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秕谷(bi)截然(jie)确凿(zu6)譬如(pi) B.嫩芽(nen)涟漪(qi)拆散(chai)絮叨(xi C·澹澹(dan)竦峙(song)发髻(j)高邈(mido) D.应和(he)肥硕(shuo)着落(zhuo)莅临(we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拈轻怕重刨根问底惊慌失措莫不关心 B.喜出望外人声鼎沸油然而生煞有介事 C.小心翼翼迷迷糊糊翻来复去不求甚解 D.花团锦簇恍然大悟咄咄逼人美不甚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A.国庆节期间,街道上摆满了怒放的一串红,放眼望去,真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B.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许多贪官昨天还是衣冠楚楚,大腹便便,一夜之间就沦为了阶下囚 C.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在这次月考中考出好成绩,张宇同学无时无刻都在努力练习 B.通过教练的指导,使郭老师的毽球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漫步花丛,我听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南康斋婆柚远近驰名,是赣南佳果之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 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6.概括下列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 2016-2017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 秕. 谷(bǐ) 截. 然(jié) 确凿. (zuó) 譬. 如(pì) B . 嫩. 芽(nèn) 涟漪. (qī) 拆. 散(chāi) 絮. 叨(xù) C . 澹. 澹(dàn) 竦. 峙(sǒnɡ) 发髻. (jì) 高邈. (miǎo) D . 应和. (hé) 肥硕. (shuò) 着.落(zhuó) 莅. 临(wè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拈轻怕重 刨根问底 惊慌失措 莫不关心 B.喜出望外 人声鼎沸 油然而生 煞有介事 C.小心翼翼 迷迷糊糊 翻来复去 不求甚解 D.花团锦簇 恍然大悟 咄咄逼人 美不甚收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 分) A.国庆节期间,街道上摆满了怒放的一串红,放眼望去,真是姹紫嫣红 .... ,美不胜收. B.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许多贪官昨天还是衣冠楚楚 .... ,大腹便便,一夜之间就沦为了阶下囚. C.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 ,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在这次月考中考出好成绩,张宇同学无时无刻都在努力练习。 B. 通过教练的指导,使郭老师的毽球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漫步花丛,我听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南康斋婆柚远近驰名,是赣南佳果之一。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 ;秋日看花,花叶相 辉 ,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 ④ ② ① B. ③ ① ④ ② C. ④ ③ ① ② D. ④ ② ③ ① 6.概括下列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批评有多种,一种是不痛不痒的,讲点鸡毛蒜皮的问题,无关宏旨,不伤和气:一种是和风细 雨的,用词委婉,语调平缓,不动筋骨;一种是一针见血的,意见尖锐,直指痛处,不留情面。平 而论,听得进前两种批评不难,难的是能听得进、容得下尖锐批评。因为这种批评可能会声色俱 厉,不留余地,可能会言语过激,有失分寸,很容易使人面红耳赤,难堪窘迫,下不来台。但忠言 逆耳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批评,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它真正能使我们进步,给 事业带来帮助 A.批评有多种多样B.批评要讲究方式C.忠言逆耳利于行D.要听得进尖锐批评 、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 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 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 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 故,则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狗。 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吕氏春秋》)
2 批评有多种,一种是不痛不痒的,讲点鸡毛蒜皮的问题,无关宏旨,不伤和气;一种是和风细 雨的,用词委婉,语调平缓,不动筋骨;一种是一针见血的,意见尖锐,直指痛处,不留情面。平 心而论,听得进前两种批评不难,难的是能听得进、容得下尖锐批评。因为这种批评可能会声色俱 厉,不留余地,可能会言语过激,有失分寸,很容易使人面红耳赤,难堪窘迫,下不来台。但忠言 逆耳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批评,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它真正能使我们进步,给 事业带来帮助。 A.批评有多种多样 B. 批评要讲究方式 C.忠言逆耳利于行 D. 要听得进尖锐批评 二、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 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 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 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10 分)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②则愧其家室,出③则愧其知友州里④,惟⑤其所以不得之 故,则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⑦?于是还疾耕⑧,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⑨得良狗。 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吕氏春秋》)
【注释】①旷日:空费时日。②入:在家。③出:在外。④知友:朋友。里:邻里。⑤惟:思考 ⑥无从:没有办法。(没钱买狗)⑦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 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⑧还疾耕:回家努力耕田。⑨市:买。 9.对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入/则愧其家室 B.入则/愧其家室 C.入则愧/其家室 D.入则愧其家/室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2)对(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原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2.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根据提示,默写文句。(每空1分,共8分,错字、漏字、换字均不得分) 思而不学则殆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铁马冰河入梦来 (5)《夜雨寄北》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 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请写出古代诗词中与花有关的诗句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躲在床 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 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一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 瞬间的声响
3 【注释】①旷日:空费时日。②入:在家。③出:在外。④知友:朋友。里:邻里。⑤惟:思考。 ⑥无从:没有办法。(没钱买狗)⑦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 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⑧还疾耕:回家努力耕田。⑨市:买。 9.对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入/则愧其家室 B.入则/愧其家室 C.入则愧/其家室 D.入则愧其家/室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好( ) (2)对( ) 11. 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原句: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2.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3 分)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3. 根据提示,默写文句。(每空 1 分,共 8 分,错字、漏字、换字均不得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3)非淡泊无以明志, 。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夜雨寄北》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 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 。 (6)请写出古代诗词中与花有关的诗句。 , 。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14 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躲在床 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 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 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 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合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的 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致每每有 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 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 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 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 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 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 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 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 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 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4.阅读选文后,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⑤~⑧段的主要内容。(3分) 15.作者在选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虽然关门、叩门是平常小事,但可 以从中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与性格。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根据下面两种关门情形分别说说他们各是怎 样的人?(4分) 【情形一】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情形二】离开时“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发出巨响 16.选文中着重体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请你简要说说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 体现这种感情?(3分)
4 ③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 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合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的 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致每每有 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 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 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 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 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 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 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 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 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 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4.阅读选文后,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⑤~⑧段的主要内容。(3 分) 15.作者在选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虽然关门、叩门是平常小事,但可 以从中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与性格。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根据下面两种关门情形分别说说他们各是怎 样的人? (4 分) 【情形一】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情形二】离开时“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发出巨响。 16.选文中着重体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请你简要说说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 体现这种感情?(3 分)
17.选文在第⑧段中宕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6分)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 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 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 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 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 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 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 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 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 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 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 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 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 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大家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 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 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 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 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 怜的小桃树!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
5 17.选文在第⑧段中宕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1 题。(16 分)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 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 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 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 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 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 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 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 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 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 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 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 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 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大家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 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 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 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 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 怜的小桃树!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