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浦东新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风劲角弓鸣, 。(《观猎》)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 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 思而不学则 (《孔孟论学》) 5、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梁州”和“天山”都代指 。(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髙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 》一文。(2分)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2015 学年浦东新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共 39 分) (一)默写(15 分) 1、风劲角弓鸣, 。 (《观猎》) 2、 ,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 二)》) 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 ,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孟论学》) 5、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 6-7 题。(4 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梁州”和“天山”都代指 。(2 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三)阅读下文,完成 8—9 题。(8 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5 分)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 《 》 一文。(2 分)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 意思相同。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 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 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闲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 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 推“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 ③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盗者自言改过( (2)幸无使王烈闻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分)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一一盗牛者 行善受人敬。 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 )()(4分) 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 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9分) 灶头画 ①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 花边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 ②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1500年了。在 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 恩团 头画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 意思相同。 (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12 分)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 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 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闲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 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 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 ③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盗者自言改过( ) (2)幸无使王烈闻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 分)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 行善受人敬。 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 )( )(4 分) 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 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二、现代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19 分) 灶头画 ①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 花边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 ②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 1500 年了。在 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 灶 头画
③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 有联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 等题材,常见的图案有“迎财神”、“拜灶君”、“松鹤延龄”、“鲤鱼跳龙门” 民间艺人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一气呵成,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 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以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灶头画结构主次分明。主体画面有单幅和多幅之分,单幅灶画构图完整、造型 简单;多幅画面组合时,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灶头画的花边纹样也 很有特点,它既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尤其是通过各种 回纹式的、水波式的、竹节式的装饰,将不同内容的画面衬托得鲜艳夺目,一眼 望去像是多景式集中展示的壁画 ⑤灶头画( )特殊的文化表征,( )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 ⑥在颜料调制上,灶头画大多使用水粉或水彩,基本色为红、黄、蓝三原色。为 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嘉兴民间艺人摸索出一种特殊的颜料调制方 法,即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进行调制。作画时颜料因酒精的挥发,很快渗入石 灰灶壁。这种在水粉或水彩中调入白酒的技法,已广泛运用于灶头绘画中。 ⑦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采用湿壁作画,就是在灶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 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 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历经十载二 十载不脱落、不褪色。这种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壁画画法 “湿壁法”十分相近,具有很髙的艺术价值 ⑧灶头画是江南民间壁画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煤气灶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灶头画逐渐被印有吉祥 图案的现代瓷砖所取代,灶头画艺人也越来越少。政府与民间正在积极行动,采 取一系列措施,抢救与保护灶头画艺术。如今,灶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海盐博物馆“泥香室”陈列的灶头画图片,成了对当地青少年进行民间 艺术教育的活教材。 14、灶头画“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具体是指: (1) 。(分) 15、第⑤段括号内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 就 C、除了 D、虽然 但是 16、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 (3分)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灶头画历史悠久,在江南农村流传很广。 B、灶头画依灶而画,题材单一而内容丰富。 C、花边纹样是灶头画的次要部分 D、灶头画艺术体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E、灶头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很好的保护 18、把下面这段蚊子插入选文②③段之间,有没有必要?为什么?(5分) 江南农家灶头的形状有三类:一是花篮形,人称“花篮灶”;二是长方形,人称 “小方灶”;三是书桌形,人称“桌灶”。灶的大小按家庭人口的数量和需要, 砌成两眼灶、三眼灶、四眼灶。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极其复杂,灶的正面有灶
③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 有联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 等题材,常见的图案有“迎财神”、“拜灶君”、“松鹤延龄”、“鲤鱼跳龙门”。 民间艺人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一气呵成,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 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以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灶头画结构主次分明。主体画面有单幅和多幅之分,单幅灶画构图完整、造型 简单;多幅画面组合时,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灶头画的花边纹样也 很有特点,它既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尤其是通过各种 回纹式的、水波式的、竹节式的装饰,将不同内容的画面衬托得鲜艳夺目,一眼 望去像是多景式集中展示的壁画。 ⑤灶头画( )特殊的文化表征,( )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 ⑥在颜料调制上,灶头画大多使用水粉或水彩,基本色为红、黄、蓝三原色。为 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嘉兴民间艺人摸索出一种特殊的颜料调制方 法,即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进行调制。作画时颜料因酒精的挥发,很快渗入石 灰灶壁。这种在水粉或水彩中调入白酒的技法,已广泛运用于灶头绘画中。 ⑦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采用湿壁作画,就是在灶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 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 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历经十载二 十载不脱落、不褪色。这种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壁画画法 ——“湿壁法”十分相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⑧灶头画是江南民间壁画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煤气灶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灶头画逐渐被印有吉祥 图案的现代瓷砖所取代,灶头画艺人也越来越少。政府与民间正在积极行动,采 取一系列措施,抢救与保护灶头画艺术。如今,灶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海盐博物馆 “泥香室”陈列的灶头画图片,成了对当地青少年进行民间 艺术教育的活教材。 14、灶头画“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具体是指: (1) ;(2) 。(4 分) 15、第⑤段括号内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之所以 是因为 B、只要 就 C、除了 还 D、虽然 但是 16、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 。(3 分)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灶头画历史悠久,在江南农村流传很广。 B、灶头画依灶而画,题材单一而内容丰富。 C、花边纹样是灶头画的次要部分。 D、灶头画艺术体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E、灶头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很好的保护。 18、把下面这段蚊子插入选文②③段之间,有没有必要?为什么?(5 分) 江南农家灶头的形状有三类:一是花篮形,人称“花篮灶”;二是长方形,人称 “小方灶”;三是书桌形,人称“桌灶”。灶的大小按家庭人口的数量和需要, 砌成两眼灶、三眼灶、四眼灶。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极其复杂,灶的正面有灶
