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10年1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欧洲 2.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A.副业 B.农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4.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2634
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口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10年 1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30分)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 19世纪末 20世纪扔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欧洲 2.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A.副业 B.农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4.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 ,所以更具有 (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2634
6.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民间会社 7.社区于与社会相比,二者的关系是( )。 A.社区外延大于杜会 B.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C.二者含义相同 D.不可比较 8.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 为()。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乡村的许多杜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础 C.政治条件 D.生产力水平 11.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A.费孝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 1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杜会规范 D.法律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道德 B.习俗 C.社会舆论 D.宗教 14.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635
6.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A.家庭 C.邻里 7.社区于与社会相比,二者的关系是(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C.二者含义相同 家族 民间会社 B. D. 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不可比较 B. D. 8.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 为( )。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础 C.政治条件 D.生产力水平 11.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 A.费孝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 1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法律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道德 B.习俗 C.社会舆论 D.宗教 14.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生产关系 _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635
15.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入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 A.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B.农民是其主要职业 C.家庭是生活单元 D.质朴的文化 E.复杂的杜会关系 2.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是( )。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D.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3.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是( )。 A.便于互相帮助 B.便于生产 C.寻求安全 D.家族影响 E.便于联姻 4.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A.环境意识差 B.执法不严 C.认识有误 D.急功近利 E.人口压力大 5.我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有( )。 A.发展经济 B.城镇化 C.加快民主建设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E.整治社会治安 2636
15.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A.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B.农民是其主要职业 C.家庭是生活单元 D.质朴的文化 E.复杂的社会关系 2.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是(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D.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3.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是( A.便于互相帮助 B.便于生产 C.寻求安全 D.家族影响 E.便于联姻 4.生态环境 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A.环境意识差 C.认识有误 E,人口压力大 5.我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有( A.发展经济 C.加快民主建设 E.整治社会治安 2636 执法不严 急功近利 B. D. )。 B.城镇化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得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基本社会化:( 2.社会群体:() 3.社区:() 4.贫困问题:() 5.社会现代化:() 1.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杜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 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2.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 线”。 3.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 同活动的社会体。 4,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5.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 进程来看是从要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 人)的过程。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农村、农民、农业三者的关系。(8分) 2.社会分层的标准。(9分) 3.社会控制的功能。(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637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 (每题 2分,总计 10分) 基本社会化 :( 社会群体 :( 3.社区:( ) 4.贫困问题 :( ) 5.社会现代化:( ) 1.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 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2.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 线”。 3.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 同活动的社会体。 4.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5.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 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 人)的过程。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 (总计 25分) 1.农村、农民、农业三者的关系。<8分) 2.社会分层的标准。(9分) 3.社会控制的功能。(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 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2637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C 2.D 3.B 4.A 5.D 6.B 7.D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B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 2.BCD 3.ACD 4.DE 5.ABCD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基本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 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育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 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 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 3.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 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4,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 为“贫困线”。 5.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 件的过程。 2638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 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30分} 1.C 2. D 3. B 4. A 5. D 6. B 7. D 8. C 9. B 10. D li.B 12.C 13.A 14.R 15.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ABCD 2. BCD 3. ACD 4. DE 5.ABCD 三、配伍题(每题 2分.总计 10分) 1.基本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 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 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 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 3.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 动所构成 的社会 区域生活共同体 。 4,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 为“贫困线”。 5.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梦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 件的过程 。 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