b) 你热一下饭. [动词]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临时借来一用。不能看 作词的兼类。例如: (1)那家伙比秦桧还秦桧。 (2)他这个人是很唐·吉诃德的。 (3)你也太近视眼了! 例(1)-(3)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例(1)里的“秦桧”,例(2)里的 “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视眼”都是名词,按说它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 里分别受程度副词“还”、“很”、“太”的修饰,似乎变成形容词了,其实都只是临时活 用为形容词,并不真成了形容词。它们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同音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无关或失去联系,只是字音相同(有的字形也相 同)的词语。它们不是兼类词。“开会”的“会”(名词)和“会唱歌”的“会”(动词)不是 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因为这两个“会”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又 如“打”、“别”、“净”、“凉”等。 第四节 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也叫词组。大于词而不成句。例 如“学生学习”、“吃香蕉”、“红苹果”、“努力学习”、“爸爸和妈妈”等
短语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结构类:功能类: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单义短语和多义 短语: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 一层短语和多层短语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增短语(主谓词组) 主调短语由主语和调语两部分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一船也看作话题:调语是对 主语所提出的对象加以陈述,或说明主语干什 吾怎 么样,或说明主语是谁、是 什么。 主语在前, 谓语在后 (1)他去 我喝 你出去 (2)那鞋好看 心情舒畅 环境优美 (3)他的脸通红 眼睛大大的 个儿高高的 (4)今天星期 天国庆节 ,张 我 这是茄子 那是非莱 以上举的都是主谓短语,只是作谓语的成分有所不同。例(1)是动词,例(2)(3) 是形容词,例(4)是名词,例(⑤)是由动词“是”带上名词的述宾短语。 (二)动宾短语(有人称为“述宾短语”) 动底短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任,表示某种行为动作 称之为动语(述语),这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后 一部分常见的是由名词性词语充 ,地可 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任,它是受前一部分影响、支配的对象,称之为宾语。动语(述语〉 和宾语之间是一种支配关系。例如: (1)吃米板 写了篇文章 研究讨哲学 增讲友谊 (2)去北京 诳公园 来过一个人 洗凉水 (3)看打球 学讨游泳 打算同去 值得考虑 (4)爱干净 冷菲 觉得不舒 以为很 (5)听说他回来了 知道她已经走了 希望他来 以为他米了 例(1)一(5)都是述宾短语。作述语的都是动词性词语:就宾语看,例(1)、(2) 作宾语的是名词性词语,例(3)是动词性词语,例(4)是形容词性词语,例(5)是主谓 短语。 (三)偏正短语 这种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限制、说明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被前一部分 修饰、限制、说明的,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前一部分称为修饰语,后一部分称为中心语。例 如“干净衣服”就是偏正短语,“干净”是来修饰、限制、说明“衣服”的,“衣服”是该 短语的核心,其中的“干净”就是修饰语,“衣服”就是中心语。再如“刚来”也是偏正短 体剧词“刚”是来修饰、限制、说明动词“来”的,“来”是该短语的核心,共中“刚一 “米 是中心语。 偏正短语,按它的语法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为了区别起见,一般将名词性偏正短语 里的修饰语称为“定语”,将动词、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称为“状语”。定语常 常可以带“的”,如“白村农一白的衬衣”、“木头桌子一木头的桌子”:而状语常常可以 带“地”,如“刻苦学习一刻苦地学习”、“非常努力~非常地努力”) 1 定中短语(名词性偏正短语 即在语法上大致相当于名词。例如 (1)白村衣 漂亮的农服 木头桌子 不锈钢的勺儿 学校的房子 我的书 红红的胎 绿油油的秧苗
短语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结构类;功能类;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单义短语和多义 短语;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一层短语和多层短语。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主谓词组)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一般也可看作话题;谓语是对 主语所提出的对象加以陈述,或说明主语干什么,或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说明主语是谁、是 什么。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例如: (1) 他去 我喝 你出去 (2) 那鞋好看 心情舒畅 环境优美 (3) 他的脸通红 眼睛大大的 个儿高高的 (4)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5) 张三是学生 我是会计师 这是茄子 那是韭菜 以上举的都是主谓短语,只是作谓语的成分有所不同。例(1)是动词,例(2)(3) 是形容词,例(4)是名词,例(5)是由动词“是”带上名词的述宾短语。 (二)动宾短语(有人称为“述宾短语”) 动宾短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任,表示某种行为动作, 称之为动语(述语),这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后一部分常见的是由名词性词语充任,也可以 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任,它是受前一部分影响、支配的对象,称之为宾语。动语(述语) 和宾语之间是一种支配关系。例如: (1) 吃米饭 写了篇文章 研究过哲学 增进友谊 (2) 去北京 逛公园 来过一个人 洗凉水 (3) 看打球 学过游泳 打算回去 值得考虑 (4) 爱干净 怕冷清 觉得不舒服 以为很好 (5) 听说他回来了 知道她已经走了 希望他来 以为他来了 例(1)-(5)都是述宾短语。作述语的都是动词性词语;就宾语看,例(1)、(2) 作宾语的是名词性词语,例(3)是动词性词语,例(4)是形容词性词语,例(5)是主谓 短语。 (三)偏正短语 这种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限制、说明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被前一部分 修饰、限制、说明的,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前一部分称为修饰语,后一部分称为中心语。例 如“干净衣服”就是偏正短语,“干净”是来修饰、限制、说明“衣服”的,“衣服”是该 短语的核心,其中的“干净”就是修饰语,“衣服”就是中心语。再如“刚来”也是偏正短 语,副词“刚”是来修饰、限制、说明动词“来”的,“来”是该短语的核心,其中“刚” 是修饰语,“来”是中心语。 偏正短语,按它的语法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为了区别起见,一般将名词性偏正短语 里的修饰语称为“定语”,将动词、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称为“状语”。定语常 常可以带“的”,如“白衬衣~白的衬衣”、“木头桌子~木头的桌子”;而状语常常可以 带“地”,如“刻苦学习~刻苦地学习”、“非常努力~非常地努力”): 1.定中短语(名词性偏正短语),即在语法上大致相当于名词。例如: (1)白衬衣 漂亮的衣服 木头桌子 不锈钢的勺儿 学校的房子 我的书 红红的脸 绿油油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