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247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试题 2010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 写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体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体现了社会政策 与法规目标的() A.针对性 B.可行性 C.政治性 D.规范性 2.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是由于( )。 A.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B.控制机构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D.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3.下列不属于德尔菲法特点的是(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信息反馈保持独立性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 A.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 B.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效率高低 C.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益高低 D.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过程的顺利程度 1488
试卷代号 :2247 座位号口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试题 2010年 1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 写在括号内。共 10题 ,每题 2分 ,共计 20分) 1。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体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体现了社会政策 与法规 目标的( A.针对性 C.政治性 B.可行性 D.规范性 2.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是由于( A.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B.控制机构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D.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3.下列不属于德尔菲法特点的是( )。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信息反馈保持独立性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 )。 A.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 B.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效率高低 C.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益高低 D.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过程的顺利程度 1488
5.“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 A.机遇偶得 B.直觉判断 C.灵感顿悟 D.柳暗花明 6.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 A.社会保险政策法规 B.社会福利政策法规 C.社会救济政策法规 D.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7.数灾政策法规必须保障灾民在吃、穿、住、治四个方面得到基本保障,这体现的是救灾 政策法规的( )。 A.普遍性原则 B.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C.原则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8.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A.调节性政策 B.分配性政策 C.再分配政策 D.自我调节性政策 9.(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保障立法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的专门法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B.《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D.《边区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10.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 )。 A.公正原则 B.利益原则 C,系统原则 D.可行性原则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 5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的议决主体一般是(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政府 D.政策部门 1489
5.“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 ) A.机遇偶得 C.灵感顿悟 B.直觉判断 D.柳暗花明 6.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 ) A.社会保险政策法规 C.社会救济政策法规 社合福利政策法规 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7.救灾政策法规必须保障灾民在吃、穿、住、治四个方面得到基本保障,这体现的是救灾 政策法规的( )。 A.普遍性原则 C.原则性原则 B.保障灾 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D.灵活性原则 8.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 A.调节性政策 B.分配性政策 C.再分配政策 D.自我调节性政策 9.(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保障立法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的专门法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B.《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D.《边区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10.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 )。 A.公正原则 B.利益原则 C.系统原则 D.可行性原则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 (每题至少有 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 5题 ,每题 2分.共 10分 ) 1.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的议决主体一般是( A.立法机关 C.政府 司法机关 政策部门 1489
2.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 )。 A.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B.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D.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3.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4.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 A.偏离社会政策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法规效果的监督 5.我国社会保障的规范形式有( )。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规范性文件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X”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 ( )1.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其他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 )2.集团头脑风暴法易出现屈服于权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 ()3.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 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变。 ()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 )5.专家决策法属于定性分析。 ()6.社区是由政府法定的。 ()7.退伍军人家属属于退役军人安置对象。 ()8.社区服务由政府倡导。 ()9.社会政策与法规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的。 ()10.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半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1490
2.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 )。 A.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B.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 D.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3.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4.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 A.偏离社会政策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法规效果 的监督 5.我 国社会保障的规范形式有 ( )。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规范性文件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正误(以“了”表示正确 ,"X”表示错误。每题 2分 ,共 20分 ) 定量分析方法相 比其他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 。 集团头脑风暴法易出现屈服于权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 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 ,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 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变。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 专家决策法属于定性分析 。 社 区是 由政府法定的。 退伍军人家属属于退役军人安置对象 。 社区服务由政府倡导 。 社会政策与法规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的。 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 1年半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 … 1 1 Q 自 Q d ﹄、 产 、、.产 、. 广 )5 )6 … 件了 n︹ O U 、、.产 、 少 、, 产 )10 1490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效力周期规律。 2.简述价值分析的涵义。 3.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共20分)】 请比较分析集团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1491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3个小题,每题 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效力周期规律。 2.简述价值分析的涵义。 3.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共 20分 ) 请 比较分析集团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1491
试卷代号:224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 2分,共计20分) 1.D 2.B 3.D 4.C 5.C 6.D 7.B 8.C 9.B 10.B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CD 3.ABC 4.AB 5.ABCD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X”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所谓政策法规负效力周期规律,是指某些政策法规从其制定颁布之日起,就 开始对社会进步起阻碍、破坏作用。而且,这种破坏效力的发挥也明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政策法规负效力曲线与正效力曲线恰好相互对照。政策法规负效力一个周期变化亦呈现3个 阶段(4分): (1)社会政策与法规负效力低效期。一般是指政策法规在起初之时作用尚不甚明显的时 段称之为低效期。(2分)(2)社会政策与法规负效力增效一高效期。一般是指政策法规的 破坏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表现为政策法规对象首先受到损害,接着是与对象相关联的组织和 个人,进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系统的阶段。(2分)(3)负效力递减期。由于人们对负效力的自觉 抵制,特别是当社会政策与法规指定者取消该项社会政策法规,就会呈现明显的负效力递减趋 势。(2分) 2.参考答案: 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较低的寿命周期成 本实现必要功能,借以提高政策法规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4分)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 内容: 1492
试卷代号:224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 1月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共 10题,每题 2分.共计 20分) 1. D 6. D 2. B 3. D 4. C 7. B 8. C 9. B 5. C 10. B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有 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 5题,每题 2分.共 10分) 1. ABCD 2. ABCD 3. ABC 4. AB 5. ABCD 三、判断正误(以“丫”表示正确 ,"X”表示错误。每题 2分.共 20分) 1.丫 2.丫 3. X 4. X 6. X 7. X 8.丫 9.了 5.丫 10. X 四、简答题(共 3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参考答案:所谓政策法规负效力周期规律,是指某些政策法规从其制定颁布之日起,就 开始对社会进步起阻碍、破坏作用。而且,这种破坏效力的发挥也明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政策法规负效力曲线与正效力曲线恰好相互对照。政策法规负效力一个周期变化亦呈现 3个 阶段(4分): (1)社会政策与法规负效力低效期。一般是指政策法规在起初之时作用尚不甚明显的时 段称之为低效期。(2分)(2)社会政策与法规负效力增效— 高效期。一般是指政策法规的 破坏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表现为政策法规对象首先受到损害 ,接着是与对象相关联的组织和 个人,进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系统 的阶段 。(2分)(3)负效力递减期 。由于人们对负效力 的自觉 抵制,特别是当社会政策与法规指定者取消该项社会政策法规,就会呈现明显的负效力递减趋 势 。(2分) 2.参考答案: 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较低的寿命周期成 本实现必要功能,借以提高政策法规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4分)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 内容: 1492