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和灶帽等;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 部分组成。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 心守一事 ①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髙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 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 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 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 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 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 浑然不觉劳累寂寞。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 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 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 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 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 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煕煕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 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 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 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xiao猿t、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 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 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说:“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 ⑥老朱个能在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 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了米粒上,当然, 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 他笑着说:“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 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 ⑦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 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 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 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 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 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 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质的 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⑧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 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 热烈的人间烟火
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和灶帽等;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 部分组成。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 (21 分) 心守一事 ①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一 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 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 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 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 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 浑然不觉劳累寂寞。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 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 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 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 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 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 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 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 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 xiào 猿 tí、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 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 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说:“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 ⑥老朱个能在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 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了米粒上,当然, 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 他笑着说:“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 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 ⑦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 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 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 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 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 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质的 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⑧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 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 热烈的人间烟火
⑨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 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虎xiao( 猿ti( )。(2分) 0、第③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 分 2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8分) 人物 坚守何事 坚守原因 茶妈妈制茶 只是喜欢茶 老鲁口技 (3) 老朱(1) (4) 老柏(2) 追求精神享受 22、对选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B、不必追求梦想,只要自己喜欢,人生就有意义 C、一生只需做一件事,不要因贪多而事事无成。 D、专注一事,甘于忍受寂寞艰辛,才能成为高手。 2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5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 【材料一】 从2006年“中英诗歌进地铁”,到2010年“当诗歌遇上地铁”,再到2015年 “中外诗歌进地铁”,上海地铁已经举办了三次诗歌进地铁活动。今年,“中外 诗歌进地铁”系列活动以“穿越时空激荡心灵”为主题,在上海地铁全网14条 线各打造一列“文化列车”,用“车、墙、屏”全方位展示近200首中外经典诗 歌,营造优雅美好的地铁文化氛围 【材料二】 2012年,上海充分利用城市地铁公共空间,积极实施“文化地铁”工程,制订 了《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文化展览、展演、展示等“进地铁” 系列活动,使乘客在不经意间便能惬意地享受文化艺术。 【材料三】 据《青年报》2014年2月18日报道,记者在徐家汇地铁站近百米的“上海地铁 文化艺术长廊”,看到了商业广告占据了艺术长廊的所有30个灯箱。评论家金 哲认为,在商业浪潮中,坚守文化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 24、由材料可知,上海地铁“坚守文化”的具体举措 有 遇到的困难是 25、假如2016年举办第四次诗歌进地铁活动,请按照下列提示设计相关内容(不 得与前三次雷同)。(4分)
⑨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 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虎 xiào( )猿 tí( )。(2 分) 20、第③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 。(3 分) 2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8 分) 人物 坚守何事 坚守原因 茶妈妈 制茶 只是喜欢茶 老鲁 口技 (3) 老朱 (1) (4) 老柏 (2) 追求精神享受 22、对选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B、不必追求梦想,只要自己喜欢,人生就有意义。 C、一生只需做一件事,不要因贪多而事事无成。 D、专注一事,甘于忍受寂寞艰辛,才能成为高手。 2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5 分) 三、综合运用(11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4-26 题(11 分) 【材料一】 从 2006 年“中英诗歌进地铁”,到 2010 年“当诗歌遇上地铁”,再到 2015 年 “中外诗歌进地铁”,上海地铁已经举办了三次诗歌进地铁活动。今年,“中外 诗歌进地铁”系列活动以“穿越时空激荡心灵”为主题,在上海地铁全网 14 条 线各打造一列“文化列车”,用“车、墙、屏”全方位展示近 200 首中外经典诗 歌,营造优雅美好的地铁文化氛围。 【材料二】 2012 年,上海充分利用城市地铁公共空间,积极实施“文化地铁”工程,制订 了《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文化展览、展演、展示等“进地铁” 系列活动,使乘客在不经意间便能惬意地享受文化艺术。 【材料三】 据《青年报》2014 年 2 月 18 日报道,记者在徐家汇地铁站近百米的“上海地铁 文化艺术长廊”,看到了商业广告占据了艺术长廊的所有 30 个灯箱。评论家金 哲认为,在商业浪潮中,坚守文化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 24、由材料可知,上海地铁“坚守文化”的具体举措 有 , 遇到的困难是 。(4 分) 25、假如 2016 年举办第四次诗歌进地铁活动,请按照下列提示设计相关内容(不 得与前三次雷同)。(